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技巧给你教学提供更多金点子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小技巧”是教师在教学中积累和总结的经验和方法,这些小技巧和方法有时候虽然不登大雅之堂,但却很实用,特别是让学生记牢重点和难点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AAA,欢迎阅读!
数学教学技巧一:结合生活经验把“死”知识变“活”
在数学教学中,有一些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我们称之为死知识,像一些定义、法则、符号等等,这些知识不是推理出来的,它是以前的人就这样规定的,必须这样读、这样写,我们又必须牢牢记住,而这些知识学生刚接触时往往又是不容易记住的,怎么办呢?我们就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把“死”知识变成“活”知识,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快速而牢固的掌握,比如我在教一年级的学生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时,就有一些学生对大于号和小于号老是分不清楚,经常弄混,我在情急之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是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 “>”,让学生看着黑板说出这个符号是口大还是尖大,学生马上说是口大尖小,我接着说:“大的在前面的是大于号,也就是口在前面的是大于号;小的在前面的是小于号,也就是尖在前面的是小于号。”并板书出“>”、“<”进行对照理解,学生一下子全都记住了,我相信他们以后也不会忘记的,这样的方法我把它称之为形似,除此之外还有声似、意似等等,只要能把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有联系能帮助学生记忆就能应用,当然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课堂上我们不能照抄照搬,要学会灵活运用、见机行事才行。
数学教学技巧二:要善于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我们知道,讲课不像写文章那样讲究咬文嚼字和注重语法逻辑,重在能让学生听懂、理解、学会,必须把高深的道理用平常的、通俗易懂的语言说出来才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有些专业术语虽然看起来简洁,但是却显得呆板、生硬、缺乏趣味性,尤其学生刚开始接触时根本听不懂,这时我们就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慢慢的再使用专业术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知识,例如:在给二年级的学生讲角的认识时,要让学生知道角的两条边都是直线,不是曲线,刚提出“曲线”这个词时,大部分学生都听不懂,看着学生一脸茫然的样子,我又补充道:曲线就是说这条线不直、是弯的,学生这时才明白过来,以后再说曲线时学生就慢慢理解和接受了。
数学教学技巧三:巧用画图板书的方法
数学知识一般都是非常抽象的,有些题光凭口说有时候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的,这时候如果我们根据需要采用画图板书分解的方法进行讲解,就会变得一目了然,学生就很容易明白了,有这样一个例题 :
一只锅里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呢?
在讲这道题时,如果单凭口述讲解的方法, 是很难让学生弄清楚的,于是我就把这道题的做法编成图表的形式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方法是这样的:把三张饼分别编成①号、②号、③号,并把每张饼分成正反两面,正面写正、反面写反,每次往锅里放的方法图表如下:
这样,学生一眼就能看出烙三张饼所需的最短时间是9分钟,因此采用这种画图的方法,能让复杂、抽象的问题变得清楚、明白而易懂。还有两车相遇类型的题目也比较适合用画图的方法,又比如下面这道题: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在途中相遇,甲车每小时行8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乙车在途中曾停车1.5小时,A、B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这道题虽然不难,但是如果采用画图的方法就会显得更加直观明了,根据题意我是这样给学生画图讲解的:
甲走的路程5×85千米 乙走的路程(5-1.5)×80千米
A B
要求出AB两地的距离,从图示可以看出只要求出甲走过的距离和乙走过的距离,然后相加就行了,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以得出AB两地的距离为:5×85+(5-1.5)×80=705(千米)
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和接受了,现在不但我经常使用画图,我的学生也跟着学会了,由此可见,采用这种方法我们不但教会了学生知识,还教会了学生解题的方法和思路,提高了学生的能力,真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像这样的小技巧还有很多很多,不同的老师就会有不同的发现,在教学工作中,只要处处留心、勤于思考、多做总结和记录,时间长了,就会积少成多,教学水平也会不知不觉的提高,这样下去,慢慢你就会觉得教学不是一种苦差事,而是一件非常轻松快乐的事情,而且由于你经常有所收获,还会产生很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呢!不信可以试试看!
看过" 数学教学技巧"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