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读后感 >

关于鸿门宴的读后感1000字

时间: 芷红1186 分享

  《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大家对于这篇文章了解吗?那么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鸿门宴读后感1000字,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鸿门宴读后感1000字

  成王败寇,这是人们历来所遵循(信奉)的“真理”。惟有千年前的楚汉之争好像是个例外。这场战争最终是以项羽命断乌江而告终,刘邦才是最后的胜利者。然而,后人往往是不为刘邦喝彩而为项羽惋惜。

  众人皆知,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善带兵打仗,乃一代枭雄。他身上无处不透露着慑人心魂的威严、虎虎生风的气势和与生俱来的英雄魅力。他一出现,似乎其他人立刻变得渺小了。而刘邦,出身寒微,举止粗俗,为(是)公认的地痞无赖。想当初,西楚霸王项羽无敌于天下,有谁能想到刘邦会这么快地战胜他呢?但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如同一盘棋局,项羽善于勇往直前,大砍大杀,当他把刘邦逼得就要满盘皆输的时候,刘邦突然妙手转动,最后竟反败为胜。

  鸿门宴被认为是楚汉战争的转折点。正如宴后范增碎玉所言:无知短视之辈,不足共谋大事。天下,终归要落入刘邦手中。天意,这是天意!正所谓“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往今来,多少人感叹:如若鸿门宴上项羽狠下心来置刘邦于死地,哪里还会再有后顾之忧;如若战败时项羽横渡乌江东山再起,哪里还会落得如此下场;如若……可我想说的是,如若这一切统统实现的话,那他就不是项羽了,而是另一个“刘邦”。没错,比起戎马一生的大英雄项羽,刘邦是个十足的小人,阴谋家。但他却有着精明的政治头脑和笼络人心的技巧,这恰恰是项羽所不具备的,而这又恰恰是在乱世争雄中独占鳌头的锐利武器。

  所以,刘邦最终获得了胜利,用他自己的方式,不是礼义廉耻,不是道德说教,而是阴谋诡计、权术厚黑。这也正诠释了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即使是这样的结果,后人还是一味地敬佩项羽的一身正气,而将刘邦视为阴险狡诈的反面典型,但是,作为开创西汉王朝二百多年霸业的帝王,令人敬佩不如令人畏惧。

  再看这最后的失败对于项羽未尝不是一种公平。以他的性格,注定不会成为真正的王者。然而踏上了这条不归路,项羽必须为自己的妇人之仁和自大狂妄埋单,就算代价是死亡。可怜项羽和虞姬的生离死别,也不过是其悲壮结局的序曲!而项羽的傲骨和正气必将流芳百世,只不过,是以一种失败者的姿态。

  这就是历史。

  成王败寇,刘邦与项羽也无法例外。

  《鸿门宴》读后感1000字

  在中国要谈失败英雄,谈败将中最有脸面的,那得说是楚霸王项羽了,刘邦虽拿了他的人头跟江山,却好歹给开了个追悼会,修了个规格不低的陵园,司马迁更是一篇本纪,把这位失意英雄提到了跟汉朝列祖列宗平起平坐的地位。如今老刘家的纪念碑、纪念堂早已荡然无存,可乌江的项王庙依旧香火鼎盛,为当地搭着文化的台,唱着经济的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然而败了就是败了,项羽如果在天有灵,望着满大殿缭绕香烟,一地善男信女,一定咬牙切齿:哪怕当一年皇上,也比当这2000年神仙滋润许多不是?

  您看到这儿心里八成幸灾乐祸--活该,谁让您老鸿门宴上心慈手软放跑了刘邦?上天给你一次机会你不抓住,能当神仙就算运气不错,认命吧您!

  其实项羽真的好冤,因为鸿门宴上那一出,他实在没做错,半点都没错。

  故事大家都清楚了: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中灭秦,项羽带了40万大军入关问罪,跟刘邦的10万人马对峙,刘邦带了个慰问团跑到项羽大营开"心连心"晚会,在经过项伯、项庄半真半假的真人PK,和张良、樊哙的一系列行为艺术之后,刘邦借口上厕所溜之大吉,而项羽始终对参谋长范增的种种暗示装聋作哑,最终放跑了刘邦。

  许多人看到这儿,一定跟范增一样捶胸顿足,骂一声"竖子不足与谋":您把刘邦砍了,不就啥事没有?活该!

  可项羽并不是白痴,至少这次不白痴。您甭看项羽带了40万大军浩浩荡荡,这些人马中真正属于自个儿的嫡系,只怕连1/4都不到,其他都是各路军阀的盟军,有些还是挂名顶头上司楚怀王的部队,"先入关为王"的约定可是人人都听见的,天下这么大,真正牢牢掌握项羽手里的根据地,又有几个郡?这会儿冒着鼠肚鸡肠、背信弃义的名头宰了刘邦,盟军的人心一散,前面是被他屠杀了几十万父兄子弟、仇深似海的关中秦地,后面是乱作一团,都想自个儿称王称霸的六国故土,他那日子难道就好过得了?

  反过来看,不杀刘邦又如何?论兵力,刘邦只是项羽的1/4;论名望声势,被天下人当作中了头彩才侥幸先到关中的刘邦,如何比得硬碰硬歼灭秦军主力的项羽?更何况楚怀王还在老项家手里攥着呢。他让刘邦来慰问,刘邦不就老老实实来了?后来他撵刘邦去四川开荒,刘邦不也乖乖地去了?实力对比在那儿搁着,刘邦住在鸿门项羽大营也好,住在咸阳城里也罢,那脑袋还不就在他项羽刀口前搁着么?不杀刘邦,刘邦还是攥在手心,不但可以收买、安抚盟军人心,名正言顺地建立绝对领导权,还可以趁机巩固内部秩序,为自个儿搞一块实实在在的大基业。

  可见,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并没有错,甚至可以说是他一生中少有的精彩手笔,比起范增,高明了不止一个档次。

  既然不杀没错,那么为何刘邦做了皇帝,可以隆重追悼掉了脑袋的项羽,甚至大方地让项家后人改姓他的刘,而项羽却只能凄凄惨惨地去做神仙?

  这打江山坐江山,好比是参加一次考试,要做的是一整套考题,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社会的,不能说每道题都不能错,但全套做下来,怎么也得拿个85分以上,才算有点把握。

  项羽在鸿门宴这道大题上答得固然精彩,可整套考卷里他拿零分甚至负分的题目实在太多:没把关东诸侯搞定就匆匆杀进关中啦,愣头愣脑杀了几十万投降的秦兵啦,鸿门宴后把刘邦放到天高皇帝远、自己鞭长莫及的汉中啦,楚怀王还有价值啦,扔下关中、洛阳,莫名其妙跑到徐州建都啦等,前面说了,他的政治头脑其实比范增强得多,因为他犯这些错的时候,没听见范增提一句不同意见,可在鸿门宴上范增提的意见,却还没他本人的意见高明--只可惜,跟他争江山的不是装深沉的范增,而是偷狗肉的刘邦。

  项羽就好比一个有些怪才的考生,潇洒地做出了旁人都做不出的高难度附加题,却在10道正式题中交了白卷,考试砸锅,能怨谁呢?打江山这门大考,可是不太有机会复读的啊!

  读《鸿门宴》有感1000字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多少人渴望称王,又有多少人因争夺王位而惨死。甚至有些至亲还因王位而自相残杀,这样的例子难道历史上还少吗?

  读完《鸿门宴》让我有了许多的想法,它的时间与历史上的“重庆谈判”有着一些类似。我在想加入毛泽东与刘邦因害怕中计而未去,这历史会不会就此改写?如果毛泽东没与蒋介石进行谈判,是蒋介石的阴谋得以成功,让蒋介石有充分的理由掀起内战,那结果会不会是国名党统治了中国呢?如果刘邦没有去赴约,不知道这件事,那江山会不会就属于项羽呢?其结果留与大家想。接下来,我要分析我的看法了。

  《鸿门宴》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刘邦。小时候看过一些古书,了解刘邦是一个治国有方的好皇帝。却不曾知道这背后的故事。通过学习,是我再一次看清了刘邦,原来他不只是具有勇敢几只的性格,还有圆滑狡诈细心机警性格。虽说《鸿门宴》中刘邦是胜利者,但从另一面我发现了项羽其实也是一个好人。他豪爽直率,自矜功伐。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少不了他的名字,岁愚但品行不坏,我挺欣赏他的。

  这篇文章里也出了一句名言:“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现在社会给鸿门宴下了一个新的定义。都说天上没有免费的馅饼掉下来,果真如此。一桌美味无比,价格不菲的佳肴,哪怕是吃完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的。这里边的城府可深这呢!现在的社会人才虽多,但遇不上伯乐,在好的人才也是废材。但偏偏一些废材站得比你高,活得比你好。如果有人也是个废材,他也想这样,怎么办?太容易了,设一桌“鸿门宴”这结果大家也想到了。我不懂那些人为什么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属于自己的职位呢?我也不懂为什么有些官的自制力为什么那么差,是缺钱吗?还是想多赚取一些别人的钱啊!这么容易收贿赂的官会是一个好官吗?既然他不是好官,那又怎样回报社会,发展中国呢?如果每个人都不思进取,只想拿些钱去贿赂他人谋取职位,那又有什么用呢?废材太多了,社会便会颓废下去,中国边会停滞不前。一桌“鸿门宴”的影响太大了,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学习项羽用自己的智慧“以少胜多”?为什么不可以学习刘邦那样能伸能屈?为什么不可以学习张良那样忠心耿耿,做好自己呢?

  “鸿门宴”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陋习,而历史上的“鸿门宴”却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为什么两个名词明明是一样的,其影响却这么令人震惊呢?是因为时代不同吗?还是说因为人的品行不一。我很希望“鸿门宴”事件在今后的社会里能悄然无声的消失。


鸿门宴读后感相关文章:

1.高二语文文言文鸿门宴读后感

2.史记经典故事读后感

3.猴王出世读书笔记

4.《煮酒论英雄》读书笔记

5.关于学会变通的作文4篇

4099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