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论文3篇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论文3篇
从教育现代化的高度审阅,小学数学教育还存在不少新问题。关于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改革,你有何看法呢?本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论文,欢迎阅读!
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课程改革后,新形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数学课堂应“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好的课堂教学首先是教师正确把握教材,课堂应能促进有效合作学习的进行,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打造自由开放课堂 合理的课堂评价方式
一、如何看待教材
教材的编写是时代的产物,教材必然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一般地说,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性质都是教学的重点。确定教材的重点,要以教材本身为依据。瞻前顾后,溯源探流,研究所教的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关系全局的这部分知识,可定为教材的重点。例如,低年级教学统计时,应把学生能够参与统计过程作为教学的重点。所谓难点,就是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比较复杂;也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或者体现了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或者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呈现了较大的坡度,或相互干扰,易混、易错等。这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难懂、难掌握的内容以及学生学习中容易混淆和错误的内容,通常称之为教材的难点。教学难点要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来确定。难点有时和重点是一致的。例如,对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既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由于学生情况、教师素质、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应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处理教材,灵活地驾驭教材。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真正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抓住教学重难点,找准活动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对教师来说,首先要做到“走进教材”,先从“教教材”开始,深刻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一步步把握教材的特点,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践。只有用活教材,才能教活教材;只有教活教材,才能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用的是青岛版教材,课题都是以信息窗情境图的形式导入,要掌握好图画情境题向文字叙述题的恰当过渡。把问题置于情境之中,的确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特别是低年级的图画情境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帮助理解题意,教学中可以试着让学生根据图画用文字叙述题目内容、要求,注意引导学生会读题、读懂题、然后去解题,使学生尽快在情境中抽出有用的数学信息,以节省有效的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
二、教师掌握好课堂调控的度
传统的课堂秩序是强迫式的,特点为限制性、规定性和强制性,无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课堂成了教师发号施令、展示威严的场所,学生成了课堂的附属品,单向教学活动的对象。试想在这样的课堂秩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得到尊重吗?学生的思维能活跃吗?学生的情绪能高涨吗?他们能自主学习吗?因此,要想使课堂秩序由强制走向自由,就要考虑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秩序的制定,逐步建构新型的、相互约束、相互促进的课堂秩序。在课堂秩序重建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跳”出来,尽量使自己变成一个“旁观者”,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以引导和帮助。例如,课堂上经常要有小组之间、全班的交流活动,往往会出现这边大讲、那边小说的局面,课堂显得很乱,难以调控,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而造成的。我们都知道,倾听不仅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技巧,也是尊重别人的一种表现,因此让学生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在学生发言时,善于观察认真倾听的同学,并在学生发言结束后找几个同学说说刚才同学发言的要点,然后再找那位认真倾听的同学复述发言的要点,要不惜花费一些时间,培养学生倾听发言、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和优秀品质。慢慢的,学生逐步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我要求到形成习惯。
课堂秩序是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任务的有力保障。良好的课堂秩序可以维持课堂的稳定,降低教师的焦虑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我们在这里强调的是课堂的自由秩序,而不是课堂的强制秩序,这一秩序的建构基础是所有成员的自由、自主和自愿。自由开放的课堂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东西,教会学生怎样思考、怎样做事、怎样创造、怎样合作。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靠小组合作来研究,许多教师把小组合作当作教学的“必须手段”。课堂上,一个小组活动接一个小组活动,不考虑活动的价值,一味追求“热闹”,课堂气氛是活跃了,教室里却显得乱糟糟、闹哄哄,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也是造成课堂“乱”的一个原因。因此,我们教师不应把注意力都倾注在热热闹闹的、外显的小组活动上,而应该更加关注学生思维上的“动”,对于那些没有思维参与的、简单的小组活动我们宁可放弃。从这个层面讲,我们更提倡小组合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与交流,营造动静结合、有张有弛的课堂节律,从而达到调控学生情绪、调动学生思维的目的,使课堂教学紧张而有序地展开。
三、反思促进学生的学习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要不断监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与目标的差距,采取各种增进和帮助和思考的策略,而且还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等。在数学活动中,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教师可让学生反思: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怎样总结出来的?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这样,就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对教学评价的思考
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以全面了解他们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为评价的最终目标。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既关注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个性倾向。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将检测、实践活动、知识小结、自我评价、提问以及观察思考、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评价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展现出的数学思维过程。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评价结果应注重个体的发展与进步。包括课堂评价、作业评价、阶段评价、学期评价、学年评价、学段评价等。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为:成绩(等级)+评语(激励性语言)+成长记录袋。 总之,评价应是注重过程的、客观的、公正的。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在教学实践着不断努力,不断思考,总结方法,吸取经验,用实际行动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篇二: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教育改革论文
面向21世纪,社会走向现代化,需要教育现代化和之相适应。所谓教育现代化或现代教育是指以现代生产和现代化生活方式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文化为背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为目的的教育。现代教育植根于现代社会的现实,又面向未来急剧的变化和发展。
现代教育的特征具有多方面性和多层面性,而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当前我国提出的素质教育,就是现代教育的直接体现。
我国小学教育如何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而实施素质教育呢?更具体地说,各门学科的教学如何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新问题。本文仅就我国小学数学改革和现代化新问题提出几点思索。
一、重新熟悉数学和数学教育
数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矗国家的繁荣富强,关键在于高新科技的发展和高效率的经济管理,这一结论已为各发达国家的历史所证实。随着时代的进步,本世纪数学得到空前发展,尤其是数学各学科、数学和其它科学之间的相互渗透,大批应用数学科学的产生,计算机的应用已形成了数学技术。现在的数学已不再是20年前的“数学”了,现代数学深深地融合着来自算术、代数、几何等传统领域的成果和来自统计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应用领域的新方法。在信息时代,数学已是一个应用极为广泛的有力工具;作为一门思索性很强的学科,数学又是发展人的思维和提高人的智力的有力手段;作为一种文化,数学还是培养和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充分发挥数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功能的同时,更要进一步明确数学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加速数学教育的改革。
二、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目前状况
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为儿童提供有关世界轮廊图景的第一个循环圈,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1992年以来,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颁布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试用,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摘要:教育指导思想逐步明确,开始注重素质教育;某些教学内容删繁就简(如计算和应用题降低了一些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所更新;整个教学过程开始出现了3个转变摘要:一是由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二是由只重视学习结果转向既重视学习结果又重视学习过程,三是由只探究教法转向探究学法。据1994年6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合作完成的《全民教育目标监控项目报告》,1993年6月对我国8个省的四年级和六年级各24000余名学生进行数学水平测试,其中计算能力成绩最高,正确率达92%以上。
但是,从教育现代化的高度审阅,小学数学教育也还存在不少新问题。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摘要:
(一)升学竞争导致学生厌学
在升学竞争的指挥棒下,小学生精神压力大,学习负担过重,数学亦成为将学生分类排队的“筛子”,淘汰学生的工具,致使有的学生厌学,甚至弃学。
(二)教学内容偏窄、偏繁,有的陈旧过时
小学数学大部分内容是数和计算(至今还保留三位数乘以三位数和相应的除法)、繁杂的四则混合运算,这在现代数学和人类文明生活中只起着微不足道的功能,可仍被视为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再则,占相当比重的应用题,不少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题材虚构并按题类选材的,这些人为编造的“应用”题,正是使后进生望而生畏的最难学的内容。而对现实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统计、数据处理、估算等知识却很不重视。
(三)教师素质偏低
我国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似乎已经基本解决,但相当多教师的教学水平距他们要培养全体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达到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陈旧,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启发,只要求学生听懂记牢,正确再现,不注重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至于创造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三、有关我国小学数学改革和现代化的若干思索
(一)转变观念
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绝不能仅从数学内部着眼,必须从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和提高民族素质的战略高度出发,从小学教育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的出发,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小学数学教育才能沿着现代教育的轨道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精简传统的数学内容
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的不断改革的过程。传统和现代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相互整合的一面。就教育而言,这需要正确处理好传统知识和现代信息之间的关系。小学是基础教育,是为培养人才打基础的阶段。先进的现代技术和知识并不都能作为基础知识纳入小学教材,而且许多现代知识的产生也不都是对传统理论的否定,相反,它往往是对已有原理综合运用的结果。数学的发展尤其如此。
因此,小学数学改革的宗旨是必须选择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作为基本内容。具体说来,需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摘要:
1.精简传统的算术内容。
计算机(器)的广泛应用,大数目的计算完全可以利用机器来完成,三位数乘以三位数和相应的除法(据了解,世界各国只有我国还保留这一内容)应删去;四则混合运算必须简化,降低不必要的难度。应用题要从根本上加以变化。应用题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某些简单新问题固然有一定功能,但它是经过数学处理了的简单模式,对条件和新问题都作了筛选,和现实生活中要解决的实际新问题相距甚远,和当前国际上数学教改中提倡的“新问题解决”更是迥然不同。正如有人指出的,“传统的‘应用’题不应用”。要大力删去那些情节虚构、脱离学生实际的新问题;要控制文字应用题的比重;要从实际生活中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如对话、文字、图表等)的条件和新问题,培养学生逐步学会选择信息、重新组织信息、分析其中数量关系进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较复杂的文字应用题提倡用方程解答,要避免由于过多练习算术方法而对方程解题产生负面效应。
2.适当增加估算、统计等有实用价值的内容。
3.在小学高年级引进计算器(机)的使用。
4.切实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总之,要使小学数学内容广一点,浅一点,让每一个小学生学习更多有用的数学知识。
(三)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1.把数学和儿童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
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他们的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四周事物的喜好、态度和意识。
2.动手、动口、动脑,使数学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
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特征之间的矛盾,就要充分运用其直观性(操作性和非操作性的)进行教学。除了运用教具、学具外,还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使教和学生动形象,化难为易。我们主张摘要:“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多种感官参和,使数学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
3.创设新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对学生来说,学习动机是实现自己理想目标而力求学好的内部动因,它总是和需要直接关联的。小学生入学前已有一些生活经验,包括一些模糊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些肤浅的潜在的需要。因此,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创设新问题情境,提供诱因,把学生那些肤浅的潜在的需要变成正在“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需求,并不断唤起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获取知识。
4.千方百计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内部的活动。为此,教师要充分熟悉儿童认知结构的特征,根据教材结构和儿童的认知结构来建立高效的教学结构。按照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规律,数学教学应突出以下3个方面摘要:一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以便筑起“认知桥梁”;二要剖析新旧知识的分化点,以便增强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三要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建构过程,不仅知其结果,而且了解自己所得结果或结论的过程及先决条件,必要时能用图表、图示及语言等方式展现自己的建构过程。作为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凡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替代;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索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
(四)探索新的综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工作的集结点,是现代教学的实体。针对班级授课制不能在课堂上充分照顾个别差异的缺陷,可以探求一种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综合模式。其中,以班级授课为主,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为辅。小组合作学习可视年级不同而占不同的比重。它的特征是摘要:根据学生学习水平、智力、性别、性格的差别进行异质分组,以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每一小组是由有一定共同目标的个体所组成的集体,在这一集体中各个体目标的达到又和集体的目标达成度息息相关;在组内既注重竞争(满足小学生的争强好胜心),更强调同学间的合作。它是一个既利于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又利于集体获得成功的活动方式。个别指导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个别非凡指导,包括设问、讨论和作业等。假如配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可采用灵活多样的人机交互方式进行个别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五)大力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从我国目前情况看,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已刻不容缓,需要采用多种不同形式和途径来提高师资水平。教师首先要学习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思想,加强师德修养;同时还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教学能力。教师只有具备现代人的素质,才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篇三:浅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价值出发,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如何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出发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生活化 激发兴趣
教学生活化是通过教师在教学中的有效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知识的生活价值,并领悟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促进人的发展的道理。
一、小学教学生活化的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数学应用与创新能力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最近发展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多考虑学生的生活基础,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教学中结合生活中的实践性联系,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全方位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包括知识、能力、态度等。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返回到生活中,不但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内知识,更能满足学习求知的心里愿望,且通过教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他们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1]。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陶行知曾经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0 5数学课程标注指出:要重视小学实践经验和在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感受数学与生活世界的联系,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到达感悟数学思想、领会数学方法、学会数学的思维,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2]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环境
从小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的习惯,增强数学的亲和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3]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以个人体验为终结促进学生的建构性学习。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经验是紧密联系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4]。
总之,让学生的生活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既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要我们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桥梁,学生就一定会亲近数学,运用数学的意识就会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如何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爱学习,这点是值得我们不断去研究的一个问题。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主动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每个小孩都有好奇的天性,悬念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经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加上巧妙地创设教学、思维情境,使学生觉得特别、新奇,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5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二、进行动手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并且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收到较大的效果。
三、开展学习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比赛是最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面向大多数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的机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从而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常有的口算竞赛,我常常以“开火车”、“接龙比赛”、“争冠军”等方式的比赛练习,做得好的同学立即给予表扬,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劳,一举两得。
四、多元评价,保护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对学生的评价都应采用激励性语言,更多地倾注宽容、尊重、理解、信任、赞赏、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形成“乐学”的心态,学习就会更积极、更主动。 对低年级小学生容易产生激情,感情易外露,易受到具体事物的支配,并易发生变化,教师就应多采取表扬、奖励的激励手段,利用奖励小红花、小红旗的方式,对其所取得的成绩进行奖励,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那些没取得成绩的多用鼓励的语言:“你很聪明,再动动脑筋,老师相信你能行!”等增强其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别小瞧了这一句:“你讲得真好!”、“你真棒!”、“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真聪明!”它们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年级开始小学生行为的目的性显著增强,自觉性明显发展,这时,教师就应用理想教育,集体荣誉感,成就感来要求学生,借助竞赛等激励手段,依学生能力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段训练,从而使学生已产生的兴趣得到巩固。因此,多元评价对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有益处的。
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会随着你的努力日增月加。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数学即生活,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总之,数学知识蕴含着许多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因素,教师要充分挖掘,并把它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才能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温从虎.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J]. 小学教学参考.2006(5):8-9.
[2]吴晓燕.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J] .上海教育科研. 2005(12):62-64
[3]吕秀俊. 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探究 [J]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6):224-226
[4]周建文. 小学数学构建性学习的特征及教学策略 [J] .广西教育.2005(10):13. 14.
[5]宋守臣.论新课标下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教与学教研版),2006,(5).
看过"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论文3篇"的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