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读后感 >

读“四书五经”有感作文:智慧的结晶

时间: 凤婷1158 分享

  编者按:“四书五经”作为儒家经典,经过了时光河流的淘洗,流传至今,不可不谓古人智慧的结晶,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阅读了“四书五经”之后的感想吧。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孩童稚嫩的诵吟声与两千多年前那浸透着智慧的声音跨越时空,交织融会在一起。

  “四书五经”作为儒家经典,经过了时光河流的淘洗,流传至今,不可不谓古人智慧的结晶。不必说那“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诗经》,也不必说那涵盖了天地万物之理的《周易》,单是“四书”,便令人受益匪浅。

  《孟子》中有这样一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古代大贤,在“亚圣”眼中,人在古代就已经分成高下,分出三六九等。所谓“劳心者”“劳力者”之类,是谋生之法的差别。更有其在“智”这一点上的差别。现代人常说的“智商”、“IQ”的高低便是如此。孟子曰:“先圣后圣,其睽一也。”本是说做人之准则,无论古今,是不变的,而真理也是如此,不会因为时间之流逝而改变分毫。对于“智”的看法,虽不排除有些人有失偏颇,但这绝不是一种歧视,而确实是“智”决定一个人的出路。

  圣人孔子眼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由此我们引申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儒家本是推行“仁政”,提到“仁者”也就不足为奇,而又提到“智者”,足以证明一个“智”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

  孔夫子也对“智”作了一番解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最后一个“知”,就是智慧的意思。孔子认为,实事求是的求学态度恰恰就是智慧的表现。《两小儿辩日》一文中的孔子便是如此严谨而又绝不信口开河的。

  我觉得,智慧更是要渗透到日常言行态度之中去的。“人一能之,己百之;人能十之,己千之”,这是“智慧”的另一种体现——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这是踏实的努力付出。就如那句“拾穗虽利,不如躬耕;束炬夜驰,不如早行”,凭借一时的小聪明,能成什么大事业?又如何算得上大智慧?所谓“大智若愚”,便是教导我们要脚踏实地、才不外露地谦逊地做事,方能成就智慧。

  光是一个“智慧”,书中寥寥数语便如此深刻,更不用说其它深深蕴藏之哲理了。“四书五经”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可见一斑。

  作者:张一凡

  公众号:作文成长会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3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