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楼读书笔记
钟鼓楼读书笔记
《钟鼓楼》是刘心武第一部长篇小说,并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读者读了这篇小说,笔记怎么写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钟鼓楼读书笔记,一起来看看。
钟鼓楼
钟鼓楼读书笔记篇一
人物:
借鉴《红楼》无疑。人物纷繁复杂,相互交织成一个庞大的关系网。若不是最后一章将众多较为主要的人物以“时间”为中心相联系,全书必然过于琐碎,没有头绪。
成功之处则在于选材的典型和刻画的细致。经过艺术化的加工,人物基本符合时代特征,而且每个人都从不同的侧面来反应时代,无重复。鲜明的个性特征并不体现在绝对的“好”“坏”之中,非常好,更加真实。
情节:
愚以为,把如此繁复的故事压缩在12小时里,固然结构巧妙,但弊多于利。因为这个故事不仅有横向的人物(包括人物关系),也有纵向的历史回顾。要把100年的事情在12个小时里写清楚并不容易。尽管作者已经做了详略的安排,但每个人物各自的生命历程依然显得“横生枝节”,破坏了情节的连贯性和整体性(以第20节写慕樱的罗曼史为例)。这点外国名著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
小标题起得不妙,第一节亦可酌情减去。
最后一章的确好,我觉得也是本书最大的亮点。但书的主体部分里也有和结尾呼应的冗长议论,(以第14节写潘秀娅深浅思惟为例),其实可以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删繁就简三秋树”的境界的确难得,但需要锤炼。中国不乏会说故事的人,但不能把故事都说尽了。海明威“冰山式”的写作,非常值得提倡。(谁来做先行者?)
创作理念:
的确很好,从一开始就吸引着我。即使社会发生再大的变革,带给普通百姓的变化,依旧是从日常琐事中反映出来的。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一两次的变革就能把旧时代的尘垢扫除干净,但从人们思想的进步上来看,变革又的确是卓有成效的。作者将这本书的背景设置在1982年,改革开放的第四年。薛大娘之辈的确还保留着许多“封建残余”(旧思想),海老太太、胡爷爷身上,更是带着旧社会的阴影。但是看看当时的青年吧!--
“你热情、开朗,像四月的阳光
想象的云朵在疾风中飘扬
寻找美好的声音
爱情的震颤,庄稼的波涛,金属的鸣响
走向辽远的地方,放出喉咙里的力量”(江河《让我们一起奔腾吧--献给变革者的歌》,1981)
这歌分明是献给书中的青年们的!张秀藻、海西宾、杏儿、路喜纯……当然还有荀磊和冯婉姝--那简直是新时代的觉民和琴!当然,他们还有着许多过去时代留下的痕迹,包括陈旧的思想,未开化的家庭背景,农村视野的局限……但是他们已然在努力超越过去,他们是新的历史的创造者,时代的弄潮儿!
而步入中年的人们呢?固然有停滞不前者,畏缩犹疑者,投机取巧者,但书中整体基调依然是明亮的。尽管在那个时代,作者可能把文字写得比现实乐观,但“春天的寓言应当乐观”!从追求艺术创新的澹台智珠到推动企业改革的张奇林,他们无不在追赶着飞速前进的时代……多么激动人心的追赶!
他们都是小人物,然而不凡。越是琐事反而越难写,要从他们身上折射城市的改革更是不易。因而虽然前文提及此书的一些痼弊,但我依然要向作者刘心武致敬。他也是书中众多人物中的一个,在新的时代开拓着新的文学。
钟鼓楼读书笔记篇二
《钟鼓楼》是对北京社会方方面面的群像描写。群像面描写又不是家族小说,具我所知北京的老舍先生和张恨水先生是两位大师。读了刘心武的《钟鼓楼》发现他也是这方面的高手。八十年代,语言上似乎不如前两位大作家那么“活泛”。(很多北京俚语直接的写出来,还做了注解,很有意思。比如我们都知道北京人说人死了叫“嗝屁潮凉”。人死的时候要打一个嗝放一个屁,然后尿流出来就潮了,最后全身凉透,故称“嗝屁潮凉”。)但我却觉得对于这部作品来说,语言的魅力显得不那么重要。
甚至故事、情节对我的阅读都突然变的不重要了。我觉得我最近对于文学作品或许进入深度阅读的状态了。重要的是绵绵不绝的“言与味”。许多作品荡气回肠之后什么都没了,实际上很贫乏,《钟鼓楼》这种作品却极其丰富、扎实,简直就是北京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的综合调查报告的小说版。读的不是故事,是各种各样的人,读的是生活本身。然后读着觉得特别亲切,特别真实。
我早有这种群像描写的愿望,只是觉得下手就难,心理觉得积攒了很多各色人等的生活片段,但真要写的时候立刻就成了杯水车薪。我的动机似乎和刘心武在扉页上的话有共同的感触--“谨将此作呈现给在流逝的时间中,已经和即将产生历史感的人们”。基于历史表现当下,然后又共同汇聚成新的历史。
钟鼓楼读书笔记篇三
小说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在北京钟鼓楼一带的故事,展示了极其丰富多彩的社会场景,在风俗、观念开始发生巨变的迷人的北京老城,陈说着市井的悲欢、几代人的命运。这部小说被称为:一部洋溢着浓浓京味的现代《清明上河图》。
整部小说仅仅叙述了12个小时发生的故事。故事从清朝光绪年间展开序幕,描写了一个活生生的老北京。写了老北京的胡同、四合院、集市、寺院、酒肆……而最能引起读者的兴趣的是老北京人的生存状态。我曾想过为什么作者要用钟鼓楼来做题,或许是屹立在北京中轴线上的钟鼓楼见证了无数个这样平凡的老北京人的生活故事。或许,钟鼓楼也象征着历史,象征着一种“静止的时间”。阅读《钟鼓楼》,你能感受到浓郁的老北京文化,还能感受到变革历史的过程中,老北京人的心态变化历程。
钟鼓楼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3.有关写生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