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热水变凉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热水变凉教学设计
在小学四年级的科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四年级科学热水变凉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科学热水变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江苏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里的第一课,研究的是一杯热水从热变冷的动态变化过程。一杯热水放在桌上由热变凉,这个现象学生都知道,但很少会有学生去思考其中的科学道理。这节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去关注热水变凉过程中的规律。教材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提出问题“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需要鼓励学生做出多种猜测;第二部分,讨论如何做好这个探究实验,也就是制定一个实验计划;第三部分,学生分小组实验测量、记录;第四部分,制表并分析规律。最后让学生讨论,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把活动延续到课后……
设计理念
以科学探究为宗旨,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经历”提出问题――预测――制定计划――实验测量――分析交流――得出结论”的科学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观察、记录等能力,加强学生测量技能的训练,在使学生发现一杯热水温度下降变化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预测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
2.能够收集数据来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连续测量一杯水温度的方法。
2.知道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2.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经历连续测量一杯热水温度并发现其变化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实验中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水杯、热水、温度计、记录表。
师准备材料:水杯、温度计、精确记时工具、米尺、统计图、小黑板(记录表)、红色白板笔、乒乓球各一件、两壶热水。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谈话:
我们来做个游戏吧!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老师手拿乒乓球到空中,送开手让乒乓球自由的在桌面上跳动……问:你听到的声音是怎样变化的?(由慢到快…)
师:如果让乒乓球在平地上滚,它滚动的速度又会怎样变化?(由快到慢…)
师:你家里的钟,它的秒针在走的时候又是怎样的规律呢?(均匀的)
师: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通过有关生活中规律现象的课前谈话,一方面达到吸引学生注意,调节气氛的作用,另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为这节课水温变化规律的寻找作好铺垫!)
一、明确问题,进行预测
(一)测水温引问题
1、师倒一杯热水,问:谁能上来测量一下这杯热水的温度?(板书:热水)
2、一学生上台测量,教师指导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水面。
学生读出来后,师说:我帮你拿着,你把这个温度写到黑板上吧!
3、我想再请一位同学上来看一下是多少。请另一生上来读。读出后也写在黑板上。
( 通过写既可以复习写法,为接下来的记录做好准备;又可以通过这段时间,让热水温度有明显的下降。)
4、他们两个读的不一样,谁再来看看?读出后也写在黑板上。
5、怎么三个人读了三个温度?一杯热水这样放着,是不是总是固定在一个温度不会变?如果接着再测,还会有什么现象?(板书:变凉)
(以一杯热水变凉这一生活现象引入探究,体现了科学来自生活,科学联系生活的本质。以“生活”为基石的科学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以“生活”为目标的科学教学才具有无穷的美丽!)
(二)预测水温变化
1、那么,如果每隔3分钟读一次温度,温度下降将会是怎样的?
2、学生的猜想可能有: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不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
(1)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2)呈现先慢后快的趋势
(3)温度均匀下降
(4)温度变化没有规律。
师板书学生的猜想。并提示:把你们小组认为对的猜想记在活动记录上。
(科学需要大胆地猜测,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喜欢猜测,也很会猜测。通过这里的猜测,为学生的思维展开提供了有效的依托,同时诱发了探究的兴趣和行动的内驱力,为后面的科学探究活动奠定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二、制定计划、收集数据
(一)制定研究计划
1、问题:如何来证明你的预测是对的呢?学生回答后师述:最好的方法就
是测一杯水的由热变凉的过程,收集好数据,用数据来证明。
2、实验提示:待会儿我给每组一杯热水,温度计先不要放进去,我统一发口令,大家再一齐把温度计放进去。我统一给大家记时,每到3分钟,我提前10秒钟数倒数,10、9、8、7、6、5、4、3、2、l到,这时你们赶紧把温度记住,记录在表格上,我们连续测12分钟。开始时温度在升高,到一定高度停了,组长举一下手,表示已达到顶点,大家都达到顶点了,我再计时,此时的温度记在"0"分钟的格子内,然后依次记录。好吗?
(我们的实验在进行前,为了实验的有序性、科学性及成功,都要做大量的实验前指导。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却极其重要。它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养形成的集散地,在整节课的科学探究中起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
活动过程如下:
1、师倒水,小组派一生取热水。(注意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2、好,一起把温度计插入水中,等温度不再上升了,组长举手示意一下。
3、待各组都举手了,师发令:好,开始!把现在的温度记录在0分钟的格子内。让我们先等待三分钟,大家可以静悄悄的密切注意温度的变化。
4、师:10、9、8、7、6、…3、2、1三分钟到。把温度记录在三分钟的格子内。让我们等待第二个三分钟。
5、同上,直到连续12分钟结束。
(由于中间有间隔3分钟的时间,不利用显的有些浪费,所以可以组织学生在得出前面的数据后,算一算。在算的过程中实现规律的发现,为接下来的交流活动做好准备。)
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组织学生整理好器材,教师取其中一组的记录表为示范,填入小黑板上的记录表中。一起算一算,温度下降有什么规律吗?
2、科学家通常采用统计图来研究科学规律。下面我们也来画一张统计图。
演示曲线图制作:师出示统计图,我们把这一组数据标在统计图上。第一个数据标在左面的温度标尺上,93℃在这里;下面是84℃……教师依次把各温度数值标在图上,最后用直线将各点连接起来成一条曲线。
化大,后来越来越平,说明变化小了。引导得出热水变凉的规律:先快后慢。)
4、把你们自己的数据也标到统计图上去,看看你们的统计图是不是也是一
样的规律?学生小组内完成曲线图。
5、反馈:逐一汇报各自发现的规律。连续几个后,可问:有没有不同的结论?
6、小结发现: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搜集了数据,并把它们画成了统计图,而且还发现了规律----热水的温度在下降的过程中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虽然我们只做了一次实验,但12个小组同时做相当于做了12次,而且结果都一样,证明这就是科学规律。我们平时做实验,只做一次还是不够的,应该多做几次,这样才能总结规律。
四、拓展延伸,引向深入
1、谁把我们今天发现的科学规律再来说一遍吧?
2、讨论: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还会怎样变化?
(温度会继续下降。)
3、问题:是否一直这样降下去呢?会降到多少呢?(热平衡)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和老师一起来做这个实验。
(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是意犹未尽的。这样,这节科学课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年级科学热水变凉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科学《冷热与温度》是《冷和热》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对生活中的冷热现象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温度的概念,教会学生规范地测定水温,并且带领学生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我在这节课的教学时,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在课的引入部分,首先让学生做实验,两个手的食指分别同时插入冷水和热水中,等老师数到5时取出并且马上把他们同时放入温水中再等5秒钟,说出两个手指的感受。这个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学生在同一杯温水中两个手指的感觉却是截然不同的,学生对此现象产生了强烈的矛盾心理,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注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形成温度概念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摸,认识到仅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在学习温度计测定水温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测量,学会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在探究热水降温规律时我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亲自测量、观察、记录、分析数据并得出规律,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教学时我让学生大胆猜想,热水变凉的规律,还让他们想象这杯水继续放置后的温度变化,和如果给凉水加热会是什么样的变化规律。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激发着学生的求知欲望,把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后,培养了学生的求知精神。
四、本节教学中的不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教学生温度计使用方法时采取了播放视频的方式,但从学生的实际操作来看,掌握并不理想。后面的教学中这块内容还需再强调一下。另外,实验课中学生对实验材料很感兴趣,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加之动手能力差,实验速度慢,不能再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对课堂的突发事件不能很好恰当地处理,在日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提高对课堂的控制能力。语言不够准确、流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正。
猜你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