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复习方法 >

初三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想要在中考里考个好的历史成绩的话,在初三时期不能不做好复习。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初三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三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1.文艺复兴

  时间:14世纪前后 地点:意大利 原因:最早出现资产阶级生产关系 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实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人物、成就: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大师(《最后的晚餐》、《蒙娜利莎》) 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利叶》) 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开辟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经济的出现

  过程:

  (1)1487年,葡萄牙的迪亚士从葡萄牙往东航行,到达好望角。

  (2)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人)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到达美洲。

  (3)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葡萄牙支持)到达印度等地

  (4)1519—1522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完成了环球航行。

  影响:

  (1)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对世界影响)……

  (2)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资本主义发展影响)

  (3)资本主义市场开始形成

  (4)证明了地圆学说 (同学补充,非重点)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新兴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1640—1688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 领导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文献:《权利法案》(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产阶级扫清了障碍,推动了世界的历史进程。 革命特点:时间长、过程曲折、妥协(不彻底)

  4.美国独立战争

  原因:

  (1)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2)殖民地人民强烈不满,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3)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原因)

  时间:1775—1783

  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领导者:北方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的种植园主

  结束标志: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文献:《独立宣言》(革命中颁布)《美国宪法》(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联邦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

  (1)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

  (2)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

  (2)人民群众积极参战

  (3)法国、荷兰等国的支援

  (4)华盛顿等人的正确领导和灵活的战术

  5.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时间:1789—1815 开始标志:1789年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 爆发标志: 领导者:资产阶级 结束标志:1794年4月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 文献:人权宣言(革命中颁布)《法典》(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拿破仑在革命后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革命特点: (1)过程艰难曲折 (2)革命最彻底 6.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840年前后 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 特征: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广泛英雄,人类进入“蒸汽世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 理论指导:牛顿力学 成就: (1)机器的发明与制造:绵纺织业——冶金——采矿 (2)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 (3)交通工具的创造:轮船、火车 (4)新能源:煤炭 影响: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生产关系:改变了社会面貌;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斗争尖锐 (3)国际格局: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重点!) 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

  7.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 ①宪章运动: 原因: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 时间:1836—1848 内容: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特点: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影响: (1)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 (3)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 ②《共产党宣言》 时间:1848年 起草者:马克思、恩格斯 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影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③巴黎公社 背景: (1)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 (2)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3)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影响: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8.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根本原因: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缺乏生产力) 核心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时间:1861—1865 战争目的:维护国家统一 领导者:美国总统林肯 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革命中颁布)

  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局面开始有利于北方,为北方取胜创造了条件 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北方胜利的原因: (1)内战中,北方政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支持。 (2)北方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顺应了历史潮流。 (3)北方政府维护国家的统一,具有正义性。

  9.资产阶级统治的扩大和巩固 ①俄国1861年改革 背景:1.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1)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 时间:1861年 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统治。 领导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内容: (1)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在获得“解放”是,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影响: (1)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这次改革虽然流下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②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 (1)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利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2)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3)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 时间:1868年 人物:明治天皇、中下级武士 内容: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影响: (1)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对比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1.都是在国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2.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改革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成为两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4.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5.改革后实力增强,开始对外扩张。 ★19世纪中期,美、日、俄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各自通过什么途径解决? 面临的主要问题: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日本——幕府统治危机;俄国——农奴制危机。 解决途径: (1)美国通过1861年—1865年的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2)日本经过武装倒幕斗争,建立了明治天皇政府,并于1868年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 (3)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实行了废除农奴制的资产阶级改革。

  10.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开始标志: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特征: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和生活领域,电力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 理论指导: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 成就: (1)电力的广泛使用:“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国)研制耐用碳丝灯泡 (2)新机器的创制:“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德国)设计出内燃机,带动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汽车和飞机;电报、电话的发明 (3)新能源:石油 影响: (1)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关系: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注意即帝国主义过度 (3)国际格局: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导致“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新兴工业部门:电力、化工、汽车、航空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对于生产的影响不如第二次显著,新技术的发明主体与其说是科学家,不如说是有才能的技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现往往直接导致技术发明。 (2)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心在轻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则重心转移到重工业,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 (3)第二次工业革命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不仅有能源动力革新,且扩展到材料、信息和动力技术的全面革新。 (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心主要在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展开,德国和美国成为相对中心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时间:1914—1918 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主要参与国家:英国、法国、俄国(于10月革命后退出)——三国协约;德国、意大利(后加入协约国作战)、奥匈帝国——三国同盟 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结果:德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影响: (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 (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五四运动)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以外)

  12.俄国十月革命 时间: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 领导者:列宁 意义: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注意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国)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 相同点:领导力量基本相同,都是由布尔仁政什维克党领导的。 不同点:反对对象不同,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性质不同,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产生的结果不同:二月革命后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进行对外参加一战,对内镇压人民的政策,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13.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外有帝国主义保卫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2.但这一模式也有严重的弊端: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总之,从长远来看,它严重地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1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如何形成的: (1)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定了《凡尔赛和约》。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定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在美国的倡议下,美、英、法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初三上册历史复习方法

  夯实基础

  人世间没有空中楼阁,历史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也要从世界史和中国史的基础入手,才能构建博大精深的历史科学殿堂。

  同学们首先要仔细听老师讲每一节课,对每一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都要听清楚、理解透,为以后的复习奠定基础。切忌盲目赶进度,吃夹生饭,否则将后患无穷。如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只有分别记清楚国别史中的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才便于复习:

  1、起因:(1)经济基础都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2)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政治权利即政治基础;(3)思想基础是兴起于英国的启蒙思想,北美独立战争证明了其切实可行,并由法国大革命传播到世界。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独立宣言》,及法国大革命的指导思想《人权宣言》都体现了启蒙思想的精髓所在。

  2、经过:(1)导火线(2)爆发、曲折或反复(3)结果。

  3、影响:(1)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北美也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2)都冲击了旧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北美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而独立出美国;(3)都为本国工业革命创造了政治前提;(4)都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北美、欧洲;北美推动拉美、欧洲革命;19世纪的世界是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进行的。

  提升能力

  在把握基础知识后,同学们可通过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综合复习来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单元复习:总结出单元中各课的共性和特点,从而确立每个单元的主题。如世界近代史中,从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特征是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事件的特征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第二单元工业革命及其推动的第二、三股潮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第三单元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第一股潮流: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潮流,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了一战。

  世界现代史第一单元讲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以及打破黄金时代的经济危机和摆脱危机的不同途径: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和德意日的法西斯化,爆发二战的局部战争并酝酿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单元世界大战战火再起,讲了二战起因、经过、结果、影响、启示;第三单元是战后世界格局: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对峙。第四单元讲两极格局的解体及呈多极化趋势发展。近代史第四单元和现代史第四单元是近现代史的文化。

  专题复习:打破单元复习的内容框架,按事件的内在联系总结出专题,可把中国史的单元内容纳入到世界范围内复习,因为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如:中国近代史的第一单元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都是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其中,侵华的两次鸦片战争和抗争与探索的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而列强侵华的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近代化探索的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其中五四运动是一战的最大成果: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所以五四运动也是一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第四单元中国的抗战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二战做出巨大的民族牺牲。第五单元解放战争是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在中国的反映。

  中国现代史部分:第一单元过渡时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二单元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第三单元“”时期和第四单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前期,都是冷战时期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上世纪90年代初的新时期是两极格局解体后多极化趋势对中国的影响。抗战后的中国史都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进行的。由此可见,中外史可概括在三次科技革命及对中国的影响中。

  由此可设多个专题:三次科技革命及对中国的影响、资本主义发展史、国际关系史(下设国别史、大国崛起、两次世界大战)、民主与法制、革命与改革、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抗争、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近现代史科技思想文化等。

  综合复习:包括历史学科内中外史的综合复习及跨学科的史政综合复习。这要求高度综合,抽象思维,构建宏观框架。从生产力角度,可分为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是手工工场时代;工业革命影响下的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下的电子信息时代。

  史政综合方面:三次科技革命认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三农问题联系中国农村四次生产关系的变革与调整;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民主政治与法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与西部大开发;构建和谐社会。

  精练习题

  现在中考资料满天飞,要择优选取一种有价值的符合中考需求的资料是当务之急。选择资料时,要尽量选系统引领中考复习,体现中考新思路的,避免复习的盲目性。同时要注意,一些资料整体上难度大、挖掘深,有许多高中试题下放到初三,对于拔高能力是有益的,但切忌拔苗助长。

  同时,还提醒广大学生,做习题要选择符合新课标中考试题开卷考试的特点,并符合中考命题方向的试题。要选择在题型设计、考查目标设计、试题的立意与情景设计上标新立异的代表性试题。尤其对中考题研究透,对中考的题型、命题思路、命题规律、命题方向都有前瞻性、预见性的试题要当经典试题操练,从而找到捷径。做题宁精简勿杂乱,从而做到事半功倍。

  初三上册历史备考策略

  1.科学安排时间,确保效率。据6月17—19日的中考仅剩下40天不到的时间,具体到上课,已经不足10节课,如何科学合理规划复习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各校要把复习计划安排到每一节课,安排到每一天,以详细的复习安排促使提高复习效率。

  2.有效问题引领,突出主题。在不足10节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安排课堂教学?究竟是专题复习还是试卷讲评还是自主背书,必须要有精准有效问题作为引领,聚焦典型的问题,用问题作导向,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3.精讲精练结合,灵活运用。现在各县区的模拟卷较多,我们必须择优选择,选择符合校情、符合学情的试卷,通过练习暴露学生的问题,再寻找对策,加以突破。在最后复习阶段的课堂上,一定要讲练结合,既夯实基础又训练能力。在考前一定要研究各地中考模拟卷,出好本校的考前指导卷。

  4.突出方法指导,有效提升。方法指导是关键,通过课堂上的讲练,通过课后的个性化辅导等多种形式与途径,加强方法指导,并贯穿于整个复习阶段。

猜你喜欢:

1.初三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2.初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3.初三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4.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

5.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思维导图

3807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