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借光读书笔记
凿壁偷光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的故事。在阅读过程中,你懂如何写笔记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凿壁借光读书笔记,一起来看看。
凿壁借光读书笔记篇一
讲的是匡衡的家里很穷,没钱给他念书。他就白天给人家干活,只有晚上读书。可是,晚上需要照明的蜡烛,他又没钱去买。匡衡看到邻居家总是点着蜡烛,他灵机一动有办法了。就找来工具在墙壁上偷偷地凿了一个小洞,里面的烛光就射过来了。他就这样借邻居家的烛光读书。
读了这个成语故事后,匡衡在这么苦的条件下还不忘读书,我们也要向他一样刻苦的学习,成为一名好学生。
凿壁借光读书笔记篇二
它讲述了汉朝的时候,有个叫匡衡的人非常喜欢读书。但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所以晚上无法读书。匡衡见邻居家每天晚上都点着蜡烛,就想到邻居家看书,可遭到了拒绝。于是匡衡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在墙壁上凿了一个小洞,借着邻居家透过来的烛光看书。家里的书读完了,匡衡就去一个财主家帮工,但他提出不要工钱,只要财主答应把家里的书借给他看就行。由于匡衡勤奋好学,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记得二年级时,因为老师各方面要求都很严格。我产生了一种厌学心理,成绩也不稳定。可当我看了这个故事以后,心里十分惭愧。眼前浮现出匡衡借着烛光读书的情景。他在那样困难、贫苦的条件下能借光读书,甚至为了读书而不计报酬出卖苦力,仅仅为了能有书读。而我呢?在这样舒适优越的条件下,每天有父母接送。坐在窗明几净、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恶毒日子,还不好好学习,不珍惜今天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怎么对得起悉心教导我的老师?怎么对得起关心爱护我的父母?匡衡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学习,难道我在这么好的条件下不能读好书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握好今天的时光好好读书。千万不要应了古人那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现在我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的努力下,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同学们,相信你们再看了这个故事后也会和我一样,以匡衡为榜样。珍惜今天,把握明天。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都会成为像匡衡那样有学问的人。
拓展阅读:凿壁偷光的故事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不识字,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对这件事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诵读一遍你家的书的机会。”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匡衡最终成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和忧愁。”“鼎”是匡衡的小名。人们竟是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镇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同这个人讨论《诗经》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他,对他十分佩服,急忙羞愧地倒穿着鞋跑了。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个人说:“我什么也讲不出来了。”不顾匡衡而去。
凿壁借光,成语典故。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的故事。现一般用此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凿壁偷光的故事发生在山东邹城市钢山街道杨下村。据《汉书·匡衡列传》记载,西汉丞相匡衡幼年时期,由东海郡逃荒迁居此地,因家贫,白天打工干活,夜晚凿壁借邻居杨老太纺线灯光读书。后匡衡封为丞相,为报杨老太借灯读书之恩,专程回故里探望,此时杨老太已故去。后来此村改名为杨下村。
凿壁借光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1.历史故事读书笔记
凿壁借光读书笔记
上一篇:课文枣核读书笔记
下一篇:把笑脸带回家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