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读书笔记 >

关于《回忆鲁迅先生》课堂教学手记

时间: 智明1010 分享

  《回忆鲁迅先生》是新选入初中的一篇课文,整片文章笔法疏散,好像作者面对我们娓娓道来。即是散文的特点,也是萧红的写作风格。看到这篇文章时,有点犯难。文章篇幅长,叙事碎,参考了很多名师的教学设计,依然找不准突破口。同事说执教这篇文章让学生品析语言,体会情感,上课效果一般。思考了很久,还是决定删繁就简,长文短教。

  小组合作,归纳事件

  文章长,内容丰富,知识点也多,无论是分析还是串讲,都不好操作。最后将文章根据篇幅裁成四个部分,每大组精读一个部分,然后四人小组讨论分析并归纳:这一部分写了哪几件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每小组推举一位发言人在全班交流。这一环节大约持续了15分钟,同学们讨论热烈,交流积极。

  讨论后明确:鲁迅的笑,走路的姿态,会客,开玩笑,看电影,休息,工作,吃鱼丸,包书等,通过记叙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细节,向世人展现了一个随和,真实的生活化的鲁迅,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对比阅读,分析写法

  《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写人的散文,我在寒假时回到故乡睹物思人,写了一篇《回忆爷爷二三事》,表达对祖父的怀念之情,并发在“宏文馆”上,学生都读过。虽然文笔和萧红有霄壤之别,作为下水作文,还是有值得学生学习的地方。两篇文章都是回忆性质的散文,都是通过生活中一些琐碎的小事的来表达真实的情感。只不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事情更多,感情更真挚。

  将两篇文章对比分析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新世纪杯”征文大赛的题目是“回忆鲁迅先生二三事”,你会怎样选材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

  突出平易近人:开玩笑, 宴请朋友,看电影

  突出认真细致:包书,回信,吃鱼丸

  我们平时练笔时,会根据中心选择典型的素材进行写作,本文明显没有遵循这一原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微课教学,体会情感

  据说当年有位友人看了萧红的这篇文章后,不屑地评价说:“这也值得屑?这有什么好写得?”但就是这样一篇片段之间没有太强的逻辑关系,甚至略显琐碎的文章,却成为描写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来听听李平教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播放李平教授的微课视频

  明确:文章中,萧红对鲁迅先生的称呼是不同的,一会儿是“周先生”,一会儿是“鲁迅先生”作者的思绪已经乱了,不同时期的鲁迅先生的形象一起涌向脑海,令她应接不暇,于是她似乎分不清东西南北,也不想再去分清轻重缓急,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不假思索,不管逻辑,一气呵成,越到最后,越是让人撕心裂肺,甚至让人感到窒息。不由让人想起乡间坟地上常见的妇人如泣如诉的嘶喊。

  《回忆鲁迅先生》上完了,有很多不足。但课堂气氛是很活跃的,学生对课文,对我的下水作文都很感兴趣,特别是最后的微课视频,很好的解答了学生的困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备这篇课文,特别累,要上好一堂课,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作者:孙宏
公众号:宏文馆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