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复习方法>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包括中华文明的起源、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秦、西汉、东汉等知识点。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1-12)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P2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 P1.3.4

  4、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P4-5

  6、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过氏族生活 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P7-P8

  10、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P13

  12、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4

  第二章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13-40)

  14、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15、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1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P23

  17、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P23-24

  18、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19、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P26

  20、"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 P27

  21、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2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

  23、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P30-32

  2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25、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2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形势图》 P33

  2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P34

  28、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29、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

  30、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27、P36

  3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P37

  3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P38-39

  33、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P41

  3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P41

  35、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P41

  36、对日食,月食的记载及二十四节气 P43

  37、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 "四诊法"。 P43

  38、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代表作《离骚》 P43

  39、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P44

  40、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 P46-P47

  41、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

  他主张"兼爱""非攻";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他提出"无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孙武,他著有《孙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于此书。P47-P49

  历史知识的要点式记忆法

  名词五点法

  即用五个要点概括名词

  即: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内容;⑤评价或意义。此法适合于人物、事件、著作等类别的名词。

  如:《孙子兵法》可这样概括:①春秋时期;②吴国;③军事家孙武所著;④总结了前人及自己作战经验写成《孙子兵法》;⑤世界闻名的古代兵书。

  数学代表法

  即把某一历史知识通过一个或几个数字概括出来,形成要点。

  如: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可概括为“一化三改”即: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提取字头法

  即提取某一历史知识每一句的头一个或几个字为要点,组成另一个词或一句话。

  如:记646年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时,可记为“分田土改”即分配土地给农民;田地不得买卖;土地属国家;改革行政制度。

  关键字词法

  即抓住某一历史知识的关键字词归纳成要点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如:我们可将形成的过程用几个关键字掌握:即①开始;②进一步;③大大加深;④完全陷入。然后联系几次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②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④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概括记忆法

  就是将某一历史知识加以概括,使之简单化。

  如:拉美革命的过程可概括为:一场革命、二个阶段(1810—1815;1816—1826)、三个中心(墨西哥、委内瑞拉、阿根廷)、三个领导人(伊达尔哥、玻利瓦尔、圣马丁)、反对2个殖民者(葡萄牙、西班牙)、一场决战(阿亚库巧战役)即“123321”就可以将整个拉美革命进程完全掌握。

  初一历史学习攻略

  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

  从历年的教学情况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历史学科,从而导致成绩低下,对此情况,学生一定要重视起来,不能对历史有抵触情绪,要积极培养对历史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2、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历史学习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我们综合运用,灵活处理各种题型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对于课本一些重点知识一定要反复落实,并且能够正确书写下来,避免书写错别字,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对于重点知识一定要准确无误的掌握。

  3、课本上涉及到的文言文要加以重视

  由于七年级是中国古代史,所涉及的一些资料大多是文言文,所以对于课本出现的一些文言资料要进行充分理解,只有充分理解了这些知识点才能在出现文言文材料时不慌张,并且准确掌握知识点从而拿分。

  4、复习时要对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重视单元小结、同类知识的总结及比较,构建知识网络,这样才能有明确的历史知识体系。有了宏观的历史知识体系,才能在答题,由其是大题时做到不慌张,不混乱。同时对于单元学习主题也要重视理解,掌握单元主题。

  5、复习时要认真进行审题、注意答题规范、灵活运用答题技巧

猜你喜欢:

1.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全

2.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重点总结

3.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4.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5.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梳理

381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