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改革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学历史教育的改革,实际上仅是教育本身规律中理论与教育实践手段的创新。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历史改革课程的教学反思以供大家学习。
中学历史教育适应时代变革的需要在改革中发生着变化,无庸置疑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我认为历史教学的改革仍存在许多问题:历史教学指导思想还不够解放,目前在中学历史教育的改革,实际上仅是教育本身规律中理论与教育实践手段的创新,而根本上制约着中学历史教学的思想约束这一无形的网络没有彻底地打开,从而本应充满中学历史教学的人文气息无法做到充分的张扬。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变标而不改本,这应该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成果的根本的缺失之处。在教改的探索中真正行之有效的可行方案不多,脱离国情、学情,不务实际的高谈阔论多,在高谈教改的背后暗渡陈仓继续着应试教育。教史、学史方向的迷失,学生常常感到学史就是记忆陈腐历史知识点,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我们历史教育与时代的切合点没有得到彰显,无法与时代跃动的脉博共鸣,最终使中学历史教育的教化功能缺乏感染力,无法使学生在学历史时真切感到实在的收获,使历史教育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学生所接触到的历史教材学术性、政治性较强,把史学高搁于不食人间烟火的神龛,令年轻的学子学史如同嚼蜡,因而望而生畏。在中学历史教改中,继承了近代中国知识界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的基因,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东西方教育理论,并直接影响到中学历史教学出现要么完全承袭传统,要么全盘西化,孰不知中国文化有着自己丰厚的底蕴,中国历史学教育思想根植于传统文明。中学历史教师由于所教科目既成性的特征,在现有考试制度下,历史学科地位的下降,影响到历史教师的不断学习的积极性。阻抑着创新火花的拼放,从而只能做一个教书匠,成不了学者型教师,并使受教育者也只能是接触历史知识,尊从史学观点,应证史学结论的历史天地中的“返刍动物”。上述种种表现,就是普遍存在于中学历史教改实践中人们不愿意说穿的中学历史教育的“皇帝的新衣”。
鉴于以上的中学历史教改现状,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把历史教改推向深入,根本上要打破二个制钳,一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思想制约,走出僵化、教条的思想误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人性化全面的历史代替政治化的剪接的历史;二是改变教师的考核制度,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教师的工作质量,给中学历史教师减负,从而打破瓶颈,回到理性的、自由的空间,让思想之源畅流无阻。在史学界刚刚逝去的史学大师级的人物刘宗绪教授敢于打破“左”的思想束缚,以确认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也是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的根本标准。实事求是还原历史,把握实践检验的结果立论。认同历史上人类创造的共同财富,继承这笔遗产,不能强行对一切都贴上阶级和主义的标签,作为治史的准则,从而更加科学灵活地认识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变迁,他的史学认识论与时俱进,适应了时代变革的需要,被包括中学历史教学界在内的许多人认可,成为近些年来高考命题的史学指导思想。
明确治史学史的目的
早在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提出治史、研史之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意思就是读史、研史应当以自己的视角主动地审视历史之变迁,从中形成自己的看法,从而指导自己的生活行动,司马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敢于正视现实(直指汉武帝弊政),敢于正视历史(如给陈涉较高的政治地位),尽管他在政治上成了受害者,但在青史中却留下了刚直不阿,公正客观的史家形象,成为千百年来治史者之楷模。2003年11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会上,胡锦涛发表了对学史治史的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不仅要学习中国历史,还要学习世界历史,不仅要有深远的历史眼光,而且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他的讲话强调了历史对现实的指导作用,特别是肯定了历史对中共领导民主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只要国民有历史的智慧,就能更好地理解政策变化,形成更强的民族向上力。要把史学教育与中外现实的变迁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现实中找到历史的依据,从历史中看待现实的发展,从而使自己感到睿智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内心深处激发出对史学的兴趣。民族的复兴需要史学,史学的存在需要正确的导向,没有了史学教育的正确方向,受教育者只能成为茫茫史学黑夜中的瞎子摸象,无法把握社会演进的规律和指导现实的走向。
改变历史教学外部环境
改变对历史教师的考核机制,打破由学生应试成绩作为测量历史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方式,形成教学与教研能力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否则,中学历史教师也就只能陷入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被动泥潭。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载体,是学生与前人思想交流的窗口,教材在顾及它的政治性、相对稳定性、思想性、学术代表性的同时,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着力从适应改革开放以来走向世界的学生心理特征和不同区域学生的现实水平,史学研究的现状入手,在历史教材的骨架间植入丰满的血肉,使教材有真实可亲的思想内涵,丰富的语言色彩,清晰的知识网络,使学生在读史中超越阶级史观和狭隘的民族观,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
教师,特别是这样一个强烈呼唤创新的时代和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的教师,需要坚持着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无愧于心灵工程师的事业实属不易,但责任心、事业心要求教师一刻也不能释怀超前意识、危机意识。历史学既有它的传统性,又有它的多维性,历史与现实割不断的必然联系,注定了中学历史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引领学生用时代的感知触角去推开封尘的历史之门,在历史的宫殿中观赏和领悟光怪陆离的智慧之宝,考古新发现,封存的史料新开封,历史的宝藏一层层的被发现,现实又让它焕发出时代的色彩,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是开启历史之门的先导。新的手段、新的创意给我们更多的涉猎空间,我们要立足传统文化,吸取几千年来中华文明传承的民族教育精华,又要奉行拿来主义,洋为中用,海纳百川,消化吸收,循序渐进,创新发展,让历史学这一古老的学科展示青春活力,中学历史教师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