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高二语文《李凭箜篌引》教案以及原文

时间: 欣欣861 分享

  《李凭箜篌引》为唐代诗人李贺所作,李凭箜篌引的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李凭箜篌引》教案及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李凭箜篌引》原文​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箜篌引》作品译文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

  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

  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高二语文《李凭箜篌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诗歌的韵脚与节奏。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

  2.掌握重点字词,会翻译全诗,理解诗意。

  3.鉴赏评价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4.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的韵脚与节奏。

  2.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深入鉴赏词语及意象。

  3. 通过分析意象鉴赏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充分感受诗歌创造的想象瑰丽的审美境界,提高审美感受能力。

  2. 了解李贺的人生经历,理解其情感和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重点字词,会翻译全诗,理解诗意。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深入鉴赏词语及意象。

  3.背诵全诗。

  【难点】

  1.通过分析意象鉴赏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

  2.通过了解作者身世理解其情感和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走近文本

  1.导语设计

  在唐代的诗人中,李贺是一个奇才,他的诗歌创作搜奇猎艳,想象丰富,用新奇诡异的语言,描绘出许多令人惊叹的神秘而又幽美的艺术境界,有人甚至称他为“鬼才”。他虽然只活了27岁,可是却留下了许构思奇特、风格独具的诗歌作品,令后世的读者赞叹不已。毛泽东就曾经极力向陈毅推荐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李贺的诗为什么赢得那么多的称赞呢?今天,咱们就共同学习其中的一首-------《李凭箜篌引》,看看是否象评价的那样。

  2.资料积累

  (1)走近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中唐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人,唐宗室后裔。18岁到东都洛阳,以《雁门太守行》拜见韩愈,备受赞赏,遂声名远扬。21岁参加河南府试,被荐举进士,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李贺被迫放弃了考进士的权利,断绝了仁途之路,以后他一直陷于抑郁痛苦之中。后经人推荐,到长安任从九品的太常寺奉礼郎小官,地位卑微,李贺不堪屈辱,任期未满就告病辞官。年仅27岁,就病卒家中。其作品集为《李长吉歌诗》。他的诗歌在唐诗中别出一格,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后来被人称为“长吉体”。诗中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后人称其为鬼才,有“诗鬼”之称。李贺诗篇里也有积极进取,心雄志决的一面,“少年心事当拿云”(《致酒行》),“二十男儿那刺促”(《浩歌》)?“男儿屈穷心不穷”(《野歌》),“丈夫快意方为欢”(《相劝酒》)等句子广为传诵。

  (2)追溯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813),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李贺的这首歌形体的诗作想象瑰丽,境界奇幻,农墨重彩,尤为出色。

  (3)文体知识

  歌、行、引

  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没有严格区别,其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亦称古诗、古风。“行”“引”都是歌行体的一种,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代表性的常见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等。

  3.字词积累

  正字音、

  箜篌kōnghóu 颓废tuí 露水lù 芙蓉fūróng 女娲wā

  神妪yù 倚住yī 后裔yì 没落mò 露相lòuxiàng

  辨字形

  啼:啼哭碎:粉碎虞:尔虞我诈倚:倚靠

  剔:挑剔淬:淬火逾:逾越佚:佚失

  悌:孝悌猝:猝然隅:城隅绎:演绎

  缔:取缔瘁:心力交瘁驭:驾驭肄:肄业

  谛:谛听粹:精粹妪:神妪怡:怡然

  附诗句翻译参考:

  吴丝蜀桐制作的精美箜篌,在秋高气爽之时弹奏。

  乐声飘荡,被箜篌的美妙之音吸引,空山里的浮云颓然凝滞,不再飘游。

  湘夫人对竹挥泪,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这高妙迷人的乐声从哪儿传出?原来是李凭在国都长安把箜篌弹奏。

  像昆仑美玉击碎,清脆悦耳,像凤凰鸣叫,展开那嘹亮和缓的歌喉。

  像莲叶上洒满露珠,如诉如泣,象芬芳的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

  整个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如同笼罩着幽雅清冷的寒光;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也惊动了高高在上的天皇。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把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震动。

  补天的五色石被乐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蒙蒙。

  人们仿佛进入仙境,梦见李凭把技艺传向善弹的神妪;

  仙境中衰老的鱼和瘦弱的龙听到乐曲都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

  月宫中吴刚也忘记了砍树,不知困倦,倚在桂花树上凝神倾听。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出神,不顾露水斜飞滴落,浑身露珠儿晶莹。

  二、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1.诵读文本初步感知

  【问题投放】

  (1)初读诗歌,划出节奏,找出韵脚。

  (2)结合课后注释,掌握重点字词,初步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

  (3)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

  【学生活动】

  (1)全体朗读诗句,划节奏,找韵脚。

  (2)看课后注释,标注重点字词,试着翻译诗句的意思,小组内交流后,将难点交给老师。

  (3)概括内容,小组商讨,展示成果。

  【教师点拨】

  (1)要脑、口、手并用,边读、边想、边解决问题。

  (2)对于重点字词,要先标出,然后加强记忆。根据字词意思翻译句子意思,根据句子意思概括整首诗的内容。

  【整合答案】

  (1)韵脚(四次换韵)

  秋流愁篌/叫笑/光皇/处雨妪舞树兔

  诗歌节奏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2)重点字词:

  ①张:演奏

  ②中国:即国中,国度长安之中。

  ③逗:引出。

  ④露脚:露珠下滴的形象说法。

  (诗句翻译见上文)

  (3)写李凭弹奏箜篌的音乐效果及其给人带来的美妙感受。

  2.理清结构概括中心

  【问题投放】

  (1) 继续朗诵诗歌,根据内容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总结层意。

  (2)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意象?给你以什么样的感受?

  (3) 诗人运用哪些词语来渲染音乐效果?你觉得音乐的情调怎样?

  【学生活动】

  (1)诵读全文—→依照句意分出层次→分组讨论—→交流结果—→找一人作代表展示合作成果。

  (2)学生速读,划出意象和词语,认真体会,组内交流,展示成果。

  【教师点拨】

  (1) 先弄懂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分层。

  (2) 把找出的意象和词语分别罗列在一起,看看能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整合答案】

  (1)第一层,前四句。交代弹奏箜篌的人物、时间、地点,以及音乐效果。

  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乐曲发展的第二个段落,直接描写音乐的音色、表情和空间效果。

  第三层,最后六句,写神话里的人物对美妙乐曲的如痴如醉的反应,音乐把人带到梦幻、神奇的天地。

  (2)描绘的意象有:

  空山凝云江娥素女昆山玉凤凰芙蓉香兰十二门紫皇五色石

  秋雨神山神妪老鱼瘦蛟吴质桂树寒兔

  给人的感觉:

  意象众多,驳杂,有虚有实,奇幻,瑰丽,炫目多彩。

  (3)运用的词语有

  啼愁碎泣笑冷破惊湿寒

  具有消极情绪,充满寒意,其情调是悲伤清冷的。

  三、咀嚼鉴赏领悟方法

  【问题投放】

  这是一首描述音乐感受的诗歌,仔细吟咏诵读诗歌,根据韵脚的变化,说说本诗应该怎样诵读,才能体会在纷繁的意象中蕴含的音乐的情感基调和音乐表情的起伏变化。

  【学生活动】

  吟诵诗歌,用心体会,组内交流探讨,展示成果。

  【教师点拨】

  注意抑扬顿挫和高低起伏以及由词表现的情绪变化。

  【整合答案】

  音乐的乐段就是情绪发展的脉络,这种情绪发展的阶段非常鲜明的体现在诗歌韵脚的变换上。也就是说,诗歌的四次换韵,明显地表现了情绪的发展阶段,即诗歌的前四句为第一个意群,五六句为第二个意群,七八句为第三个意群,最后六句为第四个意群。

  第一个意群表现音乐的悲哀情绪由强到弱,由突然爆发到舒缓低回。第一句语势要平起平收,中速,神清气爽。第二句是这个意群中的情绪高潮,要读出突然之间被优美的乐音所震慑的感觉,“空山凝云”语势稍快,音量高亢,“颓不流”语速稍慢,表现沉醉之感。第三句情绪幽怨,语调低沉。第四句语速渐慢,稍作停顿,表示“第一乐章”的结束。第二个意群五六句表现音乐表情由悲怆到欢快,第五句情绪高昂,是情绪高潮,“昆山玉碎”要读出气势,声调高昂悲怆,要有劈空而来的爆发力,“凤凰叫”要如泣如诉。“芙蓉泣露”要紧随上句读出,忧郁婉转,之后稍作停顿,“香兰笑”要适当体现欢快的感觉。“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两句表现清冷凄寒之气直上霄汉,要一气呵成,语速渐快。第四个意群表现乐曲在凄寒的情绪中结束,并在余韵中展开联想。“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是整首诗的情绪高潮,前句要紧承“二十三丝”句,语势扶摇直上,“石破天惊”要重读。最后四句表现想象的境界要读出梦幻和痴迷的感觉,“梦入”句要读得舒缓,语音延长,“老鱼”要比前句稍高,中速,“吴质”句语势稍快,“露脚”句语速稍慢,最后三个字语音延长,“兔”字重读。

  四、挖掘内涵提升人格

  【问题投放】

  鉴赏“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诗的意象,说说给自己带来哪些美感。

  【学生活动】

  吟咏诵读,鉴赏形象,组内交流,展示成果。

  【教师点拨】

  找出意象,分析意象,要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方法。

  【整合答案】

  这是通过写形象来写音乐。

  四个意象: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写乐音之强,表现乐声极其昂扬,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

  “凤凰叫”也形容乐声,写乐音之弱,表现乐声柔和深沉空灵哀婉。

  这一乐章以山崩地坼的气势开端,然后转为如怨如诉的温婉,在温婉中绵延了忧伤的情绪。

  “芙蓉泣露香兰笑”描写乐声从悲戚转为欢快。“芙蓉泣露”似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凄惨,又以露水滴落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缓和。“香兰笑”写音乐表情的变化,运用通感将视觉附诸听觉的属性,描绘出乐音的流丽爽朗,它还能给人以“笑靥如花”的视觉感受,描绘出乐音的流畅鲜明。

  这两句想象丰富,意象鲜明,前一句以比喻写声,后一句以视觉写声,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可以说是有声有色有形,是种立体的美感。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言之成理即可)

  五、探讨写法写作指津

  【问题投放】

  背诵这首诗,说说诗中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请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

  (1)学生运用试背、默背、互相提示、齐背等不同的方式加强背诵。

  (2)诵读诗歌,理解诗句,找出手法,分析技巧,讨论质疑,展示成果。

  【教师点拨】

  (1)背诵提示:此诗为乐府歌形体,音韵流转自然,应注意诗句之间的起承转合。还要把握这首诗的四次换韵,注意韵脚和节奏,背诵效果会更好。

  (2)根据诗句的意思分析所用手法,要调动以往的知识积累。

  【整合答案】

  要点提示:

  (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描述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象这些诗句,“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如:“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石破天惊逗秋雨”等诗句。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象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如联想到“江娥/素女/昆山凤凰/紫皇/女娲炼石/梦入神山/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等。

  六、课内小结强化重点

  学习本诗,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认真领会意象的意义。要重点学习诗歌的艺术手法,掌握侧面烘托、夸张、摹音、神话等手法的运用。还要认真体味意象所形成的境界,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熟练背诵全诗,在背诵的基础上慢慢加深理解。


猜你感兴趣:

1.高一语文《优美的汉字》教案设计2篇

2.高一语文《雨巷》优秀教案以及原文

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设计及原文解读

4.七年级语文上册《登岳阳楼》教案带原文

5.七年级语文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及原文

6.七年级语文《斑羚飞渡》教案带原文

高二语文《李凭箜篌引》教案以及原文

《李凭箜篌引》为唐代诗人李贺所作,李凭箜篌引的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高二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及原文
    高二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及原文

    《寡人之于国也》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主要记述了一段孟子与梁慧王关于民不加多的讨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寡人之

  •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教学设计及原文
    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教学设计及原文

    《阿房宫赋》这篇古文辞藻华美,语言流畅,结尾含蓄有味。高一的伙伴们学习《阿房宫赋》这篇课文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阿房宫赋》

  • 高一语文《雨巷》优秀教案以及原文
    高一语文《雨巷》优秀教案以及原文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大家学习过《雨巷》这一篇课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

  •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和原文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和原文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

136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