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度面对面读后感范文九篇
《中国制度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2020》是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著的通俗理论读物,于2020年7月首次出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制度面对面读后感范文十篇,欢迎大家阅读和采纳,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制度面对面读后感范文一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比较也才能有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需要从历史经验和现实比较中获得深刻启迪。
无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如何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来解决执政后的一系列问题,走什么样的建设和发展道路,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人既不照搬英美模式,也不照搬苏联模式,而是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出了一条全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与开拓,是以重新恢复和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前提和起点的。而要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正是由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逻辑起点,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党对世界格局新变化作出了正确判断,得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结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方位作出了正确判断,得出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结论。这样的判断和结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理论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就在于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正是在这一基点上,我们完全有理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们党成功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成功开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我们党成功解决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正是在这一基点上,我们完全有理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其本质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突出体现在:其一,人民作为国家和社会主人的地位和权利的实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奠定了根本基础;其二,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调动与发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三,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与实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运行的根本价值取向;其四,人民得到实惠、人民高兴满意,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根本动力。正是由于具体而真实地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具有了旺盛的内在生命力和强大的持续发展力。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中国制度面对面读后感范文二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自觉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党的组织建设,结合新的实际推进改革创新,使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为我们把准新时代组织工作的“时代脉动”,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
把脉时代、引领时代,掌舵组织工作“航向”。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正处在百年未有之世界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关隘”。担当新时代新使命,就要把脉时代、引领时代,牢牢把准组织工作“航向”。伟大时代产生伟大理论,伟大理论引领伟大时代。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课题,原原本本读原著、悟原理,从理论与实践、国际与国内、历史与现实的关联中交换、比较、反复,把准组织工作的新时代坐标,掌握解决难题的“金钥匙”。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要把提升政治站位作为谋划推进组织工作的第一原则,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以组织工作的坚强有力统筹推进“四个伟大”,在融入时代洪流中凝练组工精神新内涵,挺起组织工作新担当。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要顺应干部群众的新期盼、时代发展的新节拍,在融入大局中精准施策、在服务大局中精准落地,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铸就组织工作新格局,拓展组织工作新境界,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尊重规律、运用规律,把准组织工作“航线”。
认识规律、尊重规律、把握规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把握组织工作的内在规律,自觉按规律办事,把准组织工作“航线”,才能尽量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避开前进路上的“暗礁”“险滩”。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是做好组织工作的根本遵循。要深刻领会、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一以贯之落实到组织体系建设和干部、人才工作中,贯穿于组织工作的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确保组织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要勤于“解剖麻雀”,扑下身子与党员干部群众掏“心窝子”,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与干部面对面交流,掌握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调查研究的“十月怀胎”保障决策政策“一朝分娩”的科学性规范性。“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要适应新的形势和挑战,强化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和辩证思维,增强组织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提高谋划工作、制定政策、推进落实的质量,提高党的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知常明变、守正出新,提升组织工作“航速”。
守正创新,笃行致远。解放思想是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是组织部门一以贯之的传家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要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永恒课题、终身课题,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把党的初心、党的使命铭刻于心,以最彻底的奉献精神、最无畏的斗争精神勇于创造、无私奉献。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始终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把影响和制约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的问题找实、找准、找到位,用创新的胆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举措,把落点校准、措施抓实、工作推深,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组织工作创新发展。基层是创新的摇篮,实践是创新的源泉。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创新的“主战场”,主动到任务多、困难大、矛盾重重的地方去,经常到挑战多、工作难、问题交织的地方去,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取经”,碰撞创新火花,启迪创新思维,寻求创新路径,解决工作难题,以组织工作的坚强有力,更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引领新时代发展。
99年来,我们党栉风沐雨、历经坎坷,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组织严密是重要保证。把准新时代组织工作的“时代脉动”,不断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就一定能够以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搬掉所有横亘在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引领“中华号”巨轮行稳致远。
中国制度面对面读后感范文三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文中鲜明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
在硝烟弥漫的年代,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军阀混战,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犹如黑暗中的一轮明月,照亮前行的道路。从此以后,“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新阶段。99年栉风沐雨,99载春华秋实,正是靠着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艰苦奋斗、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伟大精神,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战新冠,应对和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书写了一部自强不息、感人至深、大气磅礴的壮丽诗篇。
我们深刻体会到: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一路走来,我们不知爬了多少坡、过了多少坎、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克服了多少艰难险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神州飞天、嫦娥探月、蛟龙潜水、高铁飞驰,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居有所乐,民生福祉大幅提升;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从1921到2020,从50多到9000多万,我们的队伍日益庞大,前进的道路更加坚定,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我们深刻意识到:众星捧月月更明,月星相依共辉映。如今“六合同风,九州共贯”,这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结果,亦是人民拥护、“众星捧月”的结果。国家的强大与人民的拥护始终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时刻牢记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真正地深入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沉下身子、放下架子,走到村落里,深入百姓家,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共商共建共担共识,以真心换真情,以初心换民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还有太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跨越。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相统一,以“月星相依”之势汇聚民意民智、凝聚民心民力,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
中国制度面对面读后感范文四
坚定制度自信,是要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正是基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自我革命,勇于创新,勇于变革,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能够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同时带领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在不断的完善。
实践在发展,时代在变化,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格局正在进行深度调整,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面临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军事安全、网络安全问题更加突出,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任务更加艰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要与时俱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关乎中华民族命运的方向问题,是根本问题,是不能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则是社会主义方向的大前提下要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际、符合人民利益与诉求的。因此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让制度红利带给人民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在当代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辉煌前景的具体路径。
中国制度面对面读后感范文五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要做到四个坚持。着重强调我们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样要彰显和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
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加强党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注,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展示出卓越的领导力。党中央及时制定疫情防控方针政策,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向湖北派出中央指导组,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在疫情面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展现出坚定的政治决心,出色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等,充分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独特政治优势。
面对疫情防控的复杂形势,只有进一步彰显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才可能取得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统一领导、统一行动。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请示报告制度,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做到令行禁止,坚定不移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中国制度面对面读后感范文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切为了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中国革命是依靠人民战争取得胜利的,中国的建设和改革也是依靠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取得成功的。我们要取得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同样要彰显和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优势。
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抓好头等大事。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只有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当作当前头等大事,彰显出鲜明的人民立场和为民情怀。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我们必须进行的一场严峻斗争。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从践行初心和使命的高度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以防控工作成效来检验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
必须坚持一切依靠人民,构筑人民防线。这段时间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指示要求,各级党组织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一座座防控坚强堡垒,密布起一道道防控严密防线,这是我们最深厚的力量基础。面对复杂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彰显和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优势,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中国制度面对面读后感范文七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在6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举行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把党和国家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记在心中、落实在心动上,主动进行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治理能力,为打造一支站位准、业务精、水平高、能力强的新时代干部队伍贡献一份力量。
在思想淬炼中学知识、打基础,增强“内动力”。思想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作水平的高低。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知识作为自己成长路上的必修课,主动学、坚持学、系统学、联系实际学,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与精神特质,用行动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制度。当遇到理解不透、琢磨不懂的理论知识或是政策文件,要及时向前辈、领导请教、学习,让思想进行碰撞,这样才能擦出理论的“火花”,达到互学互进的目的。要善于利用现有的学习软件平台,比如学习强国、干部网络学院,把自己看到和听到的结合起来,进一步加深对理论思想的认识和见解,从自身增强“内动力”。
在政治历练中把方向、找定位,增强“推动力”。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首先要把好政治方向、找准政治站位,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落细落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员干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不懈奋斗。坚决不做“懒官、庸官”,不辜负组织的悉心栽培和群众的热切期盼,时刻严明政治纪律,杜绝“七个有之”,全面扛起建成美丽中国的政治责任和建设秀美乡村时代使命。
在实践锻炼中长才干、练本领,增强“战斗力”。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新时代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能够沉得下去、弯得下腰、守得住心,不断提升自身的“战斗力”。主动深入到基层一线,到改革发展最前沿、脱贫攻坚最前线蹲蹲苗、练练胆,和群众面对面、心交心,在解决问题和应对突发紧急情况中练心性、练本领、练才干,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收获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尤其是在当前,三大攻坚战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奋战在一线的党员干部要沉住气、绷紧弦、蓄满力,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赢战役誓不松劲的紧迫感、责任感,站好最后一班岗,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在专业训练中拓视野、学技能,增强“执行力”。近年来,各级组织都在深入开展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让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拓宽了思路,学到了专业知识,也掌握了不少技能,推动工作更加快捷高效执行到位。要持续丰富党员教育培训内容,以拓宽知识面、增强专业技能为原则,增加一些科技、人文等其他文化知识的培训。采取一些创新性的培训方式,强化实践锻炼,以实际案例、经典事例为课题,分析现象、剖析原因、提出举措,让党员干部看得明白、听得进去、学得扎实,切实用真心去接受教育培训,努力提升自己,进一步提升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力。
提升治理能力是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增强“四力”为着力点,主动进行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学习、完善、充实自己,提升治理能力,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国制度面对面读后感范文八
改革开放使中国真正地活跃起来、发展起来、繁荣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与经验,归根到底,是由于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90多年的长期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起来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把当代中国引向光明未来的唯一正确道路。正是沿着这条光明大道,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解放与发展,社会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成就斐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实现了历史性跃升,我国正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形象站到世界舞台的中心。实践有力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引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体系。正是在这一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中和指引下,我们党领导人民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既不为任何风险所惧,又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成功地探索、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有力证明,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没有别的什么理论,能够指导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相兼顾、民主与集中相结合、活力与秩序相统一、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相促进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正是坚持这一社会制度,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与发挥,我国的繁荣发展获得了持久活力和坚实根基。实践有力证明,只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才能为强国富民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
中国制度面对面读后感范文九
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法律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经过长期努力,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社会政治生活各个领域和立法、司法、执政、行政各个环节均实现了有法可依,人权状况不断改善,人民民主制度有了可靠的法律保障。十八大进一步要求,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我们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经济基础。党的十八大重申,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是党的十八大对基本经济制度的郑重宣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日臻完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从而使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完善,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更为重要的是,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根本保障的自信。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等四重考验和“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重危险叠加在一起的严峻性,充分认识到“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始终自觉地坚持巩固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坚持创新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领域的程序化、规范化与制度化,注重将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始终。
中国制度面对面读后感范文九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