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诸葛亮的评价
关于诸葛亮的评价
诸葛亮,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军事家,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有好也有坏。现在就来看看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诸葛亮的评价吧!
关于诸葛亮的评价一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到底如何,似乎受到很多人的质疑,甚至有些人认为诸葛亮算不上一个军事家,他们的根据主要有:
陈寿的评语:“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与?”其实,陈寿并没有说诸葛亮缺乏军事才能。
首先,陈寿所说的“治戎为长”,即指诸葛亮善于治军。作为一个军事家,首要的一点,就是善于治军。如果不能训练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又凭什么去南征北战呢?
其次,陈寿所说的“奇谋为短”,是相对于诸葛亮“治戎为长”而言的。诸葛亮在“奇谋”方面的才干稍逊于他在治军方面的才干,并不说明诸葛亮不善“奇谋”或没有“奇谋”。
同样,“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之语也是陈寿对诸葛亮综合才能的分析对比后作出的结论。如果诸葛亮“理民之干”可打10分的话,那么其“将略”则打8分。譬如评价苏东坡的诗、词、文章,可能其诗不如其文,其文不如其词。但无论单说哪一项,苏东坡都是大家。不能因为有人说苏轼的诗不如词,就误以为苏轼不会写诗。
对于诸葛亮北伐无功一事,陈寿也没敢下断言说诸葛亮没有军事才能,而是用疑问的口气说:“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与?” 而且,陈寿还为诸葛亮北伐无功作了一番辩护:
“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成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耶?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陈寿将诸葛亮北伐无功的原因归纳为四点:一是与诸葛亮对阵的,偏偏是“人杰”司马懿;二是寡不敌众;三是诸葛亮手下没有韩信、王子城父那样的名将;四是诸葛亮的长处在于处理政事,而不在于用兵打仗。最后,陈寿颇为遗憾地说诸葛亮北伐没有成功是“天命有归”。
应当说,陈寿的总结与对诸葛亮的评价是颇为中肯的。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北伐的失败,但不能就此就说明诸葛亮没有军事才能。所以,就陈寿的这几句话就断定诸葛亮不是军事家,未免太轻率了,太片面了。
有人常举诸葛亮不用魏延兵出子午直捣长安之计来说明诸葛亮不善于用奇兵。其实,魏延所说的只带五千精兵“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直捣长安的计划,乃孤军深入,为兵法所忌。诸葛亮用兵谨慎,没有十分的把握,他是不愿冒险的。所以,魏延之计仅是口头一说,并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能否成功尚有疑问。
尽管诸葛亮北伐无功,但后人对此评价颇高,并没有“以成败论英雄”。
再说北伐,这只是诸葛亮的一种积极防御的战略,是以攻代守。如果说与诸葛亮对峙的司马懿是军事家的话,以实力微弱的蜀汉对抗强大的魏国、以有限的兵力对抗数倍于己的魏军而进退自若的诸葛亮怎么就不是军事家了呢?难道评定他们二人的军事才能有双重标准?北伐真的无功而返吗?既没有像曹操那样的赤壁大败,也没有像刘备在夷陵全军覆没,更没有损失多少军队、失去多少州郡,怎么算打的是败仗呢?有史可考,司马兵力强于诸葛数倍却不敢攻,唯一一次还被诸葛打的大败,获甲首三千级,玄铠5000领,角弩3100张!司马采取守势也是求稳,不敢冒然进攻,因为他没有把握战胜诸葛亮!司马还有次忍不住冒然出击,结果又一次大败,张颌被连弩射中左膝,伤口感染不治身亡,都是司马斗智斗战术完败了诸葛亮,不过毕竟司马懿也是一位军事家,战术上比不过诸葛亮,但战略上总算没有犯大错误,又重回了老套路——守而不攻。
在北伐中,蜀军步兵为主,魏军则是以骑兵为主,要知道骑兵的速度、战斗力步兵是不能比拟的,诸葛亮善于利用有利的地形,发挥步兵机动性强的优势,反而战斗力更强。为对付骑兵,诸葛亮有许多天才的创造,如扎马钉,八阵图等,据考诸葛亮还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野战特种部队,他们的致命武器就是:诸葛连弩。这些大大提高了蜀军的战斗力,弥补了兵力不足,令魏军不敢轻视。
真正的军事家不是看他打了多少胜仗,夺了几座城池,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脱离正确政治思想的军事进行的是杀人游戏,诸葛亮的军事是围绕他的政治主张的,以攻代守、积极防御只是其军事手段的表现形式。
子曰:兵者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诸葛亮的“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是对这句话的完美诠释,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利用外交手段联吴抗曹、评定南方、以攻为守等等。
再说,诸葛亮在军事理论方面也有极为辉煌的成就。与他有关的军事著作查有可考,并受到后来历代诸多军事大家的推崇,影响深远。如果说诸葛亮是我国一流的军事战略家,相信不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诸葛亮未出茅庐,便为刘备定下三分天下之策。日后历史的发展,果然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兑现了。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仅此一事,诸葛亮即足以当之无愧地名列我国古代军事战略家之榜首。
诸葛亮之治军,亦不亚孙吴,连敌手司马懿也不得不叹为奇才,这里无须再说。至于司马懿在写的朋友的信中谈的诸葛亮什么志大才疏,不能随机应变等,要看当时司马说这话的时间点和动机。出征之前朋友来信表示关心,司马回信安慰一番,为提高自己的信心,必然会贬低一下诸葛亮,让朋友放心,也很正常。正如现在我们身在外地,哪怕是穷困的饭都吃不上,写信回家给父母时也会说,我很好,不用担心之类的话,这两者是一个道理。
要说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就是再写十万字也说不完,这里我不想说太多了,也无需多说!只愿朋友们不要为史书上的一句话就下结论,也不要受某些专家、学者论调的影响,要综合全面看问题,得出自己的看法。
综上所述,如果诸葛亮都算不上军事家的话,还有谁能算是军事家?那些说诸葛军事才能平庸的真是惊世谬论,大言不惭。总之,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他的战略思想和军事实践曾影响了当时的历史进程,可以说,若没有诸葛亮,就不会有历史上的三国时代。 诸葛亮的军事思想也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珍惜。
关于诸葛亮的评价二
对诸葛亮一生事迹的评价,一句话概括就是:诸葛亮是一代贤臣名相,是杰出的政治家。
三国时期蜀国是最弱小的,但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却是治理最好的,采取依法治蜀政策,并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可以看出诸葛确实有治国之才,而且其高风亮节一直为后世所传诵。
诸葛亮是杰出政治家相信没有人会提出异议,但很多人受《三国演义》影响,认为诸葛亮也是杰出的军事家、谋略家,认为他神机妙算,能出奇计、献奇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就值得商榷了,因为大家所了解的诸葛亮所出过的“计谋”都是罗贯中帮他出的,要对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评价,就必须要抛去小说《三国演义》里面那些虚构夸张的事迹(如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舌战群儒、智算华容道、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巧布八阵图、空城计、遗计斩魏延、祈禳星宿等等)。
相信抛去上面那些“诸葛亮的计谋”,恐怕没人再能找出证据来说诸葛亮“用兵如神”、“足智多谋”了,事实上诸葛亮作为政治家没得说,但是实在是个不合格的军事家,更说不上是谋略家!所以诸葛亮并没有《三国演义》里那样神,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三国》里孔明之智简直近乎妖”了!
纵观诸葛亮对蜀汉集团一生的事迹贡献,其实没有一样是在军事上出奇制胜的,在刘备时期贡献主要是三条:1、隆中对策帮助刘备制定未来的发展计划与蓝图,起的是策划的作用。 2、刘备兵败当阳,诸葛亮奉命去出使东吴,联合孙权,起的是使者的作用(事实上,孙权答应联盟是从自身考虑,主要是鲁肃贡献大,诸葛亮影响不大) 3、刘备出兵入川、攻打汉中的时候,诸葛亮在后方“足兵足粮”,起的是管家的作用(刘备入川带的谋士是庞统,攻汉中带的谋士是法正)。以上可以看出,诸葛亮在刘备时期主要是镇守后方,根本不曾领军出征,更谈不上出奇谋、献奇计。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也不是夸张到那种“如鱼得水”。
刘备死后,托孤于诸葛亮(当时蜀国确实没别人可托了,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庞统、法正、许靖全死了,赵云不受刘备信任,魏延镇守汉中不在身边),诸葛亮才开始掌管蜀国军权,但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却没得到中原一寸土地,而且在第一次北伐时,曹魏毫无防备、长安守将还是怯战无谋的夏侯楙、天水等三郡都“叛魏应亮”的大好形势下,却小心谨慎不敢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错过了攻打长安的最好机会,可见诸葛亮绝不是能统领三军的大将之才!
或许有人说,诸葛亮的北伐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以攻为守的策略,不是真的去统一中原。话虽然也有道理,但六次北伐,劳民伤财,却无寸功,也说明诸葛亮不是将略之才,诸葛一生唯谨慎,不敢兵行险招,不能用奇谋,实在不适合做三军统领。
哀哉!诸葛亮只能做萧何,做不了张良,更做不了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