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2)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非选择题
16.根据提示写出下面人物的名字。(6分)
(1)230年,孙权派将军________率领万人的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2)蜀汉在丞相________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3)北朝农学家________的《齐民要
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
(4)南朝的________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
(5)________和________是曹魏时期的书法
名家,他们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
17.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6分)
【 】(1)官渡之战后,
曹操陆续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改: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26
6年,司马睿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316年,内迁的鲜卑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1)材料中的“浪花淘尽英雄”“一时多少豪杰”,是说在那个历史年代,曾有过很多的英雄豪杰。请你举出两个当时的“英雄豪杰”来。你最喜欢的是哪个英雄豪杰?为什么?(4分)
(2)你知道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所描述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吗?这次战役交战双方是谁?对当时的局势有什么影响?(5分)
(3)除了这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试举出三个。(3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两汉时期,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黄河流域。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南迁,在南方形成了巴蜀、江
汉、江浙三个先进的农业经济区,经过六朝时期的长期开发,逐渐可与北方媲美。 (1)两汉以前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的原因是
什么?(2分)
(2)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南迁的原因是什么?(2分)
。xx。k.Com]
(3)东晋南朝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经济逐渐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4分)
(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的表现有哪些?(3分)
五、开放探究
20.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请你结合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实探究以下问题。(10分)
(1)商鞅变法中损害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受到农民欢迎的重大举措是什么?(2
分)
(2)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提倡学习汉族社会习俗的重要措施有哪些?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6分)
(3)商鞅变法前,秦国很多开明的奴隶主将土地出租给奴隶耕种;北魏孝文帝改革前我国北方出现了“汉人胡食、胡人汉服”的现象。结合以上现象分析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