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200字
阿米尔的父亲一生行善,帮助穷人,修建恤孤院,得到很多人的尊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200字,欢迎借鉴参考。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200字一
阿米尔,一个阳光、稚嫩的名字;哈桑,一个倔强、内向的称呼。在众人眼里,一个是高贵的喀布尔富家少爷,一个是卑微的哈扎拉仆人,但他们喝着同样的乳汁长大,他们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他们一起享受着斗风筝和追风筝的成就感。整本书读完,我记住了哈桑连叫三声“阿米尔少爷”,阿米尔也同样回了三句“什么呀?什么呀?怎么啦?”,彼时的两人虽以主仆相称,但纯真的童年其实并无贵贱之分,那是一段随便一想就能让阿米尔笑出声的日子。因为一次风筝比赛,哈桑喊出的这句“为你,千千万万遍”足以让每个人动容,“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这次比赛之后,让哈桑的身心都遭到迫害,也应了那句“在阿富汗,有很多儿童,却没有童年”。
阿米尔的父亲一生行善,帮助穷人,修建恤孤院,得到很多人的尊重。他教育阿米尔,世间只有一种罪行,那就是盗窃,盗窃是一切犯罪的根源。但对于阿米尔父亲自己来说,因为年轻时犯的错误,他自己就是内心充满悔恨的人,被扯成两半的人——他偷走了阿米尔和哈桑了解真相的权利。阿米尔拥有家庭地位,被社会承认;而哈桑是不能被承认的另一个,但哈桑正直、勇敢、善良,对阿米尔忠诚,这也是父亲所欣赏的。父亲尽力去弥补对哈桑的关爱,在阿米尔看来,父亲对哈桑的青睐和对自己的冷漠与高规格要求反差强烈。这让阿米尔更渴望得到爸爸的认可与支持,希望爸爸以他为荣。最终,哈桑帮助阿米尔得到了父亲的赞赏。阿米尔的懦弱让他阴差阳错的逼走了阿里和哈桑。收之桑榆,失之东隅。这一切让阿米尔在二十六年里一直被往事折磨。之后由于塔利班的侵害,阿米尔跟着父亲颠沛流离最终落脚美国,随着阿米尔高中毕业,梦想成为一名作家,父亲病重,阿米尔娶索拉雅为妻,这期间经历的战争残害,让阿米尔成长了,他不再懦弱,变得勇敢、成熟、有担当,父亲也不再端着架子高高在上,他尊重阿米尔的选择,支持他写作,鼓励他追求自己的幸福。
阿米尔通过拉辛汗知道了哈桑的身世,也感受到人们在战乱中形成的畸形法律与道德观念,哈桑的遭遇让阿米尔踏上了赎罪的路,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这条路固然艰难,阿米尔也拼命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带回美国并收为养子抚养,试过各种方法想让索拉博像其他孩子一样有快乐的生活。终于在一次聚会上,阿米尔的风筝让索拉博的嘴角微微翘起了,他把当年哈桑惯用的招数交给索拉博,他在一群尖叫的孩子堆里为索拉博追回那只风筝的时候,对自己说:“为你,千千万万遍。”像当年哈桑对待自己一样义无反顾。
书里能感受到的亲情,有父亲对阿米尔严厉的父爱,对哈桑隐忍的大爱,阿米尔和索拉雅之间无私的情爱,还有拉辛汗对阿米尔和哈桑最无私的关爱。书中很多人,他们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经过岁月的积累与沉淀,他们一起经历世事的变迁,反而促成了一种不可替代的情感。当风筝高高的迎风飞舞的时候,风筝的线或许可以断,但亲情却会永远牵连。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200字二
一、为你,千千万万遍
哈桑的忠诚是让我最为深刻的。与阿米尔一起长大,从未拒绝阿米尔任何事情。帮阿米尔背黑锅,为阿米尔追风筝而受辱,被阿米尔栽赃,到后来守护喀布尔的房子,哈桑一直从未拒绝,一生忠诚到底。这也是阿米尔饱受内心折磨的原因。哈桑有多好,就越显得自己有多不堪。一开始的错误和谎言,导致了后面更多的错误和谎言。尽管如此,哈桑也从未指责过阿米尔,依然当他是少爷和最好的朋友。对哈桑最为深刻也许还因为我们缺少“哈桑”,你有像哈桑一样为你千千万万遍的人吗?越长大越发现自己的朋友越来越少,朋友是阶段性的,小学玩得比较好的到了初中又淡了,这时的朋友又变成初中同学,接着朋友高中同学,再到大学同学,现在的朋友又是同事,随着时间、空间的距离,你身边的好友还有谁?当你委屈难过时,夜深孤单时,是否有朋友还能陪你?庆幸有个别朋友无论过了多久,再见面时还一如当初,而不是相顾无言。
二、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故事的最后,阿米尔踏上了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想起一句老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人的一生不可能犯错,最重要的是承认错误,勇于负责。阿米尔的父亲犯了错误,与阿里的妻子生下哈桑,于是施舍街头上的穷人,建了恤孤院,把钱捐给有需要的朋友,这些就是他自我救赎的方式,他成功了,葬礼上许多人对他表示了感激。而阿米尔最终承认过去的错误,一改过去的怯懦,收养索拉博。在为带索拉博走而受阿塞夫挨打的那幕,可以说是他最为男子汉的一幕,父亲常希望阿米尔表现得更像他,这一刻阿米尔成功了,就像当初逃出喀布尔期间父亲与苏联军人起冲突一样,都是那么的勇敢。“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
三、悲剧该追究谁
这是一个忧伤的故事,是阿米尔的错吗?正如开头所写,“1975年冬天发生的事情――以及随后所以得事情――早已在这些字里埋下根源”。“因为历史不会轻易改变,宗教也是。最终,我是普什图人,他是哈扎拉人,我是逊尼派,他是什叶派,这些没有什么能改变得了。没有”。悲剧是一早就注定,普什图人与哈扎拉人,逊尼派与什叶派,矛盾冲突早已存在,普什图人的高高在上,所以父亲没有提到阿里是他的好朋友,阿米尔也从没认为他跟哈桑是好朋友,拉辛汗也没有跟女仆在一起,而是女仆被赶出家门。再加上战争,让两个民族的矛盾越演越烈。美苏争霸期间,苏联为扩大自己势力,从1973年至1979年9月,苏联在阿富汗先后发动了3次政变。并在1979年9月底,苏联对阿富汗出兵,于1989年苏联部队才撤离。这十年,阿米尔待在美国逃避以往,而哈桑待在战火纷飞的阿富汗。1989年,苏联部队虽然撤出,但战争没有消失,阿富汗的内战,塔利班的建立,阿富汗还是在水深火热之中。种族歧视,在小说题材中往往能看到,之前的《无声告白》,因为对华人的种族歧视,为莉迪亚的自杀埋下了根源。作为一个和平时代的中国人,很难想象会,因为种族、宗教而战争不断,但这一切又确实存在。“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同在一片蓝天下,希望这世界多些包容、少些歧视,多些和平,少些战争。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200字三
又是一年三月三,春意盎然,满天风筝飞舞。春风拂过草尖,顺着带起了几个风筝向着蓝天吹去。远处,放风筝的人伫立,追风筝的人奔跑。一切都如此熟悉。“为你,千千万万遍。”口中不禁呢喃,将我拉回那段,风筝的往事中……
故事发生在阿富汗,一个与塔利班、战争、难民、死亡相联系的国度。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在一次追风筝比赛中,他们取得了胜利。但当哈桑去追那只被割下的风筝的时候,却遭到阿塞夫等人的施暴。我心中惶惶不安,却因只是个看客,只好一页一页读下去。阿米尔走街串巷的的寻找哈桑,遇到这一幕却选择胆怯逃避,他们的友谊也就此变了味。
此刻,阿米尔将要追逐的风筝就飞走了。有时在想如果当时阿米尔挺身而出,那么他们的关系应该也不会如此冷淡,阿米尔也不会因为忍受不了自责和嫉妒,逼走了哈桑。
哈桑走后,阿富汗战火燃起, 阿米尔随同父亲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无法原谅自己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踏上久违的回乡路。到这里,阿米尔就开始追逐他的风筝了。可谁料他发现,哈桑早已死在了塔利班的残暴下,阿米尔为了救赎,拼了命地从塔利班手中救出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于此同时,他同样救赎了自己的心灵。索拉博的获救,又何尝不是阿米尔与哈桑之间关于风筝的延续呢?
书的结尾是阿米尔与索拉博放风筝的画面,风筝在他们正上方翱翔,阿米尔嘴角挂着轻松的笑。苍蓝天空下,追风筝的人们如从前那般在风筝下追逐着。这时,我想阿米尔已经追到了他的风筝,“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
从书的开头到结尾,我的心一直都被紧紧的揪着,随着阿米尔和哈桑的遭遇而跌宕起伏。曾经无比欢乐的童年一去不返,那时自己的懦弱让他无法释怀,一切的改变从踏上回乡之路寻找哈桑开始。书中游戏里追风筝的人是哈桑,可我认为真正“追风筝的人”是阿米尔。追风筝是为了对哈桑的背叛致歉,是为了让自己在余生不会后悔,更是为了兑现当年追回风筝的承诺。
世界太大,地球永远在转。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犯大大小小的错,但我们是否真正有阿米尔的勇气去面对和改正,是否有千千万万遍的执着和坚持?答案自有解答。
看着风中飘舞的风筝,我倏然悟出了些许什么。一生太短,诚然要活得真实,坦然面对每一个人,懂得原谅他人的过错。不能辜负对自己好的人,更不能互相伤害,做违背道德的事情。我们要知道心中的风筝到底在什么地方,因为一旦错过就不会再得到,也许我们会忏悔,会救赎,但这些似乎都已经晚了,当风筝从手中脱出时,我们是不是应该问问自己是否好好欣赏过它。同理,当你意识到自己失去了某个重要的物品或人时,那是你不屑的,还是未曾珍惜就转瞬而逝的?
为你,千千万万遍。遍体磷伤却还是会义无反顾,也许这就是人生,人生不只做值得的事,还会去做做真正想做的事。
思绪被打断,孩童手中的一只风筝挣开束缚,向悠然的天空飞去,孩子们惊喜地尖叫,疏松开手脚,追向那个,风吹去的地方。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200字四
为你,千千万万遍。风筝?!放风筝,追风筝。两个男孩的故事由此开始,由此结束。
风筝,就是两个男人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追求,追求的方式也大相径庭,所表现的灵魂也天壤之别。风筝可以归纳为3+1,直接而分明。
1、童年,真挚的风筝。少爷阿米尔和他的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的画面一出现,让人不禁感叹,虽然身份有别,但是少年时的友谊充满力量,干净而持久!这大概就是友谊的光芒。其实,哈桑的勇敢、果断、直接、忠诚、“为你千千万万遍”,是忠于这份友谊,而不是身份。“如果我让你吃泥巴,你会吃吗?”“如果你要求,我会的。不过我怀疑,你是否会让我这么做。你会吗,阿米尔少爷?”。童年的心这种反问,是为了得到同样的友谊。
但是,在追风筝中面对暴力,阿米尔选择了逃避,并且一步步将自己沦陷。孱弱的他没胆量阻止阿塞夫的暴行,自私的他也不情愿跳出来让哈桑把那个蓝风筝让给阿塞夫。同时,他内心是挣扎的,内疚的,还是不值得?所以选择了栽赃,希望将自己的内疚远远抛出去。
但是,我相信,阿米尔的内心是善良的,是少年好胜,是希望赢得冠军,是为了得到父亲的赞赏,战胜了自己的自责和内疚,做了一个错误的、不断折磨自己多年的错误的决定。谁的童年不是如此呢?
这都是少年友谊最真挚的风筝。
2、成长,责任的风筝。面对战争,阿米尔和父亲偷渡到美国,二十六年,或许,往事已淡,亏欠已忘。他也有了自己的家庭、事业起色、父亲去世…希望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承担起丈夫的责任;希望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开始写作。哈桑选择守护故居,在他心里,那是他应该永远守护的地方,他心中的阿米尔永远在那里。直到最后,不惜为了守护那个空院子,付出生命。守护就是责任,大于一切。
两个人,都是为自己所坚持的事情负责,付出自己的努力,做认为值得做的事情。这是成长责任的风筝。
3、救赎,救赎的风筝。往事会不自觉的爬上来。亏欠、内疚,从来就是一道很难愈合的伤疤。
陌生的来信,多年的伤疤重新揭开,原来那些伤疤从没痊愈过,只不过是暂时隐藏。阿米尔得知事情真相,原来两个人是亲兄弟,被战乱留在阿富汗的是自己的亲侄子。
“那里有你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这是抚平伤疤、不再内疚的唯一出路。少年友谊风筝的往事再次袭来,经过了内心斗争,艰辛的过程,救亲侄子回到美国。完成自我救赎或是仿佛已经完成了自我救赎。这是救赎的风筝。但是,其实,原来这些都不重要。
4、希望,微笑的风筝。原来,如何对待自己的亲侄子才是真正的救赎。在一次次的努力后,在一次的追风筝的比赛中,阿米尔对自己说,“为你,千千万万遍。”他终于在二十六年以后,对自己曾经的玩伴,说出了同样的话。
这才是最后的自我救赎,但这仅仅是一个好的开始。只是一个微笑,就如第一片雪花的融化,是一个无限的希望。我追,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大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这才是真正的风筝,希望的风筝,一直追寻的风筝…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200字五
沉下心来读书的开始。
深入思考的开始。
不得不承认,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几乎对读书丧失了兴趣。经常是拿起一本书,放下。看起来,我与书无缘了。
但总会有一个转折点的。当我看到《追风筝的人》这个书名,引发了我无限的联想。又看到它的封面——黄昏的天空。层层斑斓彩云中有一片通透的蔚蓝天空,仿佛把人带到更深更广远的世界。一只拖着长长尾巴的风筝在余晖中翩翩起舞。这是一个梦啊!因为一个书名,因为一个梦境,我买下了它。而事实证明我这次的决定是对的。
然而有一点我错了。这不是什么童话故事,也并非喜剧。
故事的开始,在阿富汗。说起这个我们的邻国,并不是一个太平世界。我们总会把它与塔利班、战争、难民、死亡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想起的总会是一张张狰狞的脸、惊恐的脸,没有轻松,更不会有笑容。就是战争,进一步推动了悲剧的发生。
似乎一切都是注定的。阿米尔和哈桑,是一对从小一起长大的主仆,或者说伙伴。阿米尔少爷会说的第一个词是爸爸,而哈桑会说的第一个词是阿米尔。那将是他们一生最重要人的名字。阿米尔为了得到爸爸全部的爱,不惜陷害哈桑一家;哈桑为了自己的主人,受尽耻辱,最终奉献出生命。
是阿米尔错了吗?他胆小、懦弱、自私,看到哈桑被阿塞夫一群人欺负,却佯装不知道。但他在逃跑的那一刻,心里是多么复杂。最终他确定“为了赢回爸爸,也许哈桑只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使我必须宰割的羔羊。。。。。。他只是个哈扎拉人,不是吗?”事实不是这样的,哈桑还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亲弟弟。然而这个被爸爸一生深埋的秘密揭开时,哈桑已经死在塔利班的枪下。
是哈桑错了吗?当我们读完这本小说,无不为他的不幸所悲伤,为他的忠诚、纯真、善良所感动。但经历了一系列事情,看到主人对他的态度,哈桑还会认为这一切值得吗?他为什么还要一次次的献身?难道他也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低贱的仆人吗?还是为了朋友阿米尔,他情愿付出一切,我们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无论是阿米尔还是哈桑,都没有错,他们原本都是纯真善良的孩子。因为种族,使他们有了高低贵贱之分,被逼向世界的两极。
这个故事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他向我们再一次发出最深的呐喊:
我们要和平!我们要平等!
如果作者仅仅是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曲折的故事情节,那它就太平凡了。故事的精彩在于它细腻的景物和心理描写,每个细节都值得去细细品味。还不只是这样,通过阿米尔的视角和内心独白,我们看到他的世界。每一次聚焦都是那么精准,就像自己亲眼所见。我竟产生这样的想法,我可以拿它来拍一部电影了。
“为你,千千万万遍。”我听见自己说。
然后我转过身,我追。
他只是一个微笑,没有别的了。他没有让所有事情恢复正常。他没有让任何事情恢复正常。只是一个微笑,一件小小的事情,像是树林中的一片叶子,在惊鸟的飞起中晃动着。
但我会迎接它,张开双臂。因为每逢春天到来,它总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许我刚刚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
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
我追。
结果,阿米尔解脱了,在二十六年的的挣扎折磨之后。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幸福的结局。
然而对我来说,还没有结束。我会记得这本书,反复回味着其中闪烁着的人性的光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