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有哪些复习方法
在高考指挥棒下,进入高三,所有学校都要对各学科进行复习。高中历史也不例外,复习质量的提高得益于复习方法的合理运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采取合理方法进行复习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历史复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复习有哪些方法
一、抓住书本,夯实基础
高中历史知识比较琐碎,学生很不好记忆,需要在复习时狠抓书本基础知识,不断巩固提高。要整理和整合所学知识,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从而建立主干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当然,在整合的时候要从“以本为本”到“重整教材”。现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共有四种版本,以一本教材进行命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课程改革推动着高考命题超越教材命题,任何一本教材都无法成为复习的固定蓝本。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具有整合意识,重构复习教材。重整教材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参考考纲要求,不要死教、死背、死考,弄得历史教学死气沉沉。要把书本和资料里的精彩内容总结摘抄或剪下来,反复消化,变成学生能接受的知识。
结合学校实际,一轮复习时,我们使用《金太阳考案》,其要求是紧扣课标和考纲,根据教材顺序,循序渐进地复习,坚持“全面、系统、扎实、灵活、规范”方针,全面落实各课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单元线索和阶段特征,科学、合理地建立单元知识结构,合理、有序地培养认知能力,力求基础知识落实到位,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综合意识和知识迁移能力。本轮复习的重点是抓基础,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全,不留死角。将基础知识落实夯牢,使之步步到位,再结合其资料中的《课时训练》,强化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以及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精练精讲,有效运用
高三复习期间,我们都会发放大量的资料,主要是试卷,各学科都有,过多的资料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有的学校还要求老师在晚自习时都要讲课,过多的以老师讲为主,学生练习的时间较少,这是错误的。在讲与练之间,要找到突破口,要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题,试题要有目的性、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切忌搞题海战术,要精练精讲。每次学生练习后要及时进行试卷讲评,做到有练必改,有改必评,评要到位,查找问题,不断提高,举一反三,良性发展。例如学校使用的《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热点重点难点专题测试卷》、《衡水点睛文化》系列卷,复习资料的内容较多,不可能一一讲解。所以要着力整合各种资源,剔除其中远离课标的知识点,要教会学生自己去处理,要学会总结归纳,力求做一道题目就能有一次收获,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另外,复习时的练习要学会将历史知识与热点现实结合起来,提高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纵观近几年的历史试题,命题人员在试题设计上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回避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注重考查学生把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和迁移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注重历史知识与时政热点的联系。如深刻理解经济全球化与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四次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当前中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土地流转”联系比较;罗斯福新政与当前资本主义国家为克服金融危机采取措施的关系等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运用,进一步夯实基础,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
三、综合训练,促成飞跃
复习时我们一般都是采取的三轮复习方式。一轮重基础,二、三轮复习时,也不能远离基础,知识点与综合运用要有机统一。第二轮复习要根据考纲要求,把必修内容按时序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部分。古代史包括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罗马,近代史包括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现代史包括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同时根据考纲把每一断代史内容再分成政治、经济、思想等专题。本轮复习时,既要着眼于通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又要巩固各时段的专题知识体系,两者相互穿插、综合,理清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建立起知识体系。 第三轮复习要紧扣教材,查缺补漏,全面提高,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培养,同时针对高考的热点、难点,适当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练习和复习。以考带练,以练促考,加大材料综合题的阅读量和训练量,加强与其他先进地区的经验交流,特别是对最新高考信息的捕捉,并且要时刻注意调节学生考前心理。通过二轮三轮有目的地综合讲解与练习,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会大幅度提高,高考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高中历史复习课要怎么教学
1、整合材料,激发兴趣
历史学科在初中阶段长期以来被看做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科目。高中阶段全面进行新课程标准教学,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嘴的机会多。对于初中历史知识积累较少的学生来说,高中阶段的学习成为一大难点。长此以往,学习跟不上,学生也就失去学习兴趣,掌握知识的程度有限。教师在复习时要面向全体学生来设计课堂教学,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在复习阶段,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整合复习材料,将教材与教辅资料相结合,提炼出其中的核心内容,结合各班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整编为难易适中的复习教案,再以学生容易接受的填空或连线等形式呈现给他们,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最佳的复习效果。作为学生,厚厚的一本书、长长的一个单元内容,经过老师的整理,变成薄薄的一点复习内容,不仅好胜心理被激起,学习的兴趣也来了。
2、设计问题,落实基础
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落实历史的知识点,这种历史学习方法既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也是学生能根据史实运用迁移性、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对具体问题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从而主动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整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可进行大胆地实践,让学生带着问题回顾“传统文化”。第一篇章:百花齐放绽乱世――儒学的创立教学过程中,就可设计3个问题让学生来抢答:百花齐放指哪些学派?各派别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乱世中的儒家代表人物对儒家思想形成、发展的贡献?第二篇章:独领风骚数千年――儒学的兴起教学过程中,可设计2个问题,儒学的独领风骚与哪些历史人物有关?他们分别怎样做?第三篇章:柳暗花明又一村――儒学新发展教学过程中,设计2个问题,儒学柳暗花明又一村指出现什么样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第四篇章:枯木逢春尽发新――儒学遭批判教学过程中,设计2个问题,儒学在明末清初遭怎样的批判?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第五篇章:春暖花开香四海――儒学在当代教学过程中,设计1个问题,儒学在当代中国怎样复兴?这些问题紧扣考纲知识点,从而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使学生在历史专题知识结构下重新整合,夯实每一个知识考点。
3、运用比较方法复习历史知识
分析比较是历史学习最重要的复习方法之一。运用比较法复习历史,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比较的方法多种多样,概括来说大概有以下几种:一是纵向比较法:不同时期类似的和相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进行比较。如同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侵略方式的比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不同时期发展情况比较等等。二是横向比较法:就是把同一时期在不同空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比较,并找出其内在的联系方法。如中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比较。三是类似比较法:把类似的历史内容加以对比。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特点的比较、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差异等等。四是相反比较法:两个或几个内容完全相反的历史问题进行对比。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4、线索建构,形成整体感知
构建知识结构和线索是复习高中历史的骨架。历史知识纷繁复杂,特别是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的划分,易使学生产生时空错位、史实混淆、因果混乱等问题。因此,一轮复习时教师有必要结合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子目或者打通时空、整合教材,以便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构建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现状不能完整概括知识体系,因此在设计复习教学时一般都由教师拟定系统框架,适当留白,尝试让学生总结归纳。教师通过图示或者表格,以纲带目、化难为易、言简意赅,即可将大量的历史知识互相关联和系统化、整体化。知识体系和线索的构建,能使学生对主干内容一目了然,对历史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既有益于提高记忆效率,又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指导学生构建专题知识结构
在高中历史复习教学中,还应指导学生构建专题知识结构。如复习中国近代前期(1840年―1919年)历史,可引导学生构建四个专题:(1)资本主义侵华活动――屈辱史;(2)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抗争史;(3)从单纯学习西方到中国共产党走自己的路――探索史;(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又由于近几年高考命题都以“中国近现代化的历程”为重点,为此又近现代化―西学东渐的历程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发展的历程,并与世界资本主义的近现代化联系比较,这样重新整合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形成了新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并引导学生把握专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构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整的知识结构。
6、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历史洞察力
高中历史复习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增强学生历史洞察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历史的现实感。这就需要学生对于历史问题要从宏观着眼,在历史复习当中学会用“大历史”的目光去把握历史与生活的联系、历史和现实的联系。因此,在高中历史复习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要依托课本知识,又要能够跳出课本去关注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从而做到“学以致用”。在复习教材知识时,应注意哪些知识可以与当前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此外在平时要广泛地关注、理解并阐释社会时政及其他热点问题,以切实地扩大知识面,提高相应的能力。
相关文章:
1.高中历史大事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