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复习方法 > 高考世界地理复习提纲

高考世界地理复习提纲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高考世界地理复习提纲

  地理知识很多,全都记住是不可能的。在最后阶段要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才能事半功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高考世界地理复习提纲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世界地理复习提纲

  分析区域地理方面:

  自然(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气候、自然带、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农业、工业、人口城市)

  区域图:轮廓图、经纬线图、地形剖面图、海陆分布图

  重点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40;北纬50、60

  重点经线:0、10°E、20°E、30°E、40°E、50°E、60°E、90°E、120°E、120°W、90°W、80°W、60°W

  重点海峡运河:直布罗陀、马六甲、霍尔木兹、苏伊士、巴拿马

  海域:红、黑、白、北、南、东、里、地中、阿拉伯、墨西哥、波罗的

  1、东亚(70°E-140°E,20°N-50°N)

  [读图识记]1.五国及其首都(相对位置自南向北、自东向西);2.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日本海重要海港

  1.概述⑴位置范围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哈萨克斯坦)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⑵地形、河流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东部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丘陵,平原狭小,河流短促。

  ⑶气候

  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比较: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

  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⑷人口和经济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

  ⑸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 。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

  西部内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这里天然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一定地位,矿产资源也正在开发利用之中,经济发展前景很可观。蒙古地广人稀,色楞格河沿岸人口集中。

  朝鲜半岛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北部的朝鲜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南部韩国,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等制造业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蒙古的畜牧业占重要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中国是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2.日本

  [读图识记]1.四大岛、日本海、濑户内海、北方四岛;2.纬度(30°N~45°N);3.关东平原、富士山;4.札幌、函馆、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山、北九州。

  ⑴自然地理特征

  ①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形似一张弓,东京是搭箭的交点,似乎要射向太平洋。

  ②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

  ③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东京第三大港。

  ④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⑤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岛弧(日本群岛、琉球群岛成因),阻挡地震波使我国沿海少海啸。

  ⑥温带海洋性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日本东南海岸夏季多雨,西北海岸冬季多雪。原因:日本位于东亚季风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东南太平洋海岸为迎风坡;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西北日本海海岸为迎风坡

  烟威地区冬季大暴雪的原因是:冬季西北风经渤海上吹来,带来丰富的水汽,到烟威地区登陆,地势提升,多降雪。

  ⑦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

  火山给生命财产,生产生活带来灾害,但也有优点:

  1硫磺矿2观光旅游疗养3火山灰土壤肥沃4地热温泉

  ⑧森林水力丰富: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⑵发达的经济

  ①世界经济大国──“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三极之一”

  ②经济发展的条件

  不利条件:国土(狭小)市场、矿产贫乏。

  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及岛国多港湾海运便利的有利条件。

  ③扬长避短,发展经济。对外贸易发达,但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大。

  日本主要的对外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④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濑户内五大工业区。(因为:1海运便利,多优良的深水港湾,方便原料运入和产品运出2接近国外市场广阔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马六甲海峡被称作“日本海上生命线”原因:国内矿产资源缺乏、需求量大;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便利航道。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日本重要铁路线的分布特征及原因:

  特征:沿海岸环岛分布(如台湾、海南)原因:日本岛内多山,海岸处为平原,地势平坦,易于修建。人口城市多分布于沿海市场需求量大,沿海多港口可实现海陆联运,对外交通便利。

  ⑤工业布局趋向分散──向国土南北两端(北九州南部、本州东北部)扩展

  ⑥农业和渔业

  人多地少,精耕细作、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基本自给、自足,进口小麦、玉米等。

  山丘地区多种桑树、果树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进口。红富士苹果是日本培育的优良品种。盛产各种海产品。

  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

  日本是世界上填海造陆最多的国家。。

  ⑶主要城市首都东京,是超千万的特大城市。

  福山(钢城-临海型)九州岛(硅岛-临空型)

  科学城──筑波宇航中心──种子岛硅岛──九州岛

  3.朝鲜半岛

  位置:朝鲜半岛三面环海,东濒日本海,西临黄海,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海岸线长而复杂,多半岛,多海湾,多良港,多岛屿。陆上与我国辽宁、吉林两省接壤,鸭绿江和图们江为中朝两国界河。海上邻国有日本、俄罗斯等。

  地形:地势东高西低、山地多集中在北部和东部。多低山丘陵,东部太白山脉是主要山脉。平原多集中在西部和南部的河流中下游和海岸地带。

  气候:自南向北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河流:主要河流有洛东江、汉江、锦江等。多自东向西注入黄海和朝鲜海峡。

  资源:森林、水力较丰富。

  经济:韩国是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其二战后积极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加工业,重视教育和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

  高考地理区域地理复习方法

  一、 复习原则及方法

  解决所示区域“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从而确定它的位置,事物分布、与其它地区的联系与差异、当地的环境与发展,了解它的区域特征,人地关系,区域差异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作如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①定位:本区在全球的绝对位置(经纬度)及相对位置(海陆位置)。

  ②掌握本区域内气候、地形状况,并以此推断水文、土壤、自然带、工农业生产特点、城市、人口及交通等。

  ③比较区域差异,进行跨区域比较异同,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与河西走廊农业生产的区别。

  ④发现区域问题,做出合理评价,制定发展策略。如我国黄土高原和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中东的水资源问题、欧洲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等等。

  ⑤关注热点地区

  二、分析思路与答题要点

  1、在哪里(位置与范围)---区域定位

  ①、绝对位置(经纬度定位)

  ②、相对位置:一个区域相对于其它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一些主要的经纬度及主要的地理事物,然后以它们为参照物进行定位。

  ③、政区的轮廓特征

  ④、利用特殊地理事物来定位

  2、有什么---通过图掌握本区域内气候、地形等事物状况,并以此推断其它自然地理特征及人文地理特征等。

  其它自然地理特征:水文(河流湖泊)、自然带(土壤、植被等)、自然资源。

  人文地理特征:人口、民族、农业、工业、城市、交通、人文景观等。

  3、为什么---地理事物的联系和差异

  通常要分析影响图示区域的地理因素。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某个因素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区域的开发优势;发展某种生产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不同地区发展的差异等问题。

  比如:要简要分析河西走廊成为绿色走廊的主导自然条件。如果农业开发强度超过上述自然条件的承载力,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环境问题?

  分析:主导自然条件是水。由于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在山麓地带形成许多绿洲,(这些绿洲彼比相连,)形成了绿色走廓。 如果农业开发超过水资源的承载力,耕地得不到足够的水源灌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非常有限),(因气候干旱)(在强烈的太阳辐射、蒸发和风力作用下,)将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

  4、怎么办---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怎么样处理的问题)

  比如: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黄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导致地形破碎,千沟万壑,下游形成地上河,从而制约当地农业发展

  a 典型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

  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整治: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长江中下游的洪涝整治:营造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控制水土流失,修建水库,控制洪水;中下游加固大堤,疏浚河道;退耕还湖,提高湖泊的蓄洪能力等。

  b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化;西北地区的沙漠化;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东北平原的黑土肥力下降等等。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东北地区的热量不足;西北地区水源不足;青藏高原地区的热量不足;南方低山丘陵、云贵高原、横断山区等地区的地形,

  以及长江三峡工程:移民问题、生态问题(淹没、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地质灾害、泥沙淤积、三峡景观、水生生物、蚊虫孳生)等。

  c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如:华北平原的盐碱化: 自然原因是-----地势低平,气候上旱涝频繁变化,东部近海;

  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灌溉。

  西北的荒漠化: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

  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流域内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植被的破坏。

3662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