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事情做得最好》读后感
《把事情做得最好》读后感
今年,单位给每位管理者发了两本书,其中一本是《把事情做得最好》,主要围绕把事情做得最好这一主题,介绍了一些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很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养病期间,我终于有时间将这本书好好看一下了。
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出现光有布置,而不去督促检查、落实的情况。比如,年初制定方针目标或活动安排,可是活动后来开展的怎么样或执行情况如何,就不知所终了。没有做到善始善终而是半途而废了。许多人无法取得成功,不是因为他们能力不够、热情不足,而是缺乏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开始一件事情,需要的是决心与热忱,而完成一份工作,需要的确是恒心和毅力,缺少热忱,事情无法启动,只有热忱而无恒心与毅力,工作不能完成。
“做了”与“做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区别。前者只是走过场乃至糊弄人,后者却意味着对组织的目标负责,对工作的品质负责。一个人是不是执行力强,关键就是看他重视“做了”还是重视“做好”;一个组织抓执行是不是抓住了关键,也看他是不是把管理的重心放到“做好”两个字上。对于负责任的人来说,“做好”才是“做了”。
“做了”并不等于“做好”了,只有“做好”了才叫“做了”,把组织交待的事情做好了,才称得上是合格地完成了本职工作。我们只有把“做好了”作为执行的关键,才算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就会错过发展机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雷厉风行,才能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不少之内的员工思维能力不够强,长时间机械重复做事,形成了习惯,工作勤奋辛苦,但无新意,效果平平;有些员工说起来眉飞色舞,貌似很有想法,但做起来一事无成;还有些员工只希望上班时间少少的,休闲时间多多的,工作任务少少的,福利待遇多多的,缺乏热情,不愿做事,再好的思路都不可能得以实现。这除了与组织内部制度安排不当有关,还与良好的企业文化的缺失相关。
光有想法还不行,还得有办法,有做法。整天云里雾里,说得天花乱坠,不着边际,拿不出建设性的现实做法,更有甚者还对现实大加抱怨,抱怨条件不成熟、抱怨领导不支持,抱怨员工素质差等等,从来不问自己面对现实如何去做。只有想法,没有办法和做法,只会误事,不可能做成事。一定要围绕明确的思路,找到实现思路的现实途径,当下怎么做,下一步怎么做,拿出什么样的措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避免出现不肯做事,不愿做事,不创造性做事的现象。
成功的人与不成功的人最大区别就是成功的人做事都积极主动,而不成功的人则多半消极被动。
被动做事,即为等事情,等任务,主动做事,就是找事情,找任务。习惯于被动做事,安排什么事情,就做什么事情,遇到什么困难了,也不主动去想办法解决,或者看到有些问题没有解决,也不会主动去做,因为没有人安排,这样很难的到公司领导的提拔。习惯于主动做事的人,会主动去完成他应该完成的工作,并且能举一反三,这种人做事认真,用心,而且放心。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曾经说过:“有两种人决不能成大器,一种是除非别人要他做,否则他绝不主动做事的人;另一种人是即使别人要他做,也做不好事情的人。
做事积极主动的人做事情十分有责任心,因为只有有了责任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因为积极主动的人,每做一件事情都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因为有了责任心,他就会将一件事情考虑得比较周全。而被动的人在工作中总是被人家催着做事,因为心态是被动的,所以做事无原则,无方法,总是应付做事,就不用说考虑周全了。
主动是种精神,反映在人的思维、行动以及整体的气质面貌上,它宽广人的思维,更大限度地促进人的潜能开发。消极的人的生活方式会消灭人的意志,抑制人的才能发挥,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糟。
很多时候,事情没有做好,并不是自己没有能力去做好事情,而是因为自己没有尽力去做事情。能干工作,干好工作是职场生存的基本保障。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杰出的人不是那些天赋很高的人,而是那些把自己的才能在尽可能地发挥到最高限度的人。”
竭尽全力就会调动其他人的力量。当一个人坚持到底,那些怀疑他的人就会反过来帮助他;当一个人勇往直前,别人就会给他让路。相反地,如果因为别人的怀疑或批评而犹豫不决、退缩不前,那不用别人阻挡,你自己就打败了自己。只有你调动精神,集中心思和精力,放松自己,给自己提出新要求。如果你自卑,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应付所遇到的问题,放弃努力。别人也会放弃对你的帮助。
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放弃了就没有成功的机会;不放弃,就会一直拥有成功的希望。
温和对人对事,不要随意发脾气,需要我们有宽容、包容之心。宽容也是忍耐。在工作中,上司的批评、同事的误解,过多的争辩不足取。只有冷静、忍耐、谅解最重要。事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人活得也累。所以要忍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最简单的共事之道就是:不与上级争锋,不与同级争宠,不与下级争功。
凡是要留有余地,每一个人都会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遭遇到完全不同的“三种人”。第一种是能够理解、欣赏和器重自己的人;第二种是曲解、中伤甚至排斥自己的人;第三种是与自己毫无关系、无关痛痒的人。第一种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应当尊为师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第二种人对自己造成深深的伤害,需要智慧的远离,而不是烦恼和计较。对第三种人要以礼相待,和平共处。了解不同的人,区别对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学会共事,被人才会认同你、认可你。会做事,不会共事,不仅成不了大事,有可能连小事都做不好。
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不必害怕尝试,诺亚方舟就是生手制造的,而泰坦尼克号就是由专家制造的。
松下幸之助曾说:“认为自己做不到,只是一种错觉,是没有勇气的表现。我们开始做某事前,往往考虑能否做到,接着就怀疑自己,这是十分错误的想法。”美国企业家协会的调查统计,天下真正做大事的人,不一定都是精明的人,但却一定都是有胆量的人。做一个有胆量的人,比做一个有能力的精明人更难。所谓的胆量,说的是失与舍,以及对未知事物的甘心承受,因为这种胆量,通常是具有承受失败的胆量和勇气。
英国心里学家多得林在调查中发现,许多的能人、精明人,为了成就他们所面临的事业,常年学习和掌握的,原来都是围绕着如何提高自己胆量这个问题来的,他们终日心里默默训练的东西,原来也是胆量,他们说的要全面提升素质,原来就是如何提升自己的胆量。为此,多得林得出一个结论:胆量,往往才是承受生活中一切艰辛,做一切事物的根基!成功是需要胆识的。
做人要真诚,做事要变通。
做人没有一点真诚,就成了一个老滑头,无论做什么事都让人感到虚假。为人处事如果不懂灵活变通,固执呆板,也会像一个没有生命的木头人,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会处处碰壁,因为开车需要拐弯,为人处世同样需要转动方向盘。
俗话说:“识时务者时俊杰”。如果一个人不懂变通,那就是一个呆子。我们如果不懂得变通就会变得迂腐不堪,如同没有生命的雕像和傀儡,为人处世的时候就会不得要领,做出让人哭笑不得的傻事来。
为人处世不要被一个成规束缚住了,墨守成规是前进的绊脚石。
虽然做事需要变通,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丢掉自己的原则,否则就成了随风而动的墙头草。太滑头的人让人讨厌,太死板了也没人喜欢。针对不同的人和事,善用变通之法。
在职场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些抱怨,整日的忙碌让众多职场人士辛苦万分,同时这也不是企业的管理者所乐见的。
忙,本来是好事,是能干的表现,更是成事的基础。但是,许多时候,我们在忙着,也是在盲着,忘记了自己为何而忙,不懂得自己该如何忙。盲目地忙碌着,最终总是难见成效。
忙要忙到点子上。这个点,就是抓落实、办实事、解难题。
忙是一种工作状态。“为工作而忙”没有错,但是否忙而有效,忙而值得,确实需要好好分析。磨刀不误砍柴工,花点时间校正一下方向,你会跑得更快、更轻松。
做同样的一样工作,成功的关键在于有的人能够及时解决已有的问题,而另一部分人只是机械地完成,而不是去动脑筋,带着方法去工作的员工去如何用最低的成本,最少的时间把工作做得更好,他们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融入到工作当中去,因此他们的工作往往做得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