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晓风散文有感
张晓风是中国台湾散文名家,大家读此人的散文有何感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读张晓风散文有感,一起来看看。
读张晓风散文有感篇1
在我看来,张晓风不仅是一位资深教授,更是一位对万物有情的女子。她不仅有秀健的笔风,更有一颗热爱身边事物的心灵。如在《我喜欢》一文中,冬天的阳光、窄窄的山径、油油亮亮的稻田、夏日的永昼、满山芦苇这些极为平常的景色,经过她的解读、经过她的诠释,竟变成了“原始而纯朴的意象”“通向天堂的道路”“集许多翠禽的羽毛织成的毯子”“舒服的包厢”“美而孤立的意境”,无不焕发出奇异的色彩,无不释放出耀眼的光芒,令人读后心旷神怡,不由得与她产生了共鸣。怪不得有人称赞她的文章“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她不仅热爱自然景物,更热爱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如在《种种可爱》一文中提到的卖牛肉面短小精悍的广告词、出租车司机充满善意的一个小举动、隔壁邻居上供的洋芋沙拉、店员富有哲理的一句话……这些平常人平常事都被热爱生活的她尽收眼底,并从中品出了生活中的种种可爱。
有人说,她是从纯净的少女情怀起步,步下红毯,穿越丑恶,见证伪善,最终成就了悲悯大爱。正是对世间万物的爱,让生活中的景色与事物通过她的思想、她的手,在她的笔下流淌出优美动人却又恍若出世的汩汩文思。读她的散文,会使你感觉到一股清新之风,似远离喧嚣,驾着一叶扁舟去寻觅一个尘世之中安静的角落。其实只是心在平静中静静流淌,流淌出一字字一句句的沁人心脾的馨香。这就是传说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吧!
一声声发自内心深处的低吟浅唱,不知叩开了多少人浮躁的心门……
读张晓风散文有感篇2
如果不是学校的推荐,还真难遇上张晓风这样的奇女子,读到她这样有才情的文章。这一回,我真算得上是孤陋寡闻了。作为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名声绝不局限于岛内。张晓风的散文,实在值得我细细品味。
这本集子令我心有触动的,如《平视,也有美景》、《生命,以什么单位计量》、《许仕林的对白》等篇章,令我心生怅惘的,却是那篇:《不识》。
文中写道:两个人坐着谈话,其中一个是高僧,另一个是皇帝,皇帝说,你认得我是谁吗?……
不,不识。在高僧看来,人与人其实都是不识的。谁又曾真正认识过一个人呢?
张晓风继而想到,就连我们自己,也未必识得自己吧!
几年前,一位长者曾对我说:“夫与妻之间,朝夕相处,日夜相伴。在离婚那一天,才发现,许久以来,他们并不认识对方,所谓的结婚、生子,原来也是一场错误。”
一个人,走在人生的路上,经历曲折、起伏、欢笑和泪水。多少年后蓦然回首,那个不谙世事铸下错事的少年是我吗,那个在池塘边凝视水面的孩子是我吗,那个追逐妈妈直到将鞋子跑掉的人是我吗?
是你,不是你;你知道,你不知道。
人生的河流,就这样流淌,顺势而下,激起水花时,被石块绊住脚步的我们会思考:我认识我吗?将这样的困惑拿来纠缠自己,真是幸也不幸。
张晓风这样思考:从宗教意义言,肉体只是暂时居住的房子,屋主终有搬迁之日。回族有这样的生死观:生是死的起点,死是生的结果。
而苏轼说,人生如梦。
讨论“识”与“不识”,想想“死生一矣”,的确有些宗教哲学的意味。
阅读使人思考,思考促人参悟。如果悟不透,那也是参悟的前兆,抱着这样的信念,自然更有兴致将这本书读下去。
读张晓风散文有感篇3
读《张晓风散文》,看到《矛盾篇之2》,小标题是:“我渴望赢。”心里立马油然升起一种感觉,这恐怕是每一个人的心声了。接下来文章里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小时候因听外婆说:“吃辣——当家”而猛吃辣椒:另一个则是小学六年级要升学,日日夜夜地恶补。剩下内容不多言,因为我要在此谈谈我的感受。
同样的,我也是六年级,如今已是要面临升学考试了,可又有几个人像张晓风所说的那样——“恶补”呢?每个人都渴望赢,每个人都希望考取一所好中学,可几乎每一个人都将太多的时间花在幻想自己的成功上,而并非努力地学习。
张晓风努力了,她就赢了,上了北一女中;如果我们努把力,也会成功;反之,如果你终日无所事事,理想再远大。也是一纸空文。方仲永如此聪明,5岁便无师自通地作诗,可他爸爸不让他上学,最后仍是沦为普通人。你日日夜夜地呐喊:我要上重点﹗不勤奋学习,又有什么用呢?赢是需要努力的,不要指望老天爷会从天上丢个金元宝给你,你要自己去经过努力挣来金元宝。
读张晓风散文有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