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初中
话说三国,各路英雄豪杰,不胜枚举。要论其中翘楚,非诸葛孔明莫许。作为诸葛“半仙”的铁杆粉丝,他的英雄事迹我可以说上三天三夜!可你若认为我今日是为了“吹捧”偶像的无双智谋,那可就失算了。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读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初中,欢迎查阅。
读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初中1
读完《三国演义》,最大的感触就是诸葛亮很聪明,就像鲁迅先生所描述的,诸葛亮“多智近妖”。正是他的计谋深远才使得蜀国三分天下。他一生用计无数,特别是其中的几个惊险的计谋更是让我佩服,那就让我来阐述一下我的鄙见吧。
“三顾茅庐”是他踏上仕途的第一计。他深居陇中,“卧龙”的名声却传得很远。为的就是引起贤主的注意。当刘备慕名前来时却吃了他的闭门羹,但他知道刘备思贤若渴,必定还会来,再加上诸葛亮的几个好友在沿途的谈论,更让刘备觉得诸葛亮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于是有了“凡三往,乃见。”但他这个计很险,如果贤主不是刘备,或刘备不是求贤若渴,那会怎样呢?虽然他自比管仲,乐毅,说不定碌碌一生,虽是“卧龙”却没有游弋的江河。当然他那“指挥若定失萧曹”的军事才能无法展现,也不会有“千载谁堪伯仲间”的《出师表》,更不会使“诸葛大名垂宇宙”了。
“草船借箭”是他寄人篱下时的险计。为了联合东吴抗曹,他不得不接受周瑜的命令,并且还立下了军令状:如果十日造不成十万只箭甘受惩罚。这样正中周瑜下怀,周瑜早就想借机除掉他了。但诸葛亮早就算好了时日,准备去曹营借箭,最后轻松地完成了使命。如果那天不是大雾,如果曹操不疑心,他的十万只箭从何而来?他只好回去受罚。
“空城计”恐怕要算诸葛亮一生最险的计了。用空城计也实属无奈。当时大军压境,自己又没有可支配的军队。只好冒死一试。诸葛亮一生谨慎,不会冒险的。司马懿深知这一点,于是在大军临城时也不敢贸然进攻,他相信里面有埋伏,不然诸葛亮怎么会泰然自若地弹琴呢?最终决定后军做前军撤退,远离这个是非之地。如果带军的不是司马懿,而是一介莽夫,管他什么诸葛亮,什么计谋,只是率军直前,说不定诸葛亮已成阶下之囚了。
但那些都是“如果”,诸葛亮的计已成功,如果那些“如果”是真的,我相信凭诸葛亮的智慧也有解决的方法。他的计看似惊险,取胜却又在情理之中。
这就是我读完“三国演义”后对诸葛亮的计的鄙陋之见。
读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初中2
这个假期老师布置我们去看《三国演义》,我在假期快结束时将它看完了,
《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领略了曹操的足智多谋;刘备的胆识谋略;关羽的武艺超群;张飞的生性耿直;曹操的野心勃勃和东汉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因为我走进了东汉末年的军阀纷争,走进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诸葛亮素有大志。他通晓政治、军事、天文、地理、阴阳变化。他在隆中就提出了据蜀、联吴、抗魏的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被以后的历史证明是最佳的方案;赤壁之战中,他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巧说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妙算华容道,导演了一幕幕壮丽精彩、扣人心弦的戏剧。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他又安平五路、七擒孟获演出了空城计等,都显示了他的料事如神、谋略超群。让我受益匪浅。
而那刘关张三兄弟最令我轻佩。大哥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明本思想,在当时难能可贵。二哥关羽坐骑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后l来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令我敬佩。三第张翼德敢爱敢恨,爱憎分明。虽然是一员武将,却粗重带细,有是也有一定的计谋。
其中曹操是我最注意的人。他首先阴险、奸诈、好弄权术而有狡诈。他还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求才若渴,用人唯才有自负猜忌。一直是后人评说不尽的话题。他雄心壮志谱写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壮丽诗篇。
其中我最喜欢的情节是赤壁之战。
曹操想要统一南北。那时候,长江中下游一带有两个军阀的势力有所发展。一个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请有才能的诸葛亮辅佐他;一个是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南下的曹操迅速前进,刘备见曹军人数众多,感到抵挡不住,急忙南逃。诸葛亮建议联合孙权,共同抗曹,刘备十分赞同,派诸葛亮去见孙权。那是孙权部下主张降曹的很多,只有大将周瑜等主张坚决抵抗。经诸葛亮、周瑜等悦服,孙权同意联合抗曹。双方组成五万人的孙刘联军,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周瑜指挥用火攻的方法,打败曹军。曹操带领少数人马,慌忙逃回北方。
这个暑假读了《三国演义》是我觉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它丰富了我很多知识。
读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初中3
我想大部分的男孩子还是很喜欢看《三国演义》的,里面的人物和事件的描写都把我们深深地吸引住了,也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国演义》这本书在人生中的不同年龄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也是它有那么多人喜爱的原因之一。
读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初中4
《三国演义》是一本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古典名著。该书将天下奇才诸葛亮,一代枭雄曹操,勇者张飞、许褚,庸主献帝、刘禅等人物,描写得淋漓尽致,无不各极其态。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髯公”关羽,他的忠、义、勇、气,很令我钦佩。 关羽,字云长,河北解良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人称“美髯公”。书中描写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手提青龙偃月刀,胯下千里追风赤兔马。可谓气宇轩昂,威风凛凛。关羽文武双全:他读过很多书,知春秋,明大义;他武功盖世,斩大将颜良、文丑,三战吕布不下,等等。
关羽的忠,惊天地,泣鬼神。“身在曹营心在汉”流芳千古。书中记载:“曹操素爱云长武艺人才,欲得以为己用,所以待之甚厚”,既如此,仍未能收得关羽之心。后有人以诗叹曰:“奸相枉将虚礼待,岂知关羽不降曹。”
关羽的义,惊天动地。“华容道,捉放曹”众所周知。关羽为了报答曹操礼待之恩和放行之情,不惜违背军令状,以身家性命当代价,在华容道捉又放曹操。当初若不是这样,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晋朝了。
关羽的勇,惊世骇俗。“千里走单骑,过五关、崭六将”闻名遐迩。关羽为见到刘备并保护好刘备的两位夫人,一路拼杀,无人可敌,无人可挡;“单刀赴会”,只身入敌深境,无人敢言,无人敢害。
关羽的气,惊心动魄。“刮骨疗伤”时的非凡气概,历代传颂。书载:“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者,皆面失色,关公饮酒食肉,谈笑奕棋,全无痛苦之色。”虽然华佗医术高明,但能忍受这种痛楚而又不显形于色的实数罕见。
古人云: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关羽为人忠孝,又为刘备之弟,所以事于刘备;关羽仁慈勇猛,所以帐下百万雄兵,千员虎将,都听使于他。因此到后来,关羽不单单是人,他已经被神化,而且历代加封,直封至“盖天古佛”。
当然,我们要用现代的观点去理解、学习古代著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的忠,是忠于师长、忠于工作;我们的义,是守道义、讲信誉;我们的勇,是勇敢地面对挫折、敢见义勇为;我们的气,是做人要有骨气、有凛然之气。这,就是我读此书的最大感想。
读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初中5
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依据有关三国的正史,在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这部长篇小说主要描写了魏蜀吴三国鼎立互相征战的历史过程,刻画了几百位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里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诸葛亮……其中,我最喜欢蜀国的诸葛亮。他是全书中非常重要的人物,被人称为“卧龙先生”。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神机妙算,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他通过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现状,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知识。
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他向刘备提出了“联吴抗曹,据有荆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他为报答刘备之恩,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呕心沥血,积劳成疾”。在《草船借神箭》中,诸葛亮料事如神,在大雾天巧借曹操箭,让周瑜心服口服;在《献书诈投降》中,周瑜的苦肉计也只有诸葛亮一人识破了,这也体现出了他超凡的聪明才智。他谦虚有礼、顾全大局,简直是个完美的人。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觉得我们身边不需要诸葛亮这样神机妙算的高人存在。如果有诸葛亮谋算的能力,知道了一件事情最终的结果走向,那么就会失去自己在过程中探索、成长的乐趣。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有一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海南的七仙岭,开始的时候我们不知道爬到山顶要多少时间,三人都信心十足、气势满满的向上攀登。
走了将近一小时,虽然有点累,但我们坚信离山顶已经越来越近了。再继续走,遇到山顶下来的游人,得知爬到山顶需要四个小时,妈妈看看时间当即表示放弃,我们就返回了。如果在山脚下时就知道要爬四小时,可能我们连开始的一小时都不会爬,就不能看到沿途的热带雨林景象,不能看到树丛中我以前从未见过的红色的奇妙的小蛇了。
虽然没有爬到山顶,但我并不后悔爬了开始的那一小时。掌声、祝贺声并不仅仅是送给最后的成功者的,每一个曾经付出努力的人都能得到一定的收获。
诸葛亮是三国那个历史时代的特殊人物,在21世纪这个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需要我们具备探索精神,不怕失败,跌倒了起来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