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碍跑的教学设计
障碍跑的教学设计
障碍跑是在田径场地上跑越一定障碍的竞赛项目,是长跑与跨越障碍相结合的运动项目。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障碍跑的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障碍跑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初二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好学、乐动、富于幻想,乐于展示。但农村学生与城市初中学生相比,信息储量小,心理开放度弱,遇到困难挫折时心理控制和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自我封闭意识”短时难以消除。
因此,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启发思维、合作探究、团结协作为主线,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学习,充分展示学生个性。
通过快速穿越移动器械障碍学习,激发学生突破怯弱、害怕失败的心理障碍,超越自我,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充分挖掘学生战胜困难的潜能,促进技能与情感和谐发展。
二、教材分析:
快速穿越移动器械障碍学习,要求学生对障碍的路线、间距、移动空间和幅度,在瞬间作出迅速判断后,有效避开,快速穿越过去。
本课让学生在快速运动中穿越移动障碍,能高效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穿越固定障碍和移动障碍的能力,帮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体验体育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培养顽强的进取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教学策略的设计:
为了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坚持以“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本课按“导学、点拨、讨论、练习、评价”的教学步骤进行,并制定了以下教学策略:
1、根据杜威“玩中学”的理论指导,本课采用了游戏竞赛的教学策略。通过竞赛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挖掘学生参与障碍跑的各种潜能,提高技能技术。
2、针对初中学生心理状态的特点,设计了团队协作策略。
3、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了激励评价策略。激励每一位有高质量完成障碍跑的愿望,并能把这种愿望付之到团队练习中去。
四、学法的设计
在学法的选择上,主要是引导学生采用了观察法,自主体验法,比较分析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等,帮助学生完成教学预定目标,同时为学生今后学习体育,锻炼身体提供学法储备。
五、本课关注点:
1、教师的角色的多样化。在这堂课中我不仅担任了导演,对课堂整体进行设计组织和调控,而且担当了这堂课的“主持人”和“参与者”,通过有机的串连,主动的参与,及时点评、鼓励、调度,让学生与老师相融,让师生成为运动的伙伴。
2、课堂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时采用师生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对个人和小组进行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与总体发展的统一。
3、预设、生成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言行,敏感地捕捉偶发性和隐蔽性信息,随即应变,即时调整预案,促进动态生成。
“障碍跑”教案(水平四)
教学对象:初二年级 学生数:40名(男生)
课次 | 快速跑单元第四学时 | 执教者 | 凌宏明 | 选送单位 | 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 |||||||
教学内容 | 穿越移动障碍 | 教学重点:躲闪穿越移动障碍。 教学难点: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提高快速穿越移动障碍的能力。 | ||||||||||
教学 目 标 | 1、掌握快速穿越移动障碍的动作要领,提高越过障碍的能力,发展速度、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 2、通过团队合作,增强自信心,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感悟“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健康理念。 | |||||||||||
课堂结构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组织与要求 | 预计时间、运动负荷 | |||||||
次 | 量 | 时 | ||||||||||
身 心 激 活 | 1、课堂常规 2、热身操 ①体转运动 ②腹背运动 ③腰部伸展 ④翻转运动 3、热身游戏: —— 手拉手穿越跑 | 1、指定集队地点,检查学生服装,接受体育委员汇报; 2、向学生问好; 3、宣布本课学习内容及要求。 1、教师口令、动作提示,指导学生跟随节奏练习; 2、语言激励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热身效果。 1、讲解、示范手拉 手穿越跑游戏的规 则和方法; 2、引导学生在尝试 练习后,进行比赛; 3、学生练习、比赛 时适时点评,及时 鼓励。 | 1、按指定地点站队;着装符合上课要求,动作“静、快、齐”; 2、向老师问好; 3、明确本课学习 内容及要求。 1、学生跟随教师 的口令,进行牵拉韧带练习; 2、注意力集中, 两人协调配合练习; 1、各组学生在理解游戏规则后,进行尝试练习; 2、组内同学相互探讨,共同提高游戏完成的质量; 3、组内同学通力合作,争取比赛的胜利。 | 组织: 分成四列横队。 1、学生身心投入,增强肌体的柔韧和协调性; 2、教师声音洪亮,富有感召力。 1、学生在游戏中善于抓住穿越翻转时机,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穿越。 | 2 | 小 / 中 中 | 1’ 2’ / 3’ 3’ / 4’ | |||||
身 心 发 展 | 1、穿越人体障碍练习: 运用“钻、跑、跳、跨”的4种技术穿越固定的和移动的人体障碍练习。 2、穿越移动障碍练习 (1)穿越左右移动排球练习 (2)穿越前后移动排球练习 (3)穿越左右、前后组合的移动排球练习 3、穿越障碍组合练习 障碍1—— 快速穿越左右移动排球; 障碍2—— 两人合作交替跳 “山羊”2次 | 1、引导学生分别设计出固定的和移动的人体障碍; 2、参与各组练习,与学生共同体验穿越人体障碍的乐趣; 3、及时改进各组设置方案,确保活动的安全; 4、集中交流点评,评选最有创意小组。 1、结合示范,讲解穿越移动障碍的动作要领; 2、巡回指导学生穿越移动排球练习,及时纠错,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 3、集中讲评练习情况: ①模拟学生练习中出现的易犯错误,指出纠正方法; ②提示学生增强自信心,互相帮助,提高动作技能水平。 4、鼓励学生在再次分组练习时,尝试练习多人合作穿越障碍的练习。 1、教师讲解穿越组合障碍的方法和规则; 2、教师巡回指导各组学生尝试练习组合障碍; 3、及时点评与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快速穿越组合障碍的练习; 4、营造比赛氛围,及时评价,激发学生学练热情; | 1、根据创编人体障碍的要求与学练规则思考本组练习方案; 2、在相互点评中,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 3、各组团结合作,争创最有创意小组,并乐于展示本组活动内容。 1、认真听讲,仔细观察老师示范,领会穿越移动障碍的动作要领; 2、各组尝试练 习,学生乐于接受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与指导。 3、结合老师点评,学生们边练习边思考,查漏补缺,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 4、学生大胆尝试,进行2人,3人或3人以上的合作穿越障碍练习。 5、学生乐于为他人鼓掌加油。 1、同学们认真听讲 穿越组合障碍的方法和规则; 2、挖掘自身潜能,通过反复尝试练习,掌握快速穿越的动作要领; 3、各组同学在反复练习后,进行比赛; | 组织: 各小组自主创意人体障碍练习。 要求: 1、相互合作,高质量完成动作。 2、注意保护与帮助,确保活动安全有效开展。 组织: 同上 要求: 1、相互观察互相鼓励,体会穿越移动障碍的动作要领。 2、练习过程中,态度积极,增强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 组织:分成四路纵队进行练习比赛。 | 2/3 4/5 2/3 3/4 2/ 3 | 中 中 / 大 中 / 大 中 / 大 中/ 大 | 6’ / 7’ 3’ / 4’ 2’ / 3’ 5’ / 6’ 10/ / 12’ | |||||
障碍3—— 快速穿越前后移动排球; 障碍4—— 7人合作叠罗汉。 4、体能练习 ——“力量”素质练习: (1)选择大小哑铃采用站姿直臂侧平举、前平举、弓身侧平举练习三角肌等; (2)采用仰卧举腿、仰卧起坐、两头起等练习腹直肌。 | 5、比赛结束后对各组表现进行小结,指出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1、结合障碍跑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加强“力量”素质的练习; 2、结合提示板,示范讲解本课“力量”素质练习的要求与方法; 3、巡回指导学生采 用正确方法进行练习。 | 4、比赛过程中,发挥团队优势,共同努力获取比赛胜利,体验成功喜悦,感悟“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健康理念。 1、认真听讲“力量”素质练习的要求与方法; 2、结合提示板,选择适合自我练习的方法; 3、态度积极,乐于尝试不同练习力量素质的方法。 4、练习中遇到难题, 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 要求: 1、态度积极,展示个性; 2、遵守游戏规则,相互保护与帮助,注意活动安全。 组织:以自我选择力量练习的方法分组,交差轮换练习。 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均匀分布在相应的练习场地上,相互合作,互相切磋练习方法。 | 中 | 4’ / 5’ | |||||||
身 心 调 节 | 1、放松与交 流; 2、布置课后作业; 3、归还器材。 | 1、组织、引导学生边放松边交流本课学习感受;提议交流内容围绕自我在学习障碍跑时遇到的问题与不足,以及改进方法进行交流。 2、结合学生交流的内容,进行总结; 3、制定课后锤炼作 业,组织收还器材, 宣布下课。 | 1、学生放松时围绕老师提议,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交流本课学练体会。 2、明确课后锻炼作业,自觉认真实施; 3、收回器材。 | 要求: 1、积极思 考,踊跃发言。 2、各组积极主动的协助老师收还器材。 | 小 | 2’ / 3’ | ||||||
预计练习密度:35%-40% 预计心率:120~125次/分 | 场地: 45mX25m操场 | 器材: 大体操垫8块,软式排球24只,标志杆8根,提示板1块。 |
障碍跑的教学反思
1、以创设人体障碍练习为导入,启发学生人体障碍形式的可变性和可移动性,从而为引导学生学练移动障碍时,奠定必要的本体感觉。
2、针对学生在学练穿越移动移动过程中,出现共性的问题动作,及时给予纠正方法上的指导,同时关注和帮助学练有困难的学生,激励他们穿越移动障碍的自信心,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提高动作完成的质量。
猜你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