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教学方法 >

老师如何对学生实行德育教育

时间: 曾扬1167 分享

  德育教育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功课,和文化教育,思想教育教师教学工作的“三座大山”,现在的学生缺失的就是德育教育,所以老师应该配合校方积极开展工作。

  中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德育是中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如何让在多元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广大中小学生能够自觉接受德育教育、让老师可以对症下药、把握主动,既当教书的经师,更当好育人的仁师;既当好知识传播者,更当好人生领路人,至关重要。系统分析陶行知先生的德育教育思想,对如何增强当前德育教育实效,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和积极的现实价值。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实践活动中的互动,把一定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社会规范、法律要求等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德育教育的实效,既是德育教育实践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和期待。在德育教育实效的维度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从教育过程看:一是目标要求实。在制定中小学德育教育目标时,要切合实际,遵循德育教育规律,尤其是目标不能定得过高,要遵循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的阶段性特点。二是过程要求实。开展教育活动,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做表面文章,不能只求表面上轰轰烈烈。有的教育流于形式,实际效果不大,有的还容易引起学生反感。三是成果要求实。要使教育的成果真正转化为中小学生向善向上向好的导向,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对中小学生终身负责、对社会发展进步负责的基本责任,而不是为了单纯的管住学生而开展教育。

  从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看:一是主体要务实。德育教育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其自身必须求真务实,做到爱、责、能、范的统一。爱,就是从事德育教育必须真心喜爱这项事业。所谓真心喜爱,就是发自内心地愿意从事德育教育。责,就是对从事德育教育始终怀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恪守职业道德,尽心尽力干好每一件工作。能,就是德育教育的主体要具备从事这项工作所应该具有的能力。德育教育要取得实效,离不开教育主体实践能力的支撑。范,就是德育教育主体要为教育对象做出示范和表率。德育教育的主体是“教育”别人的人,他要通过自己对教育要求、内容的理解和宣讲,使教育对象能够接受教育要求和内容观点,并且自觉内化为价值观,外化为行为。二是主客体的互动程度。这已经成为影响德育教育实效的重要因素。客体在教育结构中主体意识、自主意识的增强,使得教育者必须十分重视客体在教育中的参与度,不能简单地搞我说你听、我教你做。特别是当前,社会发展已经到了日新月异的地步,信息沟通交流手段很多,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进行充分的交流互动,不能落伍于时代、落后于学生这个客体。

  从教育效果的评价上看:一是要紧贴实际。加强未成年人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学校德育工作要着眼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大处,更要着手于言谈举止的小处,在“具体化”上多下功夫,培养学生出言有训、行之有范的良好行为习惯。所以,一定要紧贴中小学生的思想实际、鲜明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工作,不能自转、空转。二是要学生认可。教育的实效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在开展教育之前,教育过程中,教育结束后,要十分注重学生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的态度。始终把学生认可度作为衡量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标。三是要注重长远。不能仅仅满足一时的教育需要,而要着眼学生成长成才成人的长远目标,着眼育人的长远需要来开展教育。

  从教育环境对教育效果的影响看:一是文化熏陶。包括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文化设施、文化活动等。二是舆论引导。主要是形成一种积极的、鲜明的舆论导向。三是求实导向。教育特别是着眼改造思想的德育教育,只有始终求真求实,才最有说服力。

4022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