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教学方法 >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案

时间: 素雯896 分享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案

  声现象,大家都不陌生,那么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的吗?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案,希望对您有用。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2.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

  1.上节复习

  随机检查概念;

  2.导入新课

  (1).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听到声音.请同学们讨论: 如果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突然

  变成一个无声的世界我们的学习生活又是一个什么样子?

  (2).引出课题“声音是什么”.

  3.探究“声音的产生”

  (1).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实验:将一只长尺沿着桌边放好,拨动直尺露出桌子的一边,然后再使其停止

  振动.

  (3).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总结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再看一看图1-1(a)、(b)两个实验,在此基础上归纳得出结论。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介绍什么是声源?并让学生举出哪些物体是声源。

  4.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1).提出问题:“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吗?”

  (2).教材图1-2所示的实验,可以初步总结得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3).教材图1-3所示的实验,可以初步总结得出: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4).教材图1-4所示的实验,可以初步总结得出: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但不能

  在真空中传播.

  (5).小组讨论:还有哪些实验或事实支持上述结论?

  5.声音是一种波,声具有能量

  (1).由水波的产生类比得出:声音是一种波。

  (2).教材图1-7所示的实验,总结得出:声具有能量。

  (3).指导学生阅读“用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石头”

  6.小结(让学生归纳小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7.课堂练习:

  (1).教材P10

  (2).将拨响的琴弦用手一按,响声立即消失原因是 ( )

  A 声音被手挡住了 B 声音被手吸收了

  C 琴弦的振动变小了 D 琴弦的振动停止了

  (3).在月球上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这是因为

  ( )

  A 说话时声带没有振动 B月球上没有传声介质

  C 产生的声波被月球吸收了 D耳朵失去听觉

  (4).下列实验与实例,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 )

  A 用手机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BP机,BP机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BP机呼叫 B下雷时,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听到远处的雷声

  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看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

  (5).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

  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最有效的方法是: ( )

  A大声呼救 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

  C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D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6).人说话、唱歌时发声靠的是_____________的振动,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____________传播的.

  (7).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能传声.

  (8).歌中唱道“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到的声源分别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隔墙有耳”这句谚语主要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声音的三大特征;

  2.了解影响弦乐器的音调的因素;

  3.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速度不同;

  4.回声的利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声音的响度、音色;

  2.区分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的不同.

  3.回声

  三.教学过程

  1.上节复习

  (1).作业部分讲解

  (2).概念检查.

  2.导入新课:

  为什么用口琴、长笛或电子琴等演奏美妙动听的乐曲不一样呢?

  3.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

  (1).响度和振动幅度定义: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2).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

  活动一:拿出大鼓,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声。怎样才能使鼓面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同学们很容易想到应该使鼓面振动的幅度更大些,关键是设计一种能显示出鼓面振动大小的方法。如在鼓面上撒些纸屑,通过纸屑向上跳的高低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也可以将鼓侧放,然后将细线悬吊泡沫塑料小球与鼓面接触,通过泡沫小球向外弹的远近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你还能设计出哪些方案?

  活动二:一个同学讲话,另一个同学分别在距离第一个同学5m、7m、9m处听,感觉声音大小.

  通过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得出结论:声音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4.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音调与频率的定义: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为赫

  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

  (2).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活动:将一根钢皮尺放在桌边上,一头伸出桌面,一只手压紧放在桌面上的部

  分,另一只手拨动伸出桌外部分(尺的弯曲程度相同),尺子就会振动并发出声音。改变伸出桌面尺子的长度,一次伸出四分之三,另一次伸出四分之一长,看尺子振动的快慢,听尺子发出声音的高低,比较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关系.

  通过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得出结论: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大,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

  越高.

  5.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

  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有三;(1)弦的长短; (2)弦的粗细; (3)弦的松紧.

  6.辨别声音

  活动:让后排的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前排的同学不看后排,辨识刚才是哪一位同学

  在朗读。

  通过上述活动,体验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品质,感悟音色的含义。

  7.声音的传播速度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的传播快慢依次是:固体、液体、气体.

  8.回声

  (1).定义:声音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遇到较小的障碍物会绕过继续传播。

1869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