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读后感:父爱如山
编者按:《背影》是朱自清先生所写的一篇文章,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读懂了父爱如山,感受到了伟大的亲情。
有一种爱,没有言语,却又无比厚重;
有一种情,十分简朴,却又感人肺腑。
它无声无形却又时刻在我们身边;
它时大时小,既能是生死时刻的舍命相救,也可以是一个无声的背影……
这种“爱叫父爱”。
他没有有太多的表达,不会像热恋中的情侣一样整天将爱放在嘴边,更不是冷战中的夫妻那种互不交谈的淡漠,他更像两者的结合并将之升华。
一种如后者那样不多言语又如前者那样充满爱意的结合,但又不似他们的冷淡与爱的虚假。
他是包裹在寡言少语之下的熊熊爱意。是不断嘱咐茶房要照顾好儿子却还是放心不下亲自陪他去车站;是不断劝“我”上车却又总忍不住回头看“我”。
“不要紧,他们去了不好”,“进去吧,里边没人”,没有多说什么,却又说了很多。就像我和我父亲一样,每次和我通话时,都是一成不变的问题:“最近怎么样”、“过得好不好”、“吃没吃过呢”......总是那么寥寥几句。
而我也不擅长表达,“最近还不错”、“挺好的”、“吃过了”......于是每次通话都是草草收场。但我们彼此都懂这简单问答背后的千言万语。
这种“情叫亲情”。
它靠血缘相联系,却又远胜于单纯的血缘关系。它在其之上继续衍生,产生了更伟大、更感人的东西。
而这些东西的总和,就是亲情。
它是如此的微小,小到时时刻刻围绕在我们身边,小到只是一位父亲为孩子去买橘子,“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它又是如此的伟大,大到有些年迈有有些胖的他需要“蹒跚地走到铁路边,慢慢探身下去”、“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肥胖的身体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如今的我,生活宽裕,于是亲情是冬天寄来的棉衣棉裤,是隔三差五的嘘寒问暖。而小时候,生活还不算太富足的时候,亲情便是衣服都先给我买,自己却一件衣服穿了几年;好吃的都先给我吃,他们自己却微笑着看着我在那儿狼吞虎咽。
或许,这就是爱。
爱,是一种关心,是不断叮嘱别人照顾好孩子却还是放心不下;爱,是一种幸福,是即便艰难地穿铁道、爬月台去给孩子买橘子,回来后却“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爱是一种牵挂,是在劝孩子上车的同时“走了几步,回过头来看我”。直到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难以分辨,却又那么特别。
相信每个人的心中或多或少都有着这样的一道背影,而在我的脑海里,最难以忘却,始终挥之不去的,便是父亲送我开学后回去时的背影:不断地叮嘱我,好似有说不完的事要跟我讲,但又似乎不知道要讲什么,毕竟在来时的路上已经和我说过许多了,便一直踌躇在那儿,好半天才冒出一句,直到发现好像确实没什么可说的了,才转身离开。但没走几步,便转过身来,一副欲言又止地样子,但最终什么都没说,只是挥了挥手,继续朝着远离我的方向走去,越来越远。
每次想到那在我视线中越发模糊与渺小,如此普通却又厚重如山的背影,心便莫名其妙揪了起来,一种难言的感觉便会缠绕在心头,久久挥之不去。说不清,道不明,却又让人无比思念与不舍。
这种感觉,或许就是爱。
作者朱自清,宁死不食美国救济粮,这样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汉子,却在文中多次流泪。
先是开头时“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但父亲却在这时忍着痛安慰作者“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再来是看到父亲为自己买橘子时流下的感动的泪。父亲没有让年轻力壮的儿子自己去买橘子,而是选择自己去买,可以看出即便生活困苦,依旧没有忘记一个父亲的责任,那就是要照顾好儿子。
还有看到父亲的背影渐渐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时,因对他感到不舍而留下泪。以及在看到父亲的信时,想着曾经的种种,尤其是那买橘子的身影时油然而生的思念之情,并流下了眼泪。
由此可知,作者流泪并不是软弱,而是因对家人深深的爱,是因为伤心、感动、不舍、思念而流泪。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动情处!
作者似乎也深谙父亲对自己的情感是不需要多少言语加以修饰的,全文没有直接表达父亲对自己的爱,而是从许多细节中加以体现。
这便让我不由得反思起来,为何人家能观察的那么细致,自己却没怎么注意过?
但若仔细读便会发现,作者也有“不懂事”的时候:“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时的作者似乎也有些叛逆,和我一样有些不理解父亲,发现不了他的爱。
两次说自己“聪明”并不是自夸,而是一种对自己当时不理解他的后悔与自责。但作者却在几年后理解了父亲: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表明了作者对他的谅解。
这让我不由的反思,自己是否理解父亲呢?
小时候我过生日,和家人一起吃饭,父亲点菜时总是问服务员这个好不好吃那个好不好吃,我却暗自发笑:人家怎么会说不好吃呢,那样不是卖不出去了么?而读完这篇文章,却发现自己那时无比幼稚。父亲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呢?他之所以会这么问,只是想要让我吃到好吃的菜而已。
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我又什么时候才能理解他呢。
文末作者的父亲给他写了一封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信中透露着一阵悲凉,不再提自己外出谋生,仅仅只是思念儿子,将所有的思念与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
而作者对此的表述:“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让我们看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亲情。
这一刻,我也明白了,不需要为我们不能理解对方而担忧,因为相互之间的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不会变的。
发现家人对自己的爱,不要总将这份情感当作是理所当然,尽早行动起来,感受、报答这份爱,不要让他们在自己心中只留下一个背影。这是我从这篇文章中所学到的。
作者:陈彦铭
公众号:1043读书社区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