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教学方法 >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怎么设计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怎么设计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怎么设计

  编写教案的时候不要忘了要依据教科书和教学大纲,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一

  认识整百数

  一、复习旧知,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1根1根数小棒,数到10根捆成一捆。

  提问:是几根几根数的,数到多少根捆成一捆。10个一是多少?。

  课件演示:10根10根数小棒,数到100根捆成一捆。

  提问:10根10根数,数到多少根捆起来了?10个十是多少?

  二、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一)借助小棒初步认识整百数

  1.小组合作,数出100根小棒

  (全班分为10个小组,每组各分得100根小棒。)

  让学生先估一估每组大约分得多少根?然后提问:到底多少根呀,怎么才能知道呢?讨论数法。

  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一共是多少根?你们是怎样数出来的?

  2.借助小棒初步感知整百数

  (1)初步感知200。

  请两个小组的组长各带100根小棒到讲台前。提问:你们知道这两个小组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根吗?(200根)提问:怎么数这么快呀?你们是怎样数的?(一百一百地数)

  请各组将刚刚数好的10捆小棒再捆成一大捆即100根。

  (2)初步感知900。

  请9个小组同时到讲台前将刚刚捆好的100根小棒依次举起来,引导让学生一百一百地数,数到900。提问:900里面有几个百?

  (3)初步感知1000。

  提问:刚刚我们数到了900,再加1个百是多少呀?教师将10个小组数出的10大捆小棒再捆成更大一捆。让学生轮流捧一捧,比划比划,感受1000根小棒的多少。

  提问:1000里面有几个百?10个一百就是多少?

  2.借助方块进一步认识整百数

  多媒体依次出示1个方块、10个方块、100个方块、1000个方块的图片,让学生数一数,说一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100是多少?

  观察前面所数的二百、九百、一千的方块图,进一步理解二百是2个百,九百是9个百,一千是10个百。

  3.借助计数器深入认识整百数

  (1)拨出200并读写200。

  边演示边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二百用小棒表示要这么多根,用方块表示要这么多个小方块,那你们知道,还有没有更好的工具来帮我们表示出二百呢?(引导学生思考用计数器计数)

  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二百。比较200根小棒、200个方块和2个算珠,思考:这里为什么只要拨2个算珠就可以了呢?(因为有了数位的帮助,2在百位上,表示2个百)

  复习已学的数位顺序表。板书:个位、十位、百位。

  要求学生对齐数位写200。

  追问:这两个0可以不写吗?

  (2)拨出900并读写900。

  (3)拨出1000并读写1000。

  学生在千位拨上一个算珠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在百位拨出10个珠呢?(因为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拨10个珠太麻烦,直接在千位拨一个珠很简单。)

  用计数器演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满十向千位进1。

  尝试写出1000。

  4.揭示课题

  刚刚认识了200、900、1000这样的数,观察一下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我们把这样的数叫整百数。板书课题:认识整百数

  5.认识生活中的整百数。

  介绍生活中的整百数。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整百数。

  (二)计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多媒体呈现方块图。

  先让学生看方块图说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再思考:如果不看图怎么算这些算式呢?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请看,小兔也拖着一条长长的数轴跑来了,丢三落四的小兔少写了几个数,你们能帮他补全吗?

  追问:他还有一个问题:200和700,哪个数接近500呢?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谈话:可爱的小狗也来了,他带来了三个杯子,他数了数第一个杯子中有200粒黄豆,那么这里的第2和第3杯中大约各有多少粒黄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先让学生列式计算并填写表格。评讲后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一共要走的路长度不变,已经走的越来越多,还要走的就越来越少。

  四、总结激励,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二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德育点: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口算题,学生与教师比赛,引出乘法简便。

  3+3 5+5+5 8+8+8+8+8+8+8 9+9+9+9+9+9

  4+4+4+4+4+……+4

  15个

  2、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问:你在哪见过乘法?

  3、3×2=6中间是什么?怎样读?

  问:这节课你还想学什么?

  二、自主探究:

  1、观察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的特点。(口算题)

  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三

  教材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主要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的再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在教学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题出发,再慢慢的使它转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以及它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向学生介绍小括号,并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会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解答算式。

  重、难点:

  1.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关键: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学会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1、加减、连减应用题

  第一课时:加减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选取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通过计算总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利用多种方法,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答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

猜你喜欢:

1.二年级数学手抄报简单又好看

2.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3.二年级数学直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4.二次函数数学教案应该怎么设计

5.二年级上册最简单的数学手抄报

3767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