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的未来读后感(2)
投资者的未来读后感
投资者的未来读后感篇3
前些天我读完了杰里米J。西格尔所著的《投资者的未来》,总结如下:
一、增长率陷阱。
1、西格尔提出那些高速增长的新公司未必是好的投资标的,并举例IBM和新泽西石油,长期持有的结果是旧经济的新泽西石油打败了高科技公司IBM,虽然IBM的增长率更高,但是“出于对创新的热情,投资者为参与其中付出了过高的代价”,西格尔认为“一只股票的长期收益并不依赖该公司实际的利润增长率,而是取决于该增长率与投资者预期的比较”。(这与查理*芒格的观点“价值投资是对基本面的赌博”完全异曲同工)
2、关于“创造性的毁灭”,“创造性的毁灭”是由熊彼得提出来的,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新的公司和产业不断地出现,旧的经济实体或者破产或者被其他公司兼并”,这个创造性毁灭的过程推动了经济的滚滚向前,但却让原有公司的股东深受伤害。最典型的行业就是高科技公司,因为创新,一批批公司快速崛起,同样是因为创新,这批公司中的多数又被新的创新型公司所毁灭。(从这个角度我理解了茅台的价值,一成不变的生产工艺却能屹立百年不倒,而创业板的那些公司,注定了大多数公司最终都是短命的,当然不值得付出太多)
3、应该如何投资?西格尔认为应该寻找历久弥坚的旗舰企业。正如巴菲特所说“那些拥有又宽又深的护城河的企业”。
4、投资一些快速增长的部门并不意味着受益。
我个人观点,并不是高速增长的公司都不值得投资,你如果几年前能够买入百度或者谷歌,当然能够获得巨大的收益,那么如何才能避开增长率陷阱?一是需要深入的研究公司,比市场更加贴近事实;二是投资那些拥有深而宽的护城河的企业,三是在估值的时候针对未来高增长的公司应尽可能的保守一些,给自己留有余地,也就是“安全边际”。
二、对新事物的高估
1、泡沫陷阱。西格尔的这本书写于科技股泡沫破灭之后,而且西格尔本人也因为预测科技股泡沫破灭而名声大噪,所以西格尔也花费了很大的篇幅论述泡沫的形成,以及如何规避泡沫。“不管泡沫是否存在,定价永远是重要的,那些为了增长率而舍得付出任何代价的人最终将会狠狠的被市场惩罚。”
2、关于新股,还是用格雷厄姆的话来总结:“大多数新发行的股票都在适宜的市场条件下销售--对股票销售者适宜意味着对购买者不那么适宜”。
3、关于生产力创造者和价值毁灭者的科技。西格尔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能确保高额的收益或是丰厚的利润”,问题在于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合成谬误。单个公司通过新技术可以实现利润增长,但所有公司都采用新技术,只能导致成本和价格的下降,生产力发展的好处去了消费者那里而不是给了股东。用查理*芒格的话来总结:“科技能够帮助你也能够毁灭你,学会区分这两者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一课。遗憾的是,大多数人脑袋里都没有这个概念。”
4、生产效率与利润在失败的行业中取胜。西格尔举了大量的例子证明它的观点,在一些失败的行业中能够寻找到高利润的投资标的。这点彼得*林奇也有过类似的观点“如果一家公司在一个停滞不钱的市场上获得的份额持续增加,而另一家公司则在一个激动人心的市场上为避免份额的减少而竭力挣扎,那么前者的境况无疑要比后者好很多。”
三、股东价值的源泉--股利
1、如果管理层总是按照股东的利益行事,那么股利无关紧要(这点还是巴菲特总结的好,主要看留存的1美元能不能产生超过1美元的收益)。但是,对大部分公司而言,股利在培养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相互信任中以及对于确保管理层关于利润生命是否真实可信的一个重要因素。
2、股利再投资--熊市的保护伞和收益加速器。在熊市中通过收到的股利再投资可以增加所持有的股份(我认为如果所有人都这么做,就相互抵消了,问题是不太可能所有人都这么做),当牛市到来时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四、人口危机和未来全球经济强国的转变
1、发达国家的老龄化可能导致资产的价格下降(买的人少了,卖的人多了),解决出路在哪里?中国、印度等新兴的国家可以购买发达国家出售的资产。
五、投资组合策略
1、全球市场也存在增长率陷阱,增长最快的中国股市回报也最低,不被看好的阿根廷却能获得最高的投资收益。
2、D-I-V指标:
股利(Dividends):购买那些拥有可持续现金流并将这些现金流以股利行事返还给投资者的股票;
国际化(International):认识到经济力量的平衡将从发的欧美日移动到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估价(Valuation):积累那些相对于其预期增长而言有着合理价格的公司股票,避开首次发行股票、热门股票和其他那些被普遍认为“必须”投资的公司和产业。
投资者的未来读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