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莫言读书笔记1500字
蛙莫言读书笔记1500字
《蛙》为中国当代作家莫言重要作品,出版于2009年,《蛙》 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向各位推荐的蛙莫言读书笔记1500字,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蛙莫言读书笔记1500字篇一
说起来有点儿惭愧,今早读完的莫言的《蛙》,才是我今年完整看完的第二部书籍。就是这样一本不算厚的书本,却也整整看了2个星期有余。
作为一本“新世纪和谐文学”的代表作,莫言花了大半笔墨描写了一个高密县东北乡的普通妇产科女医生——我的姑姑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而记叙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又能微言大义,通过“姑姑”内心的挣扎,反映时代的变革堕落,人内心的矛盾变化,无疑在选题上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书本的题目叫《蛙》,如果没有看过书,光看这个题目,想必是怎么也不会和妇产科医生联系到一块儿去的。但莫言取这么个貌似奇怪的题目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阐释: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被无数人唾骂和诅咒的“杀人魔头”,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都和孩子有关;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狠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孩子,立刻变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备受煎熬。就像“姑姑”独白说的那样: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作品中,“姑姑”性格非常鲜明,一个敢作敢当,雷厉风行的女子。她是一名光荣的党员,她果敢地执行着国家政策,忠实于党的方针战略,甚至为了这一点,牺牲了自己的声誉,甘心被他人唾骂。“姑姑”强行让张拳的老婆、让蝌蚪的妻子王仁美,让陈鼻的妻子王胆强行去做人流的一幕幕,至今时刻在我的脑海浮现,但“姑姑”显然不是一个泯灭人性的人,她爱孩子,喜欢自己的事业,事实上,她做这项残酷的工作,受到的折磨肯定要比寻常人去做多得多。从迎接新生命到扼杀新生命,“姑姑”内心实有不忍,但坚决执行“计划生育”的信念却从来都没有动摇过。
所以,我也时常陷入沉思,“姑姑”到底有没有错,她在晚年时的内疚、失眠,罪魁祸首到底是谁。是那些思想愚昧,重男轻女的农村人,是“计划生育”方针的制定者,还是执着的、不讲情面的姑姑本身?还是三者都有一定的成分掺杂其中。而可怜的“姑姑”,却显然是错生了一个时代,成了那个时代国家政策和家族利益冲突对立的代罪羊和牺牲品。没错,她的选择是“反政策”的,但谁又能说政策本身不是呢,谁又能说明知这个政策还怀着侥幸心理偷生的男人女人不是呢?
蛙莫言读书笔记1500字篇二
《蛙》,莫言的长篇小说,阅读第一遍,囫囵吞枣。第一感:语言朴实,故事娓娓道来,没有过多的铺述,似乎就应该这样。然而,又有一种意念,牵引人去品读。回味:故事很平常,却很真实,如同发生在身边。人物:没有过多描摹外观特点,行事风格潜移默化地告知你,人物的具体形象。环境:没有过多描写具体环境,只简单的交待了一下大环境。总体来说,这部小说采用了平铺直述的手法,将故事用时间串联起来,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文章的后半部,笔墨有些转移,不再多讲故事,而花了大量的文字讲述“姑姑”的转变,有了“我”的思考。
第一次读莫言的小说,在未读之前,对莫言知之甚少。诺贝尔奖获得后,网上出现了大量有关莫言的文,看了一部分,对众大家批评意见多少有些了解。看完《蛙》后,感觉批评有点稍过。我觉得莫言的小说不是像网上说的是写给外国人看,揭中国人短的。我倒觉得莫言写得比较客观,也比较符合中国人的理念。至少,我是可以接受的。
《蛙》讲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生育。早期的提倡生育与后期的计划生育,以及现在的混乱生育(我指二胎的种种现象)。五、六十年代的中国是提倡生育的。建国初期,工农商等全面发展。然而,经历战争的自然减员,中国只有四万万同胞,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求。人,这时候是稀缺物,没有机械化支撑的大生产离不开人,而人从何而来,只能从女人的肚子里来。所以,提倡生育是符合国情的,也是符合中国人传统的传宗接代思想,老百姓无需做工作就会大力拥护的。《蛙》的前半部真实地记录了这一时期姑姑及平民百姓的融洽关系,她是英雄,从一个啥也不会的毛丫头变成了知名的妇科专家(多指接生),几千个婴儿在她手里顺利出生。按中国人信奉的佛家、道家等来说,她是送子观音,是吉祥使者。然而,大环境变了,姑姑的命运急转直下。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造的人太多,加上国泰民安(不过多讲述“”及三年自然灾害,我指没有战争。),没有战事,基本上不存在消减人口的现象,加上前期鼓励生育,造成人口急剧增长。9.6亿平方公里的陆地上挤满了人,资源消耗太大,人多为患了。姑姑这个救世菩萨一转眼变成了计生办骨干,短短二十年左右,扼杀了几千个未成形的娃娃。按中国人的理念,那是要挨千刀剐,下地狱的。这点姑姑是知道的,可是她执着于党的事业,忠心耿耿,说一不二,尽职尽忠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也正因为她的执着,她背负着骂名,硬着头皮坚持了下来。
姑姑是小人物,是土得掉渣的小人物。然而,姑姑也是小有名气的传奇人物。她创造了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顺产接生二千多婴儿的奇迹,也创造了在民众愤怒不配合的情况下,强令流产二千多未成形婴儿的奇迹。无论是早期的提倡生育,还是后期的计划生育,姑姑都是有功的。可是,这样的功却有着冰火两重天的境遇。当姑姑顺应传统,她是受欢迎的,可以笑在脸上,甜在心里。可当姑姑反传统时,她是受诅咒的,不光如此,她的身心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小说以大量的文字或明或暗地描写了姑姑后期的工作,以及因为她而丧命的那几位农妇,还有那些因为超生未果而导致家破人亡的家庭的悲惨境况。对一段历史的讲述,让我们真实地了解了中国,了解了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了解了直接从封建主义跨步到社会主义的国家,她是怎样在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下如何依靠自身的力量强大起来的。虽然,这段历程很残酷,甚至可以说不近人情,但它却真真的做到了资本主义国家做不到的。这是信仰,更是执着。如果没有像姑姑这样的小人物,这样的大事根本办不成。那么,我们今天的命运估计就和某些国家差不多,一只小小的饭碗旁边,蹲着七、八口人抢食。资源,有限的资源,无限膨胀的人口,不需要外强瓜分,自己就把自己吃穷吃垮。
回过头再说莫言的小说,它朴实而平华,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过度宣染那段历史,只是真实地再现。小说尾部也写了姑姑的忏悔,这是一个矛盾的人物。要知道,她有多爱孩子,一个因为工作,因为革命,而错失婚烟的女人,从内心来讲,她是母性的,她有着天下母亲一样的爱。可是,她的爱只能化着对祖国对人民的大爱,对信仰的执着。她放弃了母性,当然,只是表象。她有爱,她绝对有爱。文中着重笔写了那段阻止王胆(一位誓死也要为家族生子传种接代的侏儒妇女)超生,中途转变成奋力救人,以及代养女婴,最后理性送还女婴的故事。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姑姑是有爱的,更是无私的。
老年的姑姑是孤独寂寞的,因为被人诅咒,她没有朋友。更因为内心母性的柔软(在这里,不可以看着是母性的复苏,这是对姑姑的曲解。),她以一种极端的形式还原那些因她而丧命的胎儿。她记得,她清清楚楚地记得每一个胎儿的双亲,以及他们双亲的长相。在泥塑大师的帮助下,她还原了二千多名胎儿,以唯心主义的思维把他们送到了千家万户,在第六空间为他们祝福。
小说也捎带写了中国的计生现状,有钱的随便生,没钱的替人生,中等家境且胆小的计划生。这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由此而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留给读者慢慢思考。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重点,用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故事要有所教化,有一定的社会责任。这是创作的目的。”这是吴继尧大哥辅导我写小说时说过的一段话。我不懂小说,也不会点评小说,我只是从自己的理解出发,写下自己的读后感。这部小说因为从朋友处借来,时间有限,我读得比较粗,里面好多细节未能读透彻,只能捡其中在我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来品味。尽管如此,我仍然要说,莫言的小说是值得一读的。无论内容,还是写作技巧都是一流的,让人有读后再细品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