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的指导方法及教学反思

时间: 淑航658 分享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监控自己的学习方向、学习兴趣是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做的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历史的指导方法以及反思以供大家学习。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反思能力训练、培养的关键。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为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讲授、示范、指导,促使学生内化和运用知识,并对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和运用方法进行反思,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针对自己学习的情境、状态、方式、结果,根据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困惑,矫正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监控自己的学习方向、学习兴趣、学习需要、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实现学习目标。

  历史教学中我们尝试如下几种途径进行学法指导:

  一、指导学生课前反思

  大多数学生上课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目标意识,就很难形成有意注意。一节课下来,不知所云。因此,课前,要指导学生自我提问:本节课我准备好了吗?(笔记、学习用具、预习、情绪)有无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确定好了吗?如果没有就迅速准备。

  二、引导学生课间反思

  1.教材为何这样安排?

  学生学习时大多存在着只看内容不看目录的现象,不利于对知识的整理和积累。上课时,应首先帮助学生构建各章节的知识框架,让学生知晓该如何分析本节与前面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对教材的整体认识,从而做到融汇贯通,把教材吃透学活。进而启发学生自我提问:我是如何看书的?我是不是存在这种现象?以后该如何改进?

  如: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一章时,提问学生:前面一章内容是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与本章内容有何关系?教材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什么?(整个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的抗争史。前面叙述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没有能够挽救中国危机,中国人民继续探索。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试图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局面)本章分成几节?(四节)各节之间有何联系?(第一节和第二节是革命的准备,第三节是革命的爆发,第四节是革命的结果。)

  这个问题的提出就促使学生对教材体系、结构进行反思,揣磨编者的意图,掌握知识网络,把握历史发展方向。

  2.教材讲了什么问题?如何整理这些知识?

  有的学生一节课下来不知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该如何掌握这些知识。因此,每上一章节新内容之前提问学生:本章节有哪些知识点?该如何分析归纳这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何关系?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这个问题就是要求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进行反思:老师是怎样整理的?(每一重大事件主要了解前因后果、性质、影响)据此先摩仿老师的方法进行整理,再仔细听课,找出自己遗漏、出错的地方,进而反思:我为什么会发生这样错误的?(是看书不仔细?方法不正确?)通过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认知,发现问题,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整理教材,解决重点问题

  如:“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一节,本节围绕国民革命兴起的展开叙述的。讲了哪些知识点呢?(兴起的原因;重大事件如:冯玉祥政变、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五卅运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影响)如何分析原因(要注意内外因结合)、影响?(一般是指对后来的局势产生的作用)

  3.分析问题的正确思路是什么?我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完整?

  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时东拉西扯,想到哪,讲到哪,概念模糊,鸡零狗碎。因此,要指导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如: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从哪些方面入手?就要引导学生反思:这场战争涉及哪些国家?(英、中)这些国家当时的社会状况如何呢?分析一个国家的状况从哪些方面分析?(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这些方面分析得出什么结论?(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必然来到落后的封建国家中国展开侵略。)这是什么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是什么?(中国的禁烟运动)然后引导学生反思刚才的答题思路及过程,提出:怎样才能保证准确、完整?(必须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既要考虑国际因素又要考虑国内因素;既要想到根本原因,又要想到直接原因;既要分析政治状况,更要分析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外交情况。)

  再如:比较题如何回答?如比较两次革命的异同点。让学生回忆每场革命的知识点(背景、原因、对象、性质、领导阶级、主力、纲领、特点、结果、影响)。指出:对这些要素进行分析整理,然后归类,即可使答案尽量完整。

  4.这么多内容,我怎么能记住?

  历史学科要求记忆的内容很多,要帮助学生理清概念,分层记忆,切忌死记硬背。如: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书上用了几小节来谈,很难理解和记忆。应帮助学生分层次分析:第一层是性质(反帝反封);第二层是特点(先锋、主力、领导者);第三层是与以前辛亥革命比(具有广泛性、群众性);第四层是对后来产生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基础);第五层是国际影响(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第六层是中国革命的转折(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这就要求学生反省自己的记忆形式:是不是停留在机械记忆上?理解记忆如何进行?

  5.教材为什么这样说?

  有的学生对课本上的概念一知半解,甚至不理解。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要引导学生及时反问:这句话什么意思?为何这样说?

  如:书上提到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如何理解?(革命对象、领导阶级、主力、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为什么说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领导阶级发生了变化)这样,学生对新民主主义这个概念有了了解,也对书上的这段话有了充分的认识,记忆也更加深刻。

  再如:课本上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是这样叙述的: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宪法。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它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利益,实行的是资产阶级专政,政体形式是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这样学生也就掌握了对宪法性质的分析方法。

  经常提出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促使自己的思维由问题水平转移到加工过程的水平,激发元认知加工的过程,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以指导未来的学习。

  三、要求学生课后反思

  1.知识、技能反思

  每上完一节内容后,要回头整理,本节内容共讲了哪些问题?我掌握了哪些?达到了预期目标了吗?学到了哪些方法?哪些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

  2.情感反思

  检查自己的情感体验,我上课是否注意力集中?我对此节内容感兴趣吗?为何会开小差?以后如何克服?该怎样使自己的学习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四、指导学生阶段反思

  上完一阶段内容后,带领学生回想目录,登高望远,反问自己:我这阶段学到了什么?本阶段内容有哪些?阶段特征是什么?然后分专题归类,点、线、面结合,构成知识网络。这阶段学习兴趣、劲头自我感觉如何?有无动力和毅力?如何改进?

28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