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教案

时间: 雪丽856 分享

  快要到考试的时候了,学生们应如何去巩固复习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关于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教案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教案:

  引言

  1、为了了解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这些奥秘,在探究物理现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善于观察,勇于提问,勤于思考,联系实际。

  2、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追求真理的精神、创新的精神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3、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一般经历以下环节: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

  晚间照镜子时,灯应放在人的前面。

  第一章 声现象

  声音是什么:

  1、声音是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立即停止。例:说话时声带振动,停止说话振动停止;发声音叉触及面颊,感受到振动;敲锣后用手按压,声音立即停止等等。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例:固体能够传声-悬空衣架挂在细绳中央,敲击音叉,听不见声音,再把细绳俩端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再次敲击能听到较响的声音,比较便知;土电话实验等等。液体能够传声-钓鱼时,不能大声说话;将俩块石头放入水中敲击,能听到声音等等。气体能够传声-老师讲课时,学生能够听到等等。真空不能传声-发声电铃放入真空罩内,逐渐抽取空气,声音越来越小,可以通过科学推理得出。

  例: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4、声音是一种波类似于水波,有疏部、密部之分。(无声空调等利用疏密部相遇抵消-以声消声)。

  5、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 m/s;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更快,可达5200 m/s。例:当敲击正在输水的管道,在管道的另一端我们能听到三次声音;光在真空中速度3×103 m/s

  6、声速没有光速块。百米赛跑,听到枪响声音计时比看到发令枪冒烟计时长0.29 s。

  7、回声:声音的反射。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17 m。

  8、怎样听到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通过软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们就听到了声音。声音可以通过固体和气体两种途径传入人耳。

  9、声音具有能量。例:粉碎胆结石;发声喇叭发出较强声音时,能使放在喇叭前的点燃的蜡烛火焰晃动;较强的噪声能使人的耳朵短时耳聋甚至是终身耳聋等等。

  10、声的利用:(1)利用声来传递信息。例如:医生利用声音诊断病情;

  (2)利用声波传递能量。例如:声波碎石.

  声音的特征:

  1、声音的三个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强弱叫响度。振动的幅度称为振幅。例:响鼓需要重锤敲;震耳欲聋;高声大叫;低声细语。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例如,某人的心跳每分钟71次,合每秒1.2次,其频率就是1.2Hz。例:男生的声音一般都比女生的声音音调低;脆如银铃。辨别声音主要靠区分声音的音色。例:悦耳动听,辨别乐器的声音等。

  2、管乐器是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弦乐器是弦的振动发声。弦越细,越短,越紧的发声的音调越高。

  蜜蜂采蜜回来发出的声音音调没有出去采蜜时发出的音调高;熟西瓜的声音脆;好碗、好花盆的声音音调高等等。热水瓶灌开水快满时的声音音调高(空气柱短)

  令人厌烦的噪声:

  1、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讲,凡是影响人们睡眠、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例:学生在听课时,即使是美妙的音乐也是噪声。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0dB;90dB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强烈的噪声会加速脉搏。噪声被称作"隐形杀手"。

  3、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有:①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包括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振动);②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隔声、吸声和消声):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戴护耳器,如耳塞、耳罩、头盔等)。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1、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de 频率范围通常在20 Hz到20000 Hz之间(可听声)。

  2、不可听声: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波:蝙蝠、海豚、飞蛾能听到。

  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大象、鲸能听到。

  蜜蜂飞行发出的声音属于可听声,蝴蝶飞舞发出的是次声波。

  3、超声波的特点:①定向性好(声呐,发现潜艇、鱼群等水下目标,测出它们的位置,还可以测绘海底形状;测速)

  ②穿透能力强(B超可观察母体内的胎儿、体外碎石)

  ③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

  4、次声波的特点:①波长较长,传播距离远(地震、核爆炸、火箭发射所产生的次声波能绕地球2-3圈)

  ②很容易绕过高大障碍物

  ③无孔不入(应用: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第二章 物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1、云、雨、露(液态)、雾(液态)、霜、雪、雹都是水的"化身"。

  2、物质具有三态:固态(形状固定、体积固定);

  液态(形状不固定、体积固定);

  气态(形状不固定,体积不固定。

  3、酒精灯的使用:(a)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加热;

  (b)绝对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c)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

  (d)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4、温度计的种类:实验用温度计(分度值1℃);体温计(分度值0.1℃,量程35-42℃);家用寒暑表(分度值1℃,量程-30-50℃);还有光测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

  5、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摄氏温标(℃)

  6、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2)选用合适的温度计;(3)把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4)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被测物体接触(体温计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是弯曲的毛细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5)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6)取出温度计。

  7、摄氏度(℃)的规定:温度计上C标识所使用的是摄氏温标。该温标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西斯首先规定的,它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作为100度,将0度至100度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等份是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温室效应"的加剧主要是温室气体过量排放,造成海平面上升、热带风暴频发等一系列灾害;"热岛效应"的形成主要是: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燃烧大量的燃料,排放出大量的热,以水泥、沥青为主的路面和建筑物有较强的吸收太阳辐射能的本领,城市中的水面小、地面的含水量少。致使谁的蒸发少,加之空气流通不畅,城市中的热不能及时传递出去等。

  汽化和液化:

  1、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需要吸热。汽化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需要放热。两种方式是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蒸发时需要吸热;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达到沸点才会发生,沸腾时需要吸热。

  3、影响蒸发的快慢因素:(1)液体的温度(以新疆坎儿井为例);(2)液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表面积)(杯水洒地、仙人掌的叶子是针状的);(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洗澡上岸风吹感到冷)

  4、水的沸腾情况: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声音较响("嘶嘶"声),温度逐渐上升;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至水面破裂,声音不响("呼呼"声),温度保持不变。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做水的沸腾实验要减少试验时间的方法:减少水量,提高水的初温,加大火力

  5、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液体上方的大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

  6、液体沸腾需要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大锅中试管内的水)

  熔化和凝固:

  1、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需要吸热。

  凝固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需要放热。

  2、晶体是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不变,即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另外一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会不断升高,即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种固体叫做非晶体。

  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的凝固温度,称作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晶体:冰、海波、奈、铁等;非晶体:烛蜡、玻璃、塑料、沥青等。

  3、晶体、非晶体熔化图像分析:见学习评价。

  4、⑴、水银温度计不能在我国北方使用,水银凝固点是-39℃,我国北方最低气温是-50℃。⑵、冬天在积雪路面撒盐,可以迅速熔化积雪,降低了熔点。

  升华和凝华:

  1、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需要吸热。人工造"雪"碘的升华和凝华

  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需要放热。霜、雪的形成。

  2、舞台白雾: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的升华吸热,吸收空气中的热量,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珠漂浮在空中。

  冬天冰冻衣服直接变干是升华。

  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是因为霜的形成必须遇冷,下雪后熔化吸热。

  水循环:

  1、物态变化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这表明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2、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但淡水仅占地球上所有水量的3%不足,可供人类使用淡水资源只占淡水资源的10%不到。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节约用水:使用节水器具、循环使用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第三章 光现象

  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天然光源:太阳、闪电、发光水母、火等。

  人造光源:灯光、手电、发光二极管等。

  2、光的色散:太阳光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

  最早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电视机屏幕基本由红绿蓝组成)

  滤色镜: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红色;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蓝色。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三原色混合见课本P78叶。

  4、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反射与其自身相同的色光)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透过与其自身相同的色光)

  舞台绿光灯下,我们看到穿白上衣、红裙子舞台演员的上衣是绿色,裙子是黑色。

  白色的不透明物体能反射任何色光,黑色的物体吸收任何色光。

  5、光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内能、化学能(植物的光合作用)。

  人眼看不见的光:

  1、可见光是人眼能感觉到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光。

  不可见光是有一些人眼无法觉察的光。包含红外线、紫外线、还有些X射线、γ射线等。

  2、发现红外线实验:1800年,英国科学家赫胥尔在研究各种色光的热效应时,发现当把温度计放在色散光带红光外侧时,温度计的示数比可见光区还高。(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示数更明显)。

  3、发现紫外线实验:德国物理学家里特有一次把含有氯化银的照相底片放在紫光外侧,发现底片被感光,多次试验后,从而发现了紫外线。

  4、红外线:太阳光色散区域外,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递到地球上的。主要应用于:红外线探测器发现森林火灾、遥控器、红外夜视仪、响尾蛇、猫头鹰捕食等。

  地球上所有物体都会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出来的红外线强度越强。

  5、紫外线:太阳光色散区域外,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主要应用于验钞机,医院、饭店常用紫外线灯灭菌等,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益;过量照射却对人体有害,它能引发白内障,导致皮肤过早衰老,甚至发生癌变。地球臭氧层能吸收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但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碳化物(如氟利昂、美发用发胶、摩丝等)。

  光的为直线传播:

  1、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条直线叫做光线。

  2、小孔成像、手影游戏、日食、月食、金星凌日等,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变大、变小、或等大);月食是地球挡住了来自太阳的光照射到月球上,月球进入了地球的阴影下;日食是月球挡住了来自太阳的光到达地球。

  4、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 m/s。(可以用来测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5、在研究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夜晚做实验、在水中加入几滴牛奶等,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是沿直线的。

  平面镜:

  1、平面镜成大小相同、距离相等、左右相反的虚像。平面镜垂直平分物像连线段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有利于更好的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两个等大小的物体,能很好的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物像的大小。

  3、虚像是能被人看见,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

  4、使用对称法作平面镜成像。作图要点:抓住平面经成像特点。镜后定为虚

  5、平面镜的应用:医学看清牙齿的背面(要用火烤)、扩大视野空间、军事潜水艇的潜望镜等。补充:魔术箱,手指放在燃烧的"烛焰"上等。

  6、光污染:玻璃幕墙、夜间行车车内景物在挡风玻璃前成的像等。小汽车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避免了光污染,但夜间司机开车时车内灯是关闭的。

  7、凹面镜能使光汇聚,应用于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奥运圣火采集装置等。

  凸面镜能扩大视野空间,应用于汽车观后镜、街头拐弯处和商场中的反光镜,在山区大陆拐弯处设置凸面镜,有利于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

  2、光的反射规律:(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反射角随之增大。(4)当α=β=0°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垂直于镜面。

  3、人眼是怎样看到平面镜所成像的: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经平面镜发生反射后,进入人眼,人眼沿这反射光线看去,反射光线"相交于"一点,形成像点。

  平面镜所称的虚像是由射入人眼中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

  4、镜面反射:原来,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仍是平行的。

  漫反射:原来,一束平行光射到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上,每一条光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但由于物体表面凹凸不平,反射光就会射向各个方向。

  应用:电影屏幕用的是凹凸不平的白布;夜间,从侧面看手电筒的光正对放在白纸上的镜面,镜面是黑的,白纸反而比镜面亮一些;路面有水塘,有月光的夜晚,迎着月光走暗处,背着月光走亮处......等等。

  角反射器能使光按平行于原光路的方向反射回来(作图:两平面镜垂直)

1220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