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复习方法>

初一文言虚词归纳总结有哪些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文言文虚词在初中语文阶段是一个比较难的部分,同时也是中考占分较大的重点。那么初一的文言虚词有哪些?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初一文言虚词归纳总结,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一文言虚词归纳总结

  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6、助词,用于主谓结构之间,无实在意义,不译。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7、助词,作宾语倒装标志,无实在意义,不译。例:何陋之有。(《陋室铭》)

  8、助词,用于凑足音节,无实意,不译。例: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9、动词,作谓语,译为:去,往。例:吾欲之南海。(《为学》)(注:此处作实词)

  以 1、介词,与后面的词或短语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或补语,其译意较多。

  ①译为:把,拿。例: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译为:用,拿。例:以刀劈狼首。(《狼》)

  ③译为:凭,靠。例:何以战。(《曹刿论战》)

  ④译为:根据,按。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⑤译为:因为。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

  2、作连词,表示顺承、目的、结果等。

  ①可译为:来,而。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②也可译为:以致。例: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作副词,表示时间,译为: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4、动词,用作谓语,译为:以为,认为。例: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注:此处作实词)

  而 1、作连词,表示并列、顺承、转折、假设关系。

  ①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并且,而且。例: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②表示顺承关系,译为:就,然后。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③表示转折关系,译为:但,却,可是。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④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假如。例:而吾蛇尚存,……(《捕蛇者说》)

  2、副词,常依附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无实意,一般不译。例:既而儿醒,大啼。(《口技》)

  于 文言文中“于”一般用作介词,表示处所、时间、对象、被动、比较等。

  1、表示处所,译为:从,在。例: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

  2、表示时间,译为:到。例: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3、表示对象,译为:对,向。例: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4、表示被动,译为:被。例:则人之食于虎也。(《说虎》)

  5、表示比较,译为:比。例: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其 1、作人称代词,代人,与后面的动词、形容词一起作宾语。译为:他,他们。例:百姓多闻其贤。(《陈涉世家》)

  2、作人称代词,代人,作定语。译为:他的,他们的。例: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3、作人称代词,代物,与后面的动词、形容词一起作宾语。译为:它,它们。例: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4、作人称代词,代物,作定语。译为:它的,它们的。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5、作指示代词,近指。译为:这(种)。例:专其利三世也。(《捕蛇者说》)

  6、作指示代词,近指。译为:其中。例:其一犬坐于前。(《狼》)

  7、作指示代词,远指。译为:那。例: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8、作副词,常用于句首,表示委婉语气、反问语气等。译为:恐怕,大概,难道。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中考文言文虚词顺口溜

  之字顺口溜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

  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

  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用作助词:

  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b.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c.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d.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其字顺口溜

  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

  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例:妻跪问其故。

  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以字顺口溜

  “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

  1.作为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策之不以其道。

  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

  2.作为连词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表示范围译为“到”,“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

  于字顺口溜

  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

  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

  1.对,对于。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

  2.在,从。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3.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4.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6.被。

  例:受制于人

  而字顺口溜

  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与转折;

  承译“接着”转译“但”,状语后头表修饰。

  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中考必考文言文虚词

  其

  一、代词

  1.译作 “他(她、它)的”

  例句:

  (1)弃其杖,化为邓林。

  (2)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3)谓其妻曰。

  (4)帝感其诚。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增其旧制。

  (8)请循其本。

  (9)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10)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译作“他/她/它(们)”

  (1)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4)醉能同其乐。

  (5)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3.译作“……自己的”

  (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4)此之谓失其本心。

  4.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复前行,欲穷其林。

  (3)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4)其喜洋洋者也。

  5.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1)其一犬坐于前。

  (2)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二、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1)其如土石何?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

  (3)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可要”。

  (4)其恕乎。(大概,也许)

  且

  1、况且,而且

  (1) 彼其受之天也 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2) 且壮士不死则已

  (3) 且秦灭韩亡魏

  (4) 且焉置土石

  2、和

  (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接近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于

  1、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处所

  (1)于舅家见之。《伤》

  (2)至于夏水襄陵。《三峡》

  (3)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4)与厅室之东北角。《口技》

  >>>下一页更多精彩“初一文言虚词归纳总结”

382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