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教学方法 > 八年级语文上爱莲说教学案(2)

八年级语文上爱莲说教学案(2)

时间: 淑航658 分享

八年级语文上爱莲说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爱莲说教学案二

  一、学习目标及

  1、了解“说”的特点;

  2. 重点:掌握文言词汇,背诵并默写全文;

  3. 难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学法与要求

  1、搜集关于莲的诗句。

  2、借助工具书,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课时安排:3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基础知识积累与预习

  (一)、课前熟读课文,要求了解相关文学常识;在书本上标注生字词音。

  引导学生欣赏一组荷花图,创设教学情景,导入:荷花也称莲花、芙蓉、芙蕖。它有袅娜可爱的茎叶,有娇嫩雅致的花朵,有沁人心脾的清香;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们所称颂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分别抒发了诗人不同的感情。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则抒发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而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中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二)、预习检测:

  学莲:

  (1)文学常识:“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叙来论述道理,与现代的杂文相似。《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周敦颐,字 ,谥号 。北宋 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著有《 》、《 》等。

  (2)读准下列字音。

  甚蕃( ) 淤( )泥 濯( )清涟( ) 噫( ) .....

  亵( )玩 鲜( )有闻 不蔓( )不枝 ...

  (三)读莲: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先音频播放课文的录音让大家用心倾听,请同学们注意读课文的语气。

  教师指导: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忆一下电影和电视上看到的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呢?

  3、最后让大家齐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通文意。

  4、借助注解和工具书小组内分工合作疏通文意。

  (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你读懂了吗?

  可爱者甚蕃 .

  濯清涟而不妖 ..

  香远益清 ..

  亭亭净植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宜乎众矣 .

  (2)下列句子的句子的意思你读懂了吗?.

  予独爱莲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制作积累卡片,学生进行总结和互补

  词类活用

  蔓:不蔓不枝 名词活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不蔓不枝 名词活用作动词,长枝节

  远:香远益清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远播

  清:香远益清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得清香

  ②一词多义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之性)

  莲,花之君子者也(助词,的)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宾语前置的标志,起强调的作用)

  可爱者甚蕃( ----的人)

  者莲,花之君子者也(“者”“也”结合,表判断)

  同予者何人(表语音停顿)

  ③特殊句式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省略介词)

  同予者何人?(反问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倒装句、(宾语前置句)}

  第2课时

  难点知识探究与合作学习

  (一)品莲:小组合作探究,品读课文

  1、品读佳句。由学生找出自认为佳句的句子,声情并茂地诵读,并加以评点(如: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莲,花之君子者也。”等)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个句子中“独”字表现出作者绝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出淤泥而不染”从生长环境方面突出莲的高洁。

  突出莲的庄重质朴。

  品析后,学生一起朗读长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 品味寓意。由学生找出寓意深刻的佳句,并试着分析作者赋予莲、菊、牡丹三种花的不同的象征意义。如:以莲的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孤高自许的品质;以莲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以莲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喻君子美名远扬;以莲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侮;以菊喻志向高洁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而隐居避世的人;以牡丹喻贪慕荣华,追名逐利之人;以莲喻处在污浊的环境却保持自身的高洁,不随流俗,不受沾染,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品悟用意。思考:课文题目是《爱莲说》,为何写了莲还要写菊和牡丹? 作者因三种花而感慨什么?

  引导学生学习映衬手法。写菊和牡丹在文中是用来陪衬莲的。菊正衬,这样,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格。作者因三种花而感慨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当时社会爱莲者少,爱牡丹者多,真正的君子少,追求富贵的人多!作者有感于社会上真正有德者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对他们表示了强烈的鄙视!发人深省,主题深刻。

  (二)说莲

  学习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以“周敦颐爱莲,因为莲 ,我爱 ,因为 ”句式说一段话,抓住事物特征,力求说出新意。 例如:周敦颐爱莲,因为莲是花中的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我爱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它默默无闻,不与百花争宠;它坚强不屈,顶着风雪傲然绽放,在严动冬里给人们以春天般的慰藉”。

  (三)拓展延伸

  你喜欢什么花?你觉得它有什么可爱之处?试着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花喻人,也可将刚才的发言进行扩展,写成一篇约300字的短文。

31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