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桃读后感感悟体会
影片情节非常简单,导演也基本上把一些枝枝桠桠全给简化了,集中于故事主线:春桃本来与向高过得好好的,突然断了双腿的前夫回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春桃读后感,希望你们喜欢。
春桃读后感1
《春桃》刻画了五四时期的一位与丈夫失散的坚强、淳朴、善良、不屈不挠的典型的劳动妇女的形象。春桃在战乱逃跑时,无意中遇到了与自己同是逃难的刘向高,她与刘向高相依为命,建立起了真正的感情,他们在生活上互相帮助,精神上互相鼓舞,在平凡中获得快乐与幸福。但此时,她的前夫李茂却出现了,让人更加不可思议的是,李茂竟然失去了双腿,并沦为乞丐了。当这战乱使春桃的生活中出现了刘向高和李茂两个男人时,这位地位卑微,但却朴实善良的贫苦劳动妇女作出了她最正确也最勇敢的选择,她毅然决然的和两个男人开起了“三人公司”,并没有在两个男人的感情上纠结,更多的时间是把放在了怎么样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上,她以自己的生活逻辑来安排自己的命运。在我看来,春桃的性格在苦难命运的反衬下显得更加高洁华美。
在小说《春桃》中,作者并没有用多么优美的语言来叙述,只是简简单单的描写了春桃与刘向高和李茂这两个男人的平凡的生活,但却无不充满了春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幸福的追求。同时,这篇文章较多的是采取春桃与刘向高和李茂的对话形式,使整张小说读起来很特别,对话的形式更加吸引了读者,读起来心中不免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小说的开篇很自然,一句“这年的夏天特别的热。”就展开了小说的叙述,而且,对春桃的出场并没有刻意的安排,作者仅以一位“戴着破草帽的背着一大篓字纸的妇人”来形容春桃,但就是这简单的描写使春桃的形象刻画的非常逼真,作者以饱含真情的笔触刻画了一位坚强不屈不挠,敢于与生活挑战的独自架起生命之舟的劳动妇女形象。春桃的形象塑造的生动感人。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面对苦难的命运,春桃并没有放弃,也并没有逃避,她勇敢坚强的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苦难,她是一位坚强的女性:第二,她善良朴实的性格使她更加的形象更加丰满,无论是对前夫还是后来遇到的爱人,她都以一颗以及平和的心态面对他们,她细心地照顾已经失去了双腿,并沦为乞丐的前夫,给予他爱与呵护,另一方面,她对刘向高的爱与照顾更让人耐心感到很温暖。种.种的一切无时无刻不体现了春桃善良的一面。在她心中,充满了爱,充满了宽容,内心的正直与善良使她更加耀眼;第三,我认为,她是一位值得让人尊重的一个平凡的劳动妇女,在她身上,有一种乡村淳朴美与勤劳的气息,她的淳朴耐劳是现在的我们所缺少的。每天,她早起晚归,身上还压着沉沉的担子,但她却从不抱怨,仍是从容的面对一切,靠自己的双手过日子。小说中,有几处描写的特别好,譬如,“她背上担负得很重,甚至不能把腰挺直,只如骆驼一样,庄严地一步一步踱到自己门口”,说实话,我非常喜欢这句话,作者的“庄严”和“一步一步踱到”用的切到好处,写出了女主人公春桃是一位坚强有骨气有志向的让人心生敬佩之情的肯吃苦耐劳的劳动妇女形象;第四,我觉得春桃是一位有主见的,敢于冲破封建的思想观念的女性。在刘向高和李茂两个男人商量把春桃给谁时,春桃的一句“我是我自己的”和在她心中持续已久的信念“咱们的事谁也管不了”的支配下,她以自己的意志支配眼前的一切,安排自己的命运。
春桃读后感2
《春桃》写于1934年,是作者的后期作品,它以很强的现实性改变了作者早期作品充满异国情调、宗教色彩的倾向。小说写了住仍春桃在一次战乱后的遭遇。在与结婚才一天的丈夫失散了四五年之后,她与另一个相依为命的同难者建立起了真正的感情,但就在这时她的前夫出现了,而且已失去了双腿,沦为乞丐。他们在这难解的矛盾面前,几经波折,终于建立起了新的关系。在这里有矛盾,而没有争夺;有悲剧,而没有相残。促使他们结合在一起的是在共同的悲惨命运面前的相互体谅和依存。作者通过对这些情况的细致的刻划,谴责了战乱频仍的旧社会,展示了劳动人民美好的心灵、宽广的胸怀、善良的品质,从而也使作品显出了亮色。
春桃的形象塑造得生动感人。她朴实、宽厚、富有勇气,无论对以前的丈夫还是后来的爱人,她的出发点都不是封建的婚姻观念,也不是怜悯,而是出自内心的正直、善良和对同一命运的人相濡以沫的关怀,以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命运,体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虽然这一人物带有些微理想色彩,但作者却不是牵强地把这些外加于人物,而是通过现实矛盾的自然进展加以展示,细节均真实可信。对春桃感情生活的描写,尤其生动。作品取材新颖、情节独特,小说的结尾出人意表,语言也富有表现力,但稍嫌生涩。
小说写了主人公春桃再一次战乱后的遭遇。在与结婚才一天的丈夫失散了四五年之后,她与另一个相依为命的困难者建立起了真正的感情,但就在此时她的前夫出现了,而且失去了双腿,沦为乞丐。他们在这难解的矛盾面前,几经波折,终于建立起了新的关系。促使他们结合在一起的实在共同的悲惨命运面前的相互体谅和依存。作者通过对这些情况的细致的刻画,谴责了战乱频繁的旧社会,展示了劳动人民美好的心灵、宽广的胸怀,善良的品质。
春桃的形象塑造得生动感人。她朴实、宽厚、富有勇气,无论对以前的丈夫还是后来的“伙伴”,她的出发点都不是封建的婚姻观念,也不是怜悯,而是出自内心的正直、善良和对同一命运的人相濡以沫的关怀。虽然这一人物带一些理想色彩,但作者却不是牵强地把这些外加于人物,而是通过现实矛盾的自然进展加以展示,细节均真实可信。春桃的遭遇是曲折和痛苦的,四五年前,在她结婚的那天,乱兵冲散了婚礼宴席;与丈夫失散后,在北京拾破烂时与一位同难者刘向高相依为命,他们过着平静而安宁的生活,后来失去双腿的前夫闯进了他们的生活里,春桃毅然地把前夫李茂接回家里共同生活,表现出一个胸襟开阔和善良正直的女性的美好心灵。前夫的出现,使一向平静的生活顿时起了波澜,作者抓住这一不寻常的生活波折去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她同情丈夫、爱恋她的“伙伴”
春桃读后感3
不能否认,自从母系氏族转变为父系氏族,女性每取得一点点权利,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也不能否认,男女平等在特别不平等的时代也存在着,如许地山小说《春桃》里的春桃。小说讲述了春桃在战乱中与将入洞房的李茂失散,逃难到北京捡烂纸为生。为活下去,与逃难者向高相依为命。后李茂突然出现,以丢了双腿的乞丐身份。
春桃毫不犹豫把李茂带回“家”。两个男陷入尴尬,商量春桃该归谁。春桃此时显示出大不同。她认为,依赖人和掠夺人的,才会遵守所谓风俗习惯;依自己的能力而生活的,并不很看重这些。她坦然决定:一女二男同宿一炕。她说,我谁的老婆都不是,我是我自己。我不能由你们派。
对于失散的多年的李茂,她说:“一夜夫妻百日恩,我不做缺德的事。今天看你走不动,不能干大活,我就不要你,我还能算人吗?”对于共同生活多年的向高,她也没让他离开:“若是人笑话你,你不会揍他?你露什么怯?咱们的事,谁也管不了。”经过李茂的上吊,向高的出走,春桃的坚守,最后两个男人决定,在北京城,向高是户主,李茂是亲戚;回老家农村,李茂是户主,向高是亲戚。
自古有一夫多妻,哪有一妻二夫的?原始的夫权和父权思想形成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在春桃这里似乎不存在。她在独立生存以先,首先要自我保护。她的决定,不是女权主义的女权。女性的权利不仅仅是权利的平等和提高,更是道义和责任的平等与提高。还是自我保护的成立,这使她没有成为老舍笔下的月牙儿。
她内心有不自知的平等意识。真正的平等,不是俯就和争取,而是发乎于善良的本性。既非传统道德和宗教例律下违心谄媚,也不因掌握绝对的决策权,而无奈地丧尽善良。此时,她不但是两个男人的夫权和爱情的主宰,更是自己的主宰。她在乱世中,不但做到了生活上的独立,还做到的人格上的独立。从春桃看,活下去是真理。感恩也是真理。男女平等的概念显得苍白无力。她的境界高于此。让男人的夫权归男人,女人的女权归女人吧。生活是实在的,良心是感知到的。她听从了内心的召唤。
春桃读后感4
中国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是苛刻的。她们需要屈服于传统去做规定动作,却又抵挡不了时代的潮起潮落。所以女性的觉醒是压抑和压制的,也暗示了中国社会的觉醒是暧昧的。春桃在两个男人之间的徘徊和犹豫不决,宛若电影所处的时代那样,是在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十字路口不断徜徉。
春桃是反传统的,但她对传统又抱有本能的善意和留恋;春桃是希望拥抱现代的,但她对现代的未知所以不敢决绝前行。80年代的中国与中国人就是在这种“进三步退两步”的状态中“摸着石头过河”。电影的结局与小说的结局不同,反映了导演与作者在中国未来的问题上的分歧。30年后再看这部电影,再看当年人们的思想状态和对未来的预测,似乎更加能够体会他们内心的那种迷惘。这种感觉与春桃在巷口产生的幻想如出一辙,以为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的开始……一个叫做曹前明的无腿男人,在1982年的一个冰雪天气,凭着难以想象的意志力,用双手撑地,一撑一跃,一步一挪,登上了峨眉山金顶,站在海拔3069米的峰巅,他赢得了山顶游人山呼海啸一样的掌声。一去一回,他用了整整3天!1984年,他还是凭借超人的意志力,在经过2年刻苦的游泳训练后,在无腿拍打水花形成前进推力的困难条件下,在美国举办的残疾人奥运会上捧回银牌,为祖国升起国旗。在凌子风导演、刘晓庆主演的电影《春桃》中,他依然凭着自己的勇气和自信,成功地扮演了和春桃结拜过天地的男人李茂。还是这个无腿男人,在执著地做了几十年驾驶汽车的梦想后,终于开起了汽车,拿到了C5驾照,成为中国第一个无腿开车人。
春桃读后感5
电影拍得很有怀旧质感,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北京里,斑驳的宫墙和晦暗的夹巷小道,还有大杂院里的吆喝声。镜头用得很讲究,尤其是背着捡破烂行头的春桃沿城墙越走越远,影子越来越小的长镜头,在影像风格上颇具某种“现代性”。
春桃(刘晓庆)与向高(姜文)两人的对手戏充满了某种被压抑的情欲气息,虽然大杂院捡破烂的生活近乎是那个时代的底层写照。两人正值壮年的美好肉体所散发出来的自然健康的性气息,是电影前半段掩藏不住的,非常喜欢两人白天的劳作之后,夜晚依偎在院子里乘凉和在炕上揉背搓腿的场景。所以,在许地山原著中春桃和两个男人的关系,是挣扎于饥饿贫困之中的人们无法顾及伦理与教义,而结成了某种“畸形”的生存契约,强调了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困顿,以及为了超脱这种困顿而滋生的类似禅宗“空”的宗教和谐感;而在电影中这一主题的处理有一丝的偏差——春桃对向高是有着情欲依赖的,而她对结发之夫李茂的“收养”来自于她“心地善良”(向高语),春桃在两个男人之间的挣扎和选择,与许地山的宗教观念近乎无涉——虽然电影中闪现出两个寺庙和尼姑的镜头。小说《春桃》因对民国这样一个奇异故事的书写和作者许地山自身的宗教观的植入,而显得有些“超越”感;电影则还原了一一位女性与其名义上的“丈夫”和事实上的同居者之间的纠结和选择,更贴肉体,更加贴近地面。这样比照来看,电影和原著的魅力,实则不相上下,无所谓孰高孰低的问题。
春桃读后感感悟体会
上一篇:春晖的读后感心得体会
下一篇:读春雪读后感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