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有哪些复习提纲资料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有哪些复习提纲资料
想要考好地理,除了平时上课认真听讲,做好课后作业,还需要做好考前复习,整理好复习资料。那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有哪些复习提纲资料?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一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阅读课本4-11页内容)
1.阅读课本第5页图B,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知道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2.阅读课本第6页图C,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了解地球的形状。
3.阅读课本第9页图H和I,对比经线纬线的定义、形状、长度,指示方向,区分经纬度度数范围及度数分布规律。
4.阅读第10页图J和K,了解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5.阅读课本第10页图L,掌握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的方法。
6.阅读课本11页M图,了解五带的范围及其划分界限。
7.阅读课本11页N图、P图和O图了解五带的景观特点。
第二节 地图(阅读课本13-20页内容)
1.回顾课本内容,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
2.结合课本15页图D,学会如何在各种地图(一般地图、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结合课本17页题活动理解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4.会利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5.阅读18页图I,了解常用图例。
6.阅读课本P18-20,学会利用地图查找信息,了解电子地图、遥感影像地图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第一章第三节 地形图(阅读课本23-28页内容)
1.根据23页图B,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及区别。
2.阅读课本25页-26页内容,结合26页图F和H,了解等高线地形部位的判断方法(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峰、陡坡、缓坡、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
3.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和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类型的特点,能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二
第二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阅读课本32-39页内容)
1.读32页图B,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特点。
2.读34页图C,知道中国的领土面积,了解中国的四至点、主要的临海、著名的岛屿名称及其位置。
3.读35页图D,记住中国14个陆上邻国以及6个隔海相望国家的名称及其位置。
4.阅读36页文字部分,知道中国的三级行政区划、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组成。
5.结合37页图E,能够说出轮廓图代表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6.结合38页图F,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阅读课本41-47页内容)
1.阅读课本41页文字,知道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总人数,占世界的比例。
2、结合42页图B,了解世界人口排名前五名的国家。
3.结合42页图C,总结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增长趋势。
4.阅读课本43页阅读材料,知道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公式。
5.结合43页图D知道我国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
6.阅读课本44页、45页,知道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
7.阅读课本45页,知道人口密度的概念、公式。
8.结合46页G图,知道我国人口地理界线的位置,理解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因素。
第二章 第三节 多民族的国家(阅读课本48-53页内容)
1.阅读课本48页图A,知道汉族占全国人口比例,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比例;
2.结合课本49页图B,能够读出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分布的主要地区。
3.阅读教材50页文字部分,知道我国民族分布的最大特点.
4.结合课本51页图D,知道我国少数民族对应的节日、活动,理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5.阅读教材52页文字部分,知道我国的民族政策。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三
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阅读课本56-64页内容)
1.结合57页图B,概括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
2.结合57页图B及61页图F,掌握三级阶梯的大致界线(分界线处山脉的名称)。
3结合57页图B及59页图D,知道三级阶梯的海拔高度以及主要地形类型。
4.结合58页图C,概括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及中国各种地形类型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重。
5.记住课本61页图F五种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和弧形山脉)16条山脉的大致位置及名称。
6.结合59页图D,记住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及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的大致位置及名称。
7、结合课本P62-63图H和图J及文字部分,知道我国四大高原、三大平原的特征,知道我国全国面积最大的、海拔最高的盆地分别是什么。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阅读课本66-73页)
1.结合67页图C,总结气温日变化规律(一天中气温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时间)。
2.结合68页绘图题,总结气温年变化规律(最热月和最冷月)。
3.结合70页图G,总结我国冬季(1月)气温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4.结合71页图J,总结我国夏季(7月)气温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5.结合课本72-73页内容,了解我国五个温度带和青藏高原高寒区的划分依据。
6.结合74页图O,总结我国降水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利与弊)。
7.结合课本75页图P,总结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8.结合课本76页图Q,了解我国干湿区的划分依据。
9.总结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一线的地理意义。(800mm等降水量线、1月0℃等温线、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