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忆江南有感
读忆江南有感
忆江南展示了词的意境和韵律美。那大家读出了什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读忆江南有感,一起来看看。
读忆江南有感篇1
《忆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 忘的印象。
古诗词教学有个“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 ——这是我执教这堂课的努力方向。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了解词的 知识,从 “江南好”入手,充分感受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 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指导学生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读 出这两个短短的句子所蕴含的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与感触, 与作者 的情感产生共鸣——“江南好”。然后,让学生通过对作者在江南时 的作为以及之后回洛阳后的生活的简单了解,将“忆江南景”过渡到 “忆江南人”,提升诗歌情感,厚重“忆”的意义!
当然不足之处有很多,我觉得在板书部分处理得不够巧妙,我在 画简笔画时占用了一定的时间,如果我画时同时也让学生在本上画, 比比看谁画得好,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 果。另外学生对诗词的朗读技巧掌握还不够好,今后应加强指导。
读忆江南有感篇2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读忆江南有感篇3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词人青少年时期就曾旅居江南,中年又先后在杭州、苏州等地做过刺史(州的长官),江南的美丽风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恋恋不能忘怀。晚年在北方,他写过不少怀念江南的诗歌,《忆江南》词三首就是其中广为传诵的一组。它们约作于文宗开成三年(838)前后,当时词人66岁左右,正以太子少傅分司洛阳(领干薪在洛阳养老)。这里所录,是组词的第一首,也是写得最精彩的一首。
旧曾谙,过去曾经饱览。谙,热悉。江花,江边的鲜花。蓝,植物名,种类很多,叶子可用来制作青绿色的染料。
“日出”两句,线条粗犷明快,设色鲜艳浓烈,凸现了春和景明时的江花江水,有彩版画的艺术效果。
此词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东亚文学史上的影响很大。不数十年,它就传播到了东瀛。公元9世纪末,日本第一醍醐天皇时期,皇子兼明亲王作《忆龟山》词:“忆龟山。龟山久往还。南溪夜雨花开后,西岭秋风叶落间。能不忆龟山?”就明显是摹拟本篇。在中国,《忆江南》这个词牌自此成为历代词人赞美各地山川及风土人情的首选,且多以“某地好”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