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大全5篇

时间: 晓铭0 分享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给大家整理《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大全1

前段时间读了《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 数学教育》这本书,感想很多,收获很大,很多疑惑豁然开朗,一时之间,无法描述,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一名教师,应以平和的心态从事教育工作,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以苛刻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工作,永远都要牢牢记住,“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从事教师这门工作,必须勤勤恳恳,不容懈怠,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以这101条建议,来提醒自己。

这学期刚好我们也对数学情境化活动进行了一定的讨论研究,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景中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尤其是我们小班段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由活动的愿望强烈。他们的认知范围在扩大但此时他们心中的概念是具体的,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只有那些生动、有趣、形象的材料才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只有使幼儿形成的知识体系与情景融洽,才能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主参与活动的欲望,并在主动活动中促进思维的发展。

书中指出“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知识的来源”。幼儿数学教育不仅要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活动,更要通过日常生活活动来进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无时无刻不在与数学打着交道,数学教学对幼儿的生活有着独特的影响。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我们注意引导他们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让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确,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毫无不在,数学教学对幼儿的生活有着独特的影响。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注意引导孩子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开展随机的数学教育活动。比如孩子来园后,利用晨间谈话时间,引导幼儿来看看今天来了多少小朋友,男孩子有多少人,女孩子有多少人,通过统计增强了幼儿的数学运用意识;幼儿进餐时,我利用分餐活动引导他们去发现众多的一一对应关系;玩水游戏时,我为幼儿提供不同形状的器具,引导他们感知容量的守恒;幼儿整理玩具时,启发幼儿按形状、颜色、类别分类摆放等等,幼儿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数的概念。幼儿生活的环境中无时不存在着数学知识,无处不存在着数学内容,我们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将幼儿零碎的数学经验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具有严密逻辑的数学知识,促进幼儿思维完整的发展。在家里让家长朋友引导幼儿数一数家里有多少人;说一说自己鞋子的号码、体重、身高,家里的电话号码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字及其作用;看一看日历,感知月、日的顺序,知道昨天、今天、明天是几月几日……

书中建议“数学教育与其它领域的渗透”。是呀,知识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是不可分割的,尤其是对幼儿来说,对他们进行各种知识教育都是粗浅的基本知识,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各领域教育对数学教育起到补充和促进作用,让幼儿不但能从其他领域中习得数学概念与技能,或从数学领域中习得其他各领域的重要概念,而且也能运用数学其他领域,或在数学中运用其他领域知识。比如:在艺术领域中渗透数学教育:其实在艺术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内容,使幼儿在音乐声中放松心情,以愉悦的情绪接受知识,也同时会感受到事物的数量、形状、空间位置等特征,体验到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其次在语言领域中渗透数学,在有些儿歌,故事等文学作品中就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数学的知识,让幼儿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如:“数宝宝游戏”中,让幼儿根据教师手中的文字及相对应的图画卡片,说出是什么,并用儿歌念出来,(“四”:你拍几呀,我拍四呀,四只小孩坐飞机),可以和同伴一起,边做动作边念儿歌,然后,让幼儿找出“四”相对应的图画配成一对,成为好朋友。还会念“拍手歌”及做出相应的动作。另外,还学会了1~10的数字,以及学会图文一一对应的数学知识。所以说,在语言领域中渗透数学教育,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语言气氛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作为老师的我更应该注重幼儿每一天的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环节,让幼儿在熟悉的情景中有意无意地亲近数学,愉快地步入数学世界,利用幼儿生活经验相贴近的情景去刺激幼儿的数学思维,将幼儿园数学活动与现实生活之间互为整合,使孩子从中获得相关的数学经验,构建数学概念。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大全2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其中有几点印象非常深刻:

一、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可以把教育和教学的所有规律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学生(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当像弹钢琴那样,和谐地实施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每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决不能忽视孩子的个性。一个只在上课时隔着讲台跟学生会面的人是不会了解儿童心灵的。还应该懂得,决不能仅仅把孩子关在“黑板的小世界”里,对于孩子们来说,教室之外的“大自然的世界”是更加美好的。我校的教育理念: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其实也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差异化做出了注解。

做为一个教师,只有师生情感相通,才能在课堂上真正交流。只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甚至是个别教育,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才叫因材施教。师生才能共同感受进步的幸福和享受知识的快乐。

反思: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备教案,读教参,仅仅考虑到大部分孩子的进度和水平,努力保持着教学的一致性。而那些不同的学生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考虑到了吗?“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地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唯其如此,教师在课堂上方才可以“游刃有余”。唯其如此,教师的职业生命方才能够永葆青春。

但怎样才能修练好谈话的艺术呢?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苏氏举了一个颇具经典意义的例子,借那位开课的历史教师之口,提出了“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对于所开之课的直接准备,只用15分钟;而对于这一节课,却又准备了一辈子——这看似矛盾的说法,实际上正突出了读书的重要。“每天不间断地读书”,用一辈子的积淀来准备一节时间有限、内容明确的课,当然会驾轻就熟,厚积而薄发。

反思:1、读书提高内在素质。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

2、读书提高教学水平。知识是需要时时更新的,老的东西总会被淘汰的。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如果教师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知识越丰富,讲起课来内容就越生动有趣,教师的魅力在于通过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的品质:个性、修养、风度、气质、幽默感,对人的尊重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

总之,读书,对于一位热爱教育的老师来说,是如此的必不可少,“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他会自觉地捧起书本,用“学习”和“思考”来不断为自己的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他会深深地懂得,“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也会清醒地认识到,为了“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阅读可以使我们逐渐提升教学素养和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提升自我的内涵和素质,进而提升谈话的艺术。

三、对于学习中的作业,书中认为首先要做好前期工作,尽量减少不该有的错误,让孩子一写就正确。有人认为先让孩子尝试,尝试不成功是没有关系的,孩子能够在一次一次失败中接受教训。但苏霍姆林斯基不这样认为。他说作业批改已经不是目的,只是定期检查便可。这种说法却是让现在一直扎在作业堆里不能自拔的教师们一个很大的启发的。作业固然要改,但要注重效率,讲究方法,让改作业发挥最大的成效才是最重要的。

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学习和反思!我将秉承大师建议中写道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大全3

通过几天的阅读之后,我觉得这本由B.A.苏霍姆林斯基著作,杜殿坤编译的《给教师的建议》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书中这100条朴实但充满现实意义的建议,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聆听的,因为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对你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工作负担十分有效的建议,我看了此书之后,学习并感悟了很多很多。

总体来说这本书是专门面对教师的实用教科书,书中提到了教师怎么处理跟学生的关系、怎么安排自己的教学时间以及怎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等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法,书中所安排的场景跟面对的角色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在碰到的,所以在当作者每提一条建议的时候我就能回想我平时在生活中所碰到的类似的情况及自己的解决方法,在看了整篇的解释之后我又时常在想自己的解决方法到底跟作者的差距在那,我看了之后有什么感悟,我现在要做的又是哪些。书中还提列了许多跟教师的个人习惯有关的话题,比如:教师应当写哪些计划、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应该严格的把握自己的课余时间,尽量别浪费自己宝贵的私人时间,以求在教学上能有个全新的突破,书中许多建议都是根据作者的亲身经历而来的,所以很适合对我们这些年轻教师的教育,因为我们刚踏入这个行业,要走的路还能长,要学习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所以个人觉得这样的好书就好比一本人生的指导书,在漫长的教育路上当我迷失方向的时候我能用他来做我的指明灯,给我正确的解决方法,使自己少走弯路,给自己跟学生一条永远只有前进的路可以走。

具体的来说我感觉这书中的三条建议给我留下了最最深刻的印象,我想在这里提提我的感受和对书中良好建议的领悟,

1、书中的第33条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书中讲到:“在年纪尚轻的时候,应当做些什么,才不至于在老之将至的时候而悔恨呢?”其实要做的事情很多,但首先像书中所说的必须点滴地积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我觉得书中给出看3种类型的书的建议是非常的有效,那具体哪3种书呢?

(1)关于你所学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

(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的书;

(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

俗话说:读一本好书能让自己一辈子受用,我觉得在教书的生涯上这种类型的书都是好书,因为这三种书无论在心理上还是技能和思想上都有了提高,这正是年轻教师最欠缺的,作者在这点上可谓眼光独特,很有可建性。

2、书中的第50条学生负担过重的奥秘在哪里,我们感到许多学生一种不好的做法(我们时常在看到),对于那些作为概括性的东西的本源的材料,本应当加以深入思考的,学生却在背诵它,结果使自己的记忆负担加重,以至在学生的头脑里,连那些为了进一步顺利学习而必须记住的材料,也无法保持,这样必然有事倍功半的结果。那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呢?

书中讲的很明白,那就是正确理解教科书内容的重要性,而不是死记硬背,有些东西理解了效果就远远要好于背的,因为一个从意思上进行了理解,一个只是对文字的理解,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做,我觉的我们应该像书中所指的(我对这点很赞同)让学生知道“理解”的重要性,因为理解了,在碰到相关问题的时候,你的大脑就会很快出现你所想要的一切,所以请教师跟学生们注意在解决问题上理解问题才是关键。3。书中的第77条怎样教会头脑迟钝的学生解应用题,其实像我这样的数学教师时刻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在一道数学题面前,有些学生能很快的把题目做出来,有些学生却不知所措。在这些解不了数学题的学生里我想大概就存在着像这本书中所说的两种情况,一是他没有学会思考,周围世界里的各种事物、现象、依存关系和相互关系,没有成为他的思考源泉。另一种是在他的记忆里一些基本的算式公式、转算关系他都没记住,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对各个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在第一条存在问题的学生,我们就要进行碰到的事情来举列说明,而不是一味的叫他背公式,死记公式;对第二条有问题的学生,我们就要对他细致的进行公式的讲解,让他在理解公式的基础上去记住它,这样学生就能灵活的使用公式了。在这样相对性的解决问题办法上,我们学生的成绩肯定能够更上一个台阶,而需要教师做的是给学生更多自己领悟的空间,在一段时间之后你就能看到学生有了质的飞跃。

书中科学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在各种建议下作者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让每一个教师成为好教师。教师作为学生的启明星还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做,书中的条条框框就是一个很好的规范,让我们记住它,理解它,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秘诀。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大全4

品著作,悟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去了解如何去教学?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给我们阐述了100条建议。其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了教育智慧,内容充实、分析精辟,又结合了生动且详细的案例,深入浅出,启人深思。因此,我将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想。

一、自身素质

每一位教师在走上三尺讲台前都需要具备基本的教师素质。我认为,一是要有广博和精深的科学文化识,这指的是要对自己所授教的学科有丰富的知识和能力储备,以便能够“授业,解惑”。二是要有良好的教育教学素养,也就是说,教师要懂得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来研究儿童的各项表现与行为,以便能够选择最适合孩子们的方法来教授。三是要有对教材的熟悉。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以后需要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其实,我们不光需要熟悉掌握所授年段的教材,其余年段的教材也需要了解。例如,我是一名初中教师,在熟悉掌握初中教材的基础上,我仍有必要去了解小学或是高中的教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加深对自己教学重要性以及有效性的理解,才有利于更好的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承担辅助者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用心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述:“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所以,我们的教师首先要以“爱”开始,用爱去灌溉,去滋养,爱学生,用真诚平等的态度对待,把爱融入到真正的素质教育理念去实践。学会和教学方法相结合,将学生从沉重且乏味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的学习变得简单;学会和学生互相合作,不再一味地宣示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而是懂得去让学生更加个性化地思考,在思考中也个性化地活动,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体会学习的乐趣;学会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把学生引向一个真实、丰富、广阔的生活背景,而不是让他们的大脑里只有一堆抽象杂乱的数据,创造出一种“简单”“有趣”“丰富”的课堂教学。这种“简单”并不是单一,而是化繁为简,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学生们能在周围的不同环境影响下,还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有趣”也并不是低级的玩笑趣味,而是一种创造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在每个人身上看到他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大开眼界看到自己。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在有时思想交叉碰撞的交集点上,启发学生,让他们能够快乐的创造,感受学习的乐趣。当教学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没有学生的自主活动,没有思想的火花,没有兴趣的创造,就不是真正的教学。而“丰富”,则是需要教师组织多彩并激励学生们的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爱的学科上或其他创造性方面懂的东西,超出教学大纲之外一点点,让他们有一些自豪和满足。如果这三点真正能够得到满足和体现,这样用爱用心的教育,才是最有价值的教育。

三、书香伴人成长

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有一个标题特别抓人眼球“一昼夜只有24小时,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我们总是每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为了教学成绩一直在和学生斗智斗勇。下班后,又要忙于家庭。时间到底是从哪里来呢?答案是: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知识的渴求。狄金森也曾说过“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骏马能像一页跳着的诗行一样——把人带向远方”。任何一个职业都需要不断学习,教师更是。读书,仿佛就是在和名家大师对话,多读一些教学方面的书,就会时常惊叹“这样的情景创设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那样的环节设计好像会让学生们更容易学会”。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增长知识面,创新教学新思路,提升课堂教学的水平。况且,在如此信息发达、科技高速运转的时代,我们应当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勤读书,善思考,通过读书,提升教育素养;借助思考,使教育充满睿智,这样我们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走在孩子们的前面,拜托“坐吃山空”的尴尬。另外,书读多了,就会有自己的想法,就会学会反思自己的工作。反思自己这节课给学生创造了多少收获,又留下了什么不足;反思如何才能更好的设计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反思在班级管理中又有哪些做的不到位的?常读书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深刻的反省,既要正视自己之短,也要善于总结自己的优处和其他老师的经验,从中提炼出课借鉴之处,为今后的成长夯实基础。

我们正年轻,还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唯有经过书卷的浸润,才有可能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创造教学生活和教学生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大全5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呢?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兴趣的秘密何在”是谈兴趣的,关于兴趣,我们当老师的,有太多的话要说,谁都知道,兴趣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而看看我们现在实际的教学生活,恐怕抱怨最多的就是,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自己教课也提不起兴趣。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现实的根本问题。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主要从上课的角度向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我们要将课上得有趣,何为有趣?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种对课的描述很令人向往,说实话,要想使每一节课上得让学生感兴趣,也是不可能的。那么,这样说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还提出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学生没有兴趣,我想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自问一下,你自己对所讲的知识有兴趣吗,你有没有想办法去创设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把握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只有深入学生的主体,了解学生所想,所需,所爱,针对孩子们的兴趣特点把握主教材,才能真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学到新知识。那么就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再不断实践,用有效的教学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他们封存的记忆,开启他们幽闭的心智。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以前就听说过,但从来没有静下心来真正去阅读过,最近有幸拜读了这本教育书籍,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深深地振撼着我。

其中 “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这篇文章使我感触颇深: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能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

苏霍姆林斯基就说:“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在这里,他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说:“我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我们常常希望学生有高昂的学习热情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常常把课堂效果不好的原因归结到学生身上。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正意识到,其实解决问题的根源应在教师自身,那么,如何才能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充分备课

充分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经验的教师都在努力做到这样一点:在他的学生热爱的那门学科方面,教师制度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通过充分、精心的备课,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第二:精心设计课堂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指出了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他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呢?相反,语言能力差,不仅会影响课堂效率,而且也会让学生不喜欢这个老师和这门学科。所以,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语言,争取用准确、轻松、易懂、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

第三:把学生当成朋友

1.把微笑带进课堂,让学生亲其师

教师一个友好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和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使这些十来岁左右的学生感到格外的亲切。若能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欢乐带给学生,学生就会格外亲近你,格外喜欢你。

2.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信其师

教师不要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甚至恐惧,也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同时教师的尊重、爱护,有利于保持学生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有利于取得学生的信任,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3.参与学生的活动,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爱其师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外,还要重视与学生课堂外的情感交流。若能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更能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第四: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

人需要赏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更不例外。他们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有发展前途,以为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好学生,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和快乐,成功感是一个人保持对于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原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建议》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又仿佛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又象慈祥师长,不断地给我们以指引,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大全5篇相关文章: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00字左右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范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优秀读后感合集5篇

初中生名著读后感600字

教师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读书,想到当前的“劳动教育”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心得3篇

《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笔记

作文读后感大全700字2020汇集

1468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