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仲夏夜之梦》名著小说读后感七篇

时间: 马绍4595 分享

或许你知道,《仲夏夜之梦》是一部富有浪漫色彩的喜剧,讲述了一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仲夏夜之梦》名著小说读后感七篇,衷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仲夏夜之梦》名著小说读后感篇1

古有陆游的“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李若蝉的“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今有普希金的“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还有列夫托尔斯泰的“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我这次要为大家推荐的是:《仲夏夜之梦》。

《仲夏夜之梦》是威廉·莎士比亚青春时代最后一部也是最为成熟的喜剧作品,同时也是威廉·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喜剧之一。

夜之梦,花之惑。

它讲述了一个唯美的童话故事:仲夏葱郁的森林里,柔美浪漫的月光下,仙子在花丛中轻舞。赫米娅和拉山德、海丽娜与狄米特律斯,因为不如意的婚恋双双来到这儿。他们几经波折,最后在仙王的帮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个故事讲述了两对恋人的悲欢离合。当然,比起郝米娅,海丽娜对恋人的爱慕则表现得更为大胆、直露、热烈:

当海丽娜向狄米特律斯告知拉山德和郝米娅私奔的消息,并跟随他来到森林时,她却还是没有得到她想要的,反而要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代价。狄米特律斯更加的讨厌她,让她“滚开”,海丽娜却说:“是你吸引我来的,你这硬心肠的磁石!可是你所吸引的却不是铁,因为我的心像钢一样坚贞。要是你去掉你的吸引力,那么我也就没有力量再跟着你了。”足以见得海丽娜的坚贞。

当狄米特律斯厌恶地说:“不要过分惹起我的厌恨吧;我一看见你就头痛。”海丽娜只是说:“可是我不看见你就心痛。”一字一句,无不显示着海丽娜的痴情。

当狄米特律斯对海丽娜的默默温情依然熟视无睹,甚至产生了要海丽娜任凭处置时,她仍然倔强地回答道:“最凶恶的野兽也不像你那样残酷。”

糊涂与理智在作者对海丽娜的描写中得以凸现,使她的形象更为鲜明、可爱。

可书中一个小插曲却让我深思:一滴草汁真的能扭曲人的情感么?

或许,这终究只是个故事。

《仲夏夜之梦》名著小说读后感篇2

对于莎士比亚来说,他的悲剧似乎比喜剧更加有名,但是对于我来说还是喜欢从高兴开始。

莎士比亚可以算是有史以来世界上出色的戏剧家。就当我翻开《仲夏夜之梦》时。印象是打开了一部悲剧。但好像的所有的高兴似乎是在悲剧之后才能诞生,余秋雨说过真正伟大的不是悲剧,也不是喜剧,而是那些悲喜剧,让人留着眼泪血含着笑读完。就这点而言欧亨利似乎更像,但是他那是短小说,比起莎士比亚的戏剧要逊色许多,一开始就看到了一对夫女的争执赫蜜雅,赫蜜雅(下简称赫)一心要跟莱珊德共同捍卫自己的爱情,可他封建的父亲伊(简称)执意要让他嫁给小贵族第米特律。对于赫对自己爱情的诠释。父亲找到了希修斯大公,来辩解。留给这对情侣的只有无情的雅典法律。

他说:

你的父亲对于你应当是一尊,神明;你的美貌是他给与的,你就像在他手中捏成的一块蜡像,他可以保全你,也可以毁灭你。狄米特律斯是一个很好的绅士呢。

但是赫辩解道:

我情愿这样开、这样谢,这样自生自灭,殿下,也不能把我宝贵的贞操奉献给什麼主人——假使他的主权我的灵魂怎麼也不愿承认。

幼稚的赫就这样最好了最坏的准备——披上尼姑的道服,终生幽闭在阴沉的庵院中,向着凄,凉寂寞的明月唱着暗淡的圣歌,做一个孤寂的修道女了此一生。

可是他全然不懂如何去评价一个人的好坏。这似乎也适应现在的格局。好些女孩子,被一个人花言巧语几句就准本以身相许,这种冲动真的很可怕。巧言令色鲜已仁。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几句花眼就值得你们如此的投入,以致将一生相许,不知他们是否看到了在花言的背后那个角落里的阴笑。当冲动平静,心情安详以后,我们可能会发现昨天的自己是多么的愚蠢,差点误了自己,真的生命属于自己,为何不多给生命一些时间去思考,少一些冲动,多一些思考,答案让你满意的。

赫就这样准备和莱,游走天下,浪迹天涯。

《仲夏夜之梦》名著小说读后感篇3

《仲夏夜之梦》一个如梦如幻的名字,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青春时代最为成熟的喜剧作品,同时也是威廉·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喜剧之一。它讲述了一个笑料百出、喜剧意味极为浓郁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将现实和幻想、人间和仙境、精灵和世人同时呈现眼前,呈现出了一幕幕浪漫的人间喜剧,故事中快乐的人们和精灵们品尝着他们自酿的生活美酒,也让读者品尝了一杯生活的美酒。

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看完文章后的感受:

通过查找资料发现,此剧约在1595-1596年间完成,虽然可能只是为一般大众而写的通俗剧,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是因应某节庆或某贵族婚礼而写就演出,所以充满希望和欢娱气氛。现代历法的仲夏指的是六月二十四日,但剧中提及五月节庆,所以故事发生的时间可能在五月。在早期,只有夏秋冬三个季节,夏天包含春天,所以仲夏便落在五月初,但确切的时间背景,莎士比亚在文中并没有明白点出。

整个故事从始至终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在欢乐、轻快的节奏中,反映出莎士比亚对婚姻和爱情的深刻思考,这也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高扬人文主义的本质反映,承认人性的正常需要,歌颂和赞美俗世的庸常幸福生活,在这部《仲夏夜之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和明显。

主人公拉山德和郝米娅面对严密的清规戒律,誓死追求并捍卫自己的坚贞爱情,就是形象反映;同样,仙王奥布朗虽然怪罪自己的仙后提泰妮娅,并指派心腹侍从迫克对提泰妮娅进行恶作剧,但他最终还是原谅了自己的仙后,同样也是这一思想的反映和映照。它所包含的,只是纯净的快乐,仿佛是一部戏剧的狂欢,中间也掠过一丝爱情所固有的烦恼,但亦是加以欢乐化、喜剧化的。

仲夏夜之“梦”属于预示的梦,梦醒后,恋情圆满成双,好友重修旧好,死罪撤销。但仲夏夜之“梦”又不是真正的梦,梦醒后之所以圆满,乃是因为精灵从中介入。所以剧终时,剧中人才会告诉读者,如果本剧显得似是而非、不合情理,那就当看戏是做梦,就把整出戏看作是一场梦吧。在莎士比亚《仲夏夜之夜》这样的喜剧作品中,对人性光明面或可笑处都剖析在读者眼前。这些题材虽说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莎士比亚却像阅尽人间冷暖似的,道尽人性的自私、阴险、野心、毅力、亲情、爱情等。他剧情安排上,常选择吸引读者的结构,即使其中充满不少不合理之处,但就是这些安排使我们大笑愉悦。这就是为西方文学做出巨大贡献的莎士比亚!

《仲夏夜之梦》名著小说读后感篇4

《仲夏夜之梦》是英威廉·莎士比亚青春时代最为成熟,也最著名的喜剧之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由于先人和精灵的加盟而更添传奇浪漫色彩。提起莎士比亚,他的世界似乎已被悲剧填满。

这是一幕讲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有两个男青年拉山德、狄米特律斯同时爱上了女青年郝米娅,而郝米娅恋着拉山德,她的好友海丽娜又恋着狄米特律斯。由此也引发了一幕幕的跌宕起伏。而在这个故事中,最具戏剧性的情节恐怕要数仙后在魔汁的作用下与一个闯入林中的织工荒唐的“相爱”。而这一切都取决于魔汁的威力、仙王的旨意和小精灵迫克的顽皮。后来也正是按着仙王的旨意,魔力得以解除、情人终成眷属、仙人和好如初,仙界、人间复归太平。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剧作家,诗人,被广泛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家。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至今世界上的人没有一个作家的名能够真正与他媲美——他所写的剧本在众多国家上演,长盛不衰,并被译到世界各地,为众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喜爱。曾经英国简。奥斯汀曾这样评价莎士比亚,这他创作的思想和美如此广受传播,而俯括即是,令人出于本能与之亲近。而德国歌德这样评价,莎士比亚对人性已经从一切方向上,在一切深度和高度上都发挥的淋漓尽致,对于后期的作家来说,基本上再无可做的事了。只要认真欣赏莎士比亚所描述的这些,意识到这些不可测、不可及的美善的存在,谁还有胆量提笔写作呢?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拉山德和赫米娅、狄米特律斯、海丽娜这两对恋人,故事的大概地点在雅典及附近的森林。

在读这本书的同时我也收集到了很多的经典台词,另一方面也体现着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如:真正的爱情所走的道路永远是崎岖多阻。

既然真心的恋人们永远要受磨折似乎已是一条命运的定律。那么让我们练习着忍耐吧;因为这些磨折正和忆念、幻梦、叹息、希望和哭泣一样,都是可怜的爱情缺不了的随从者。

在诚惶诚恐地,忠诚地为表达出来的意味,并不少于一条娓娓动听地辩舌和无所忌惮的口才……照我所能观察到的,无言的纯朴,所表达的情感,才是最丰富的。

提起莎士比亚,他的世界似乎已被悲剧填满。但在《仲夏夜之梦》中,莎翁也让我们沾了沾幸福的滋味。

这是一幕讲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这部戏剧没有什么深远的社会意义与内涵。它所包含的,只是纯净的快乐,仿佛是一部戏剧的狂欢,中间也掠过一丝爱情所固有的烦恼,但亦是加以欢乐化、喜剧化的。

《仲夏夜之梦》名著小说读后感篇5

莎翁的剧作从来都是被世人所津津乐道的,可越是如此经典的东西,越是拉远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这就是为什么经典虽好,但往往是普通民众“略”过的东西。

想想曹雪芹,列夫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鲁迅等享誉世界的名家们。人人都知道他们的作品是经历大浪淘沙流传下来的,可其实,很多普通人是不大读,或者读不懂。大家都知道他们的作品很好,是享誉世界的经典,可就是读不懂。

今天,去图书馆本来想找的是李健吾的一些评论集,可当穿越鲁迅专柜时,看到世界文豪专区,我驻足停留了,翻到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因为《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早在高中的时候就看过了,但是最后我的目光,居然是聚焦在《仲夏夜之梦》,这部巨作之上。其实,我与《仲夏夜之梦》的缘分以前就有了,记得是初中,申请QQ号的时候,我将自己的昵称定为了仲夏夜之星,不过我那时候对文学很茫然,我是因为《放羊的星星》才起的这个昵称。

偶然在课堂上听到语文老师讲解文学常识的时候,听到莎翁的四大喜剧中有《仲夏夜之梦》这部剧,我心里有点莫名的开心。碍于当时条件的艰辛,没有办法读到,时隔四年,终于在大学的图书馆,看到了它。当我打开它,细细品读时说真的,如果不是知道他是莎翁剧的前提之下,读完以后,感觉就是一个很普通的故事,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感触什么的,也许是翻译的问题,也许是我的艺术欣赏力还没有到达一定高度。所以,我觉得无法读出,这部经典的经典之处到底在哪里?就是感觉他讲了一个远古的纯美爱情故事,当然还有一些什么压迫呀都有,但我觉得就是,跟现在一些雷人的桥段都很相似呀。

文中男女主人公在一场梦中情人发生转移,看这段,我觉得啼笑皆非,感觉莫名其妙,男女主和男二女二都很莫名其妙,互相之间误会迭出,他们互相之间都觉得莫名其妙,互相指责。这场梦最终结束了,一切回到原点,结局是男女主继续相爱,男二女二也相爱。

结局是美好的,可是我真的没有读出,特殊的味道,应该还是欣赏力不够吧?

《仲夏夜之梦》名著小说读后感篇6

“仲夏夜”给人第一感觉就是有些暧昧气息抑或是透露着浪漫和飘渺感觉的词汇。去网上查,关于仲夏是指夏季的第二个月,因为处在夏季之中,所以称仲夏。而仲夏夜就是农历五月的一个晚上,今年的__月__号晚即是仲夏之夜。

莎士比亚有诸多的作品,之所以选择《仲夏夜之梦》这部喜剧只是源于一些情结。简简单单的情结就能决定很多的东西。仲夏夜很简单,简单的人物,简单的对白,简单的快乐,简单的幽默。以个人的看法,只是将仲夏夜看作一部滑稽又可笑,温暖又甜蜜的戏剧。并且,只有将《仲夏夜之梦》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时,它那些在托斯卡纳的迷人景色,山花烂漫,精灵出没的神秘森林,独特的场景布置,它的精彩才是剧本中所无法比拟,并且让人能感同身受融入的作品。

在第一场戏中,首先进入的就是社会,家族权势高压下的场景,如果不遵循父令则有权自行判处女儿死刑。给人初印象便是压抑和悲剧色彩的袭入。然而,随着剧情的逐渐递进,随着场景的转换,情节愈加有趣,心情愈加放开,整部戏的气氛也转变得轻松,“乱点鸳鸯谱”的故事,小闹剧,精灵们的嬉戏,莎士比亚难得的一部喜剧混合这神奇般童话味的角色和故事,不得不让人轻松又快乐。最精彩之处莫过于第三幕,因为就在第三幕,矛盾开始展现,在眼中滴入魔液的Lysander睁眼看到的第一个人是Helena,Helena吃惊于Lysander居然爱上自己。Lysander说:“我一点也不爱她,对我而言,她只是只乌鸦,而你是只白鸽”从这里开始,戏剧开始有所起伏,魔液所起到的作用达到荒诞可笑的目的:精灵皇后爱上了一头驴,原本彼此相爱的2对情人到错综复杂的关系,Hermia与Helena从好朋友到相互不理解,这一切在最终有了圆满结局后就真的像是夏夜里的一场梦,让人无法去信服。

剧本名之所以叫做为“梦”也就是因为剧情的发展太过于奇幻与迷乱。从4个青年彼此相爱,到相互间复杂的痴恋以及彼此间仇恨的出现。再到仙后爱上蠢笨的小驴。自从“魔汁”这个奇特的东西出现后,整个故事就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魔汁”的神力让人觉得太像梦境,后来又按着仙王的旨意,魔力又得以解除、情人终成眷属、仙人和好如初,仙界、人间复归太平。强烈的幻想融入戏剧性的情节,这些乱七八糟的变化到最后又化成平静又美满的大好结局。整部戏剧至始至终就犹如梦境般萦绕在人心头,在剧末,Puck的确也说了:如果任何人为这小精灵恶作剧的故事而生气的话,那就把它当作睡觉时的奇幻梦境吧!同时我希望没有人会对这一个美丽且无害的仲夏夜之梦仍然生著气。的确,虽然都是精灵在从中捣鬼,有点荒诞有点可笑有点无奈。但是就是因为这样一场梦幻般的恶作剧,成就了完满的爱情,在好事多磨的路上。《仲夏夜之梦》却磨得很快乐很轻松,最后以一场盛大的欢歌舞会结束。当然,书中诸如小仙们与织工之间的“调侃”以及穿插在书中的滑稽戏剧等,无一不是幻想、诗意与机敏的结晶,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往返。最幻不过梦,最美不过情。正如生活一样,爱是悲剧,也是喜剧,是梦与情的遇合。

《仲夏夜之梦》名著小说读后感篇7

我特意去搜了它的英文名:AMidsummerNight'sDream。不知为何,读起来没有那么美。

关于夏夜,我想起辛弃疾的诗:“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寥寥几句,写了清风明月、鹊惊蝉鸣。一闭眼,仿佛听到稻香与蛙声,宁静的夏夜在脑海浮现,这首诗就像一幅画。

而莎士比亚描写的夏夜,则是另一个奇幻的世界,朦胧又浪漫。莎士比亚写:夏夜的森林里,有一处茴香盛开的水滩,长满了樱草与紫罗兰,还有金银花和野蔷薇;美人鱼骑在海豚背上唱歌,星星听入迷了,疯狂地跳出他们的轨道;丘比特手持弓箭,在冷月和地球之间飞翔;仙王仙后环绕地球,追随夜的踪影,速度快过了明月的光流;乳白色小花因为爱情的创伤(中了丘比特之箭),被染成紫色。谁的眼皮沾上这汁液,醒来后,第一眼无论看到什么人,都会疯狂地爱上她……

这些文字,在莎翁的笔下,仿佛都有了魔力,如同辛弃疾的诗,美丽如画。《仲夏夜之梦》在后世激发了很多画家的创作灵感。乔舒亚。雷诺兹和弗朗西斯。丹比等画家的画作里,调皮的小精灵,月光下起舞的仙人,看着美轮美奂,就像莎士比亚的文字所表达的一样。

曾经有人问海明威,谁是你的文学前辈?他举了很多作家,马克吐温、福楼拜、司汤达、莎士比亚等等。令人惊奇的是,他还列举了不少画家,诸如塞尚、高更、梵高。海明威说,“我从画家身上学习写作,与从作家身上学习写作同样多”。确实,我读过《老人与海》,单单这名字,不就是一幅画吗?

由此说来,文学与绘画、甚至与音乐,都有相通之处,因为他们都在追求与表达“美”的意境——这一点可能跨越文化,也不限地域。

最后说一说,《仲夏夜之梦》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剧中剧。

一群裁缝、木匠、织工、补锅匠和修风箱的人临时组成剧团,在公爵的婚礼中上演一出喜剧。剧名就叫《最可悲的喜剧,以及皮拉莫斯和提斯柏的最残酷的死》。“悲哀的喜剧”,这不就像“让人笑着看完的悲剧”,不就像“冗长的短戏“,不就像“灼热的冰”、“发烧的雪”,显得矛盾而有趣吗?

说起这伙人的表演,你可以说愚蠢,也可以说质朴。公爵府里掌管戏剧的官员说,“全剧之中,没有一个字用得恰当,没有一个演员支配得恰如其分,那本戏很悲哀”。具体的表演我就不赘述了,总之是笨拙好笑的表演。

这出戏让我想起,最近在论坛上看到一话题:你人生中有哪些沉痛的领悟?有网友留言:“如果别人说,饭就做好了,等下在这吃。千万别当真,人家只是客套一下。”有人回复他:“想问问,在懂得这个道理之前,你已经在别人家吃了多少饭?”这些网友真是皮,把我看乐了。

而这一戏谑的剧中剧,也给了我这样类似的欢乐。我喜欢看到,沉重的话题被无厘头化解。公爵想必也有同感,他说,“这出粗劣的戏剧却使我们不觉间打发了冗长的时间”。

莎士比亚的剧我看过几部,目前最爱《仲夏夜之梦》,喜欢其浪漫与戏谑,喜欢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美。

16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