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读后感最新范文(4)
菊与刀读后感6
刚听完老师介绍了这本书,一向不怎么读书的我有了想看看的冲动,放学回到寝室后就迫不及待上网淘宝。百度看了一下书的内容介绍,心理油然而生一个词“好书”。还没有看完就直接拍下了。很快,就收到了书。
刚刚收到书,就翻着看了几页。书的内容很吸引人。我也爱上了看书。翻着翻着没几天就看了一半,对书中的内容和案例我很感兴趣,也有了对日本这个民族全新的认识。或许我读书太慢,两个星期才看完,这当中也完成了老师布置的读书笔记。
读完《菊与刀》后,有了更新地认识日本的理念。不再是传统地对日本有憎恨、反感,他是一个险恶,冷酷无情和残忍,不讲道理,没有正义感的民族。这些都是受到某些历史原因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而导致对日本的认识不全面。某些抗战剧和历史原因往往会指引我们的认识走向单方面性,历史我们不容否认。但是我们在研究和认识日本大和民族时我们更应该客观地对待。
我想,全世界的人民都是热爱和平的,战争只是某些和个别军事力量所挑起的。我们应该客观理性看待日本大和民族,在研究大和民族时我们应该客观地对待,而不该感情用事和片面。我们在看待历史事件时更应该保持头脑清晰,历史事件和民族文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联系,但更应该注重的是是否是必然联系?
读完《菊与刀》,我更了解了这个矛盾复杂的民族,不再是之前那样肤浅的认识。这个民族可以用“魔一样的民族”来形容,用战时美国人的话来说就是让人无法理解。这个民族“生性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有礼,既顽固又能适应,既训顺又恼怒于被人推来推去,既忠诚又背叛,既勇敢又懦弱,既保守又好新。”是的,这样矛盾性格用“魔一样的民族”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日本大和民族有着极端的一面,但是又有着全世界都应该学习和借鉴的美德。例如在礼仪、自我约束、教育方面等都是优秀的成分。其中,日本人在引进中国文化中“孝道”方面做得比中国还要好。在书中这样介绍,在日本,“孝道”的含义是:在一个几乎包括父亲、祖父、他们的兄弟以及后裔的团体里,一个人要根据辈分、性别和年龄,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这里的“各就其位”并不是保守,而是一种基本家庭成员之间对长者的尊重。日本人认为:通过自我约束,他们能使自我变得更有价值。说到教育,书中举了个案例:出于某些原因,我有点不安宁,微微摆动了一下身子。老师看见后带着温和但又严厉的口吻说:小姐,显然你今天的精神状态不合适学习。你该回到自己的房间去,好好想想。这就是日本人教育女孩子的特点:不那么严厉,还给予特权。“孩子学的不仅是规则,还有习惯。”这就是日本教育的优越性。除了这些,日本战时的忠诚似乎更能体现一种爱国。战时的日本对天皇那是绝对的忠诚,用书中的话就是“天皇的意义要远远超过国旗”,这也才有了战时日本士兵剖腹自尽以示效忠的事例。这些在现今看来好像并不可取,中国有句古话“胜败乃兵家常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烧”,或许在中国就不会有极端事件出现。但是在那样的历史条件和那样的民族文化中我们不得不承认那样的极端的存在似乎也是一种必然性。
一个民族,只有充分了解本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间的文化,才能在各个领域中不同层次地把握自己的命运。让我们在《菊与刀》中更好地了解大和民族,求同存异,让中华民族走得更强更好!
菊与刀读后感 7
《菊与刀》这本书是从一个美国人的视野来写日本人的。书中有很多的东西在作者看来是很惊异的,在我看来,更是不能理解,或者说是很难理解。日本人的思想真的很奇特,当敌人要来临时,他们会说:“敌人,你要来就来吧。”他们决不说:“要发生的事终于发生了”’而是说:“我们所期待的终于来临了。我们欢迎它的到来。”这种自我安慰的表达方式着实让我吃惊。我想到了中国鲁迅笔下的阿Q,大概也是这种病态的想法吧。果然,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社会的意识形态对于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他们经常说:“全世界的眼睛如何注视着他们”。殊不知,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好忙,没有人有闲情雅致去关心一个与自己不相干的人的世界。他们这种思想纯粹属于无事可干,庸人自扰。而且就算人家在注视你又能怎么样呢?你还是要按照你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来思考来过日子。不是吗?我以为怀着这种想法的人会比较善良,做事情的时候也会胆战心惊不敢做出什么太出格的事情,可是就历史发展证明,日本人其实是没有很遵守各种潜规则的人。有一点可以说明,那就是日本喜欢不宣而战。或者美国学者这个研究是不够精确的吧?因为假若他们害怕别人注视的眼睛,就会担心他们在战争中丑陋的面孔,狰狞无耻的笑声被世界其他地方的人记录下来,从而行为有所收敛。可是他们没有,二战期间,作为一个侵略者,他们仍然那么肆意妄为。特别是在对待中国人的时候,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日本人把恩德看得很重很重,“他们不喜欢随便受恩而背上人情债。”甚至是父母子女之间的恩情他们也会小心翼翼地收藏并加以回报。我们总是觉得父母子女之间那些理所应当的情谊,在日本人眼中也是很沉重的感情。可是我还是不能理解的是,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中国南京屠杀了大约30万的中国人,为什么他们就不想到恩德的背面就是罪孽呢?书中提及到“日本人对死后世界的空想从来不感兴趣。他们的神话都是讲关于神的故事,而不讲逝世的人。”是不是活着的人不涉及死后的人的世界,就可以为所欲为不怕报应?他们比起那些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洗刷德国罪名的德国人,是另外一种别样的姿态。西方有一名学者这样评价,日本人与德国人在面对二战做出的行为是因为,日本人信仰的是“耻文化”,而德国人信仰的是“罪文化”。日本的耻文化让他们永远记住1945年8月6日的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的事件以及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投降事件。而德国的耻文化却让他们的威利.勃兰特双膝跪倒在被德国纳粹杀害的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为过去的行为表示深痛的哀悼。对于二战的反思,两者竟然是这样地截然不同。
当然这样一个面积377800平方千米,相当于中国的1/26的国家,却在很短的时间内崛起,摇身一变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个大国,一定是有它的过人之处的。当初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迫使日本人投降,但是经过短短时间,几乎日本的经济在1951年就恢复到战前水平,真的是神速。我从作者鲁思的观点挖掘出来的日本人的优秀品质大概有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