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电脑 > 操作系统 >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 操作系统名词解释

操作系统名词解释

时间: 佳洲1085 分享

操作系统名词解释

  操作系统名词解释是重要的一个考点之一。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操作系统名词解释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操作系统名词解释总结一

  1、操作系统具有层次结构

  层次结构最大特点是整体问题局部化来优化系统,提高系统的正确性、高效性使系统可维护、可移植。

  主要优点是有利于系统设计和调试;主要困难在于层次的划分和安排。

  2、多道程序设计系统

  “多道程序设计系统” 简称“多道系统”,即多个作业可同时装入主存储器进行运行的系统。在多道系统中一点必须的是系统须能进行程序浮动。所谓程序浮动是指程序可以随机地从主存的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程序被移动后仍不影响它的执行。多道系统的好处在于提高了处理器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外围设备资源;发挥了处理器与外围设备以及外围设备之间的并行工作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中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单位时间内的算题量,从而提高了吞吐率。

  3、程序浮动

  若作业执行时,被改变的有效区域依然能正确执行,则称程序是可浮动的。

  4、进程

  进程是一个程序在一个数据集上的一次执行。由定义知进程关键组成是程序、数据集。

  进程通过一个控制块来被系统所指挥,因此进程由程序、数据集和进程控制块三部分组成。进程控制块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进程是要执行的,据这点可分将进程的状态分为等待态然后是就绪态最后是运行态。

  进程的基本队列也就是就绪队列和等待队列,因为进程运行了,也就用不上排队了,也就没有运行队列了。

  5、重定位

  重定位即把逻辑地址转换成绝对地址。

  重定位的方式有“静态重定位”和“动态重定位”两种。

  (1)静态重定位

  在装入一个作业时,把作业中的指令地址和数据地址全部转换成绝对地址。这种转换工作是在作业开始前集中完成的,在作业执行过程中无需再进行地址转换。所以称为“静态重定位”。

  (2)动态重定位

  在装入一个作业时,不进行地址转换,而是直接把作业装到分配的主区域中。在作业执行过程中,每当执行一条指令时都由硬件的地址转换机构转换成绝对地址。这种方式的地址转换是在作业执行时动态完成的,所以称为动态重定位。

  动态重定位由软件(操作系统)和硬件(地址转换机构)相互配合来实现。动态重定位的系统支持“程序浮动”,而静态重定位则不能。

  6、单分区管理

  除操作系统占用的一部分存储空间外,其余的用户区域作为一个连续的分区分配给用户使用。

  固定分区的管理

  分区数目、大小固定 设置上、下限寄存器 逻辑地址+下限地址→绝对地址。

  可变分区的管理

  可变分区管理方式不是把作业装入到已经划分好的分区中,而是在作业要求装入主存储器时,根据作业需要的主存量和当时的主存情况决定是否可以装入该作业。

  分区数目大小不定   设置基址、限长寄存器

  逻辑地址+基址寄存器的值→绝对地址。 基址值≤绝对地址≤基址值+限长值

  页式存储管理

  主存储器分为大小相等的“块”。程序中的逻辑地址进行分“页”,页的大小与块的大小一致。  用页表登记块页分配情况   逻辑地址的页号部分→页表中对应页号的起始地址→与逻辑地址的页内地址部分拼成绝对地址。 由页表中的标志位验证存取是否合法,根据页表长度判断是否越界。

  段存储管理 程序分段   每一段分配一个连续的主存区域,作业的各段可被装到不相连的几个区域中。   设置段表记录分配情况   逻辑地址中的段号→查段表得到本段起始地址+段内地址→绝对地址 由段表中的标志位验证存取是否合法,根据段表长度判断是否越界。

  页式虚拟存储管理 类似页式管理将作业信息保存在磁盘上部分装入主存 类似页式管理:逻辑地址的页号部分→页表中对应页号的起始地址→与逻辑地址的页内地址部分拼成绝对地址。

  若该页对应标志为0,则硬件形成“缺页中断”先将该页调入主存 类似页式管理。

  段式虚拟存储管理

  类似段式管理将作业信息保存在磁盘上部分装入主存 类似段式管理。

  7、存储介质是指可用来记录信息的磁带、硬磁盘组、软磁盘片、卡片等。 存储介质的物理单位定义为“卷”。

  存储设备与主存储器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物理单位是块。块定义为存储介质上存放的连续信息所组成的一块区域。

  逻辑上具有完整意义的信息集合称为“文件”。

  用户对文件内的信息按逻辑上独立的含义划分的信息单位是记录,每个单位为一个逻辑记录。

  8、文件的分类

  文件可以按各种方法进行分类:

  按用途 系统文件、库文件、用户文件

  按保护级别 可执行文件、只读文件、读写文件

  按信息流向 输入文件、输出文件、输入输出文件

  按存放时限 临时文件、永久文件、档案文件

  按设备类型 磁盘文件、磁带文件、卡片文件、打印文件

  按文件组织结构 逻辑文件、物理文件(顺序文件、链接文件、索引文件)

  9、文件结构

  文件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逻辑结构

  用户构造的文件称为文件的逻辑结构。如用户的一篇文档、一个数据库记录文件等。逻辑文件有两种形式:流式文件和记录式文件。

  流式文件是指用户对文件内信息不再划分的可独立的单位,如我们的word文件,图片文件等。整个文件是以顺序的一串信息组成。

  记录式文件:是指用户对文件内信息按逻辑上独立的含义再划分信息单位,每个单位为一个逻辑记录。记录式文件可以存取的最小单位是记录项。每个记录可以独立存取。这个在数据库中我们学得比较多,容易理解。

  物理结构

  由文件系统在存储介质上的文件构造方式称为文件的物理结构。物理结构有:

  1)顺序结构:在磁盘上就是一块接着一块地放文件。逻辑记录的顺序和磁盘顺序文件块的顺序一致。顺序文件的最大优点是存取速度快(可以连续访问)。

  2)链接结构:把磁盘分块,把文件任意存入其中,再用指针把各个块按顺序链接起来。这样所有空闲块都可以被利用,在顺序读取时效率较高但需要随机存取时效率低下(因为要从第一个记录开始读取查找)。

  3)索引结构:磁盘不分块,文件的逻辑记录任意存放在磁盘中,通过一张“索引表”指示每个逻辑记录存放位置。这样,访问时根据索引表中的项来查找磁盘中的记录,既适合顺序存取记录,也可以随机存取记录,并且容易实现记录的增删和插入,所以索引结构被广泛应用。

  10、记录的成组与分解

  1、记录的成组与分解的原因:由于磁盘块的大小是预先划分好的,大小固定,而逻辑记录的大小是用户文件性质决定的,不一定和块大小一致。

  2、记录的成组:把若干个逻辑记录存入一个块的工作称为“记录的成组”。每块中逻辑记录的个数称“块因子”。

  3、记录的分解:这是记录成组的一个逆过程。经程是先从磁盘中找到记录所在的块,并将本块读入主存缓冲区,再从缓冲区取出所需要的记录送到用户工作区。如果用户所需的记录已经在缓冲区中,则不需要启动外设读块信息,这也可以提高系统工作效率。

  11、作业和作业步

  1、作业:我们把用户要求计算机系统处理的一个问题称为一个“作业”

  2、作业步:完成作业的每一个步聚称为“作业步”

  操作系统名词解释总结二

  2. 进程控制块(PCB)(系统为了管理进程设置的一个专门的数据结构,用它来记录进程的外部特征,描述进程的运动变化过程。系统利用PCB来控制和管理进程,所以PCB是系统感知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进程与PCB是一一对应的)

  3. 虚时钟

  4. 段式管理

  5. 文件控制块(FCB)(文件控制块是操作系统为管理文件而设置的数据结构,存放了为管理文件所需的所有有关信息。文件控制块是文件存在的标志)

  6. 对换(SWAPPING)

  7. 系统调用

  8. 绝对路径名

  9. 特别文件

  10. 虚设备技术

  11. 管道

  12. 中断接收

  13. 恢复现场

  14. 页式管理

  15. 作业步(一般情况下,一个作业可划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作业步。在作业运行期间,各作业步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往往上一个作业步的结果作为下一个作业步的输入)

  16. 字符流文件(构成文件的基本单位是字符,文件是有逻辑意义的、无结构的一串字符的集合)

  17. 通道

  18. 页面淘汰

  19. 多道程序设计

  20. 死锁(一组进程中,每个进程都无限等待被该组进程中另一进程所占有的资源,因而永远无法得到的资源,这种现象称为进程死锁,这一组进程就称为死锁进程)

  21. 当前目录(为了提高文件检索速度,文件系统向用户提供了一个当前正在使用的目录,称为当前目录。)

  22. 快表(介于内存与寄存器之间的存储机制,它又叫快表)

  23. 作业调度(根据一定的原则,从输入井的后备作业队列中选择适当的作业,为它分配内存等资源,并将其调入内存投入运行。又称高级调度,远程调度)

  25. 中断屏蔽

  26. 地址映射(为了保证CPU执行指令时可正确访问存储单元,需将用户程序中的逻辑地址转换为运行时由机器直接寻址的物理地址,这一过程称为地址映射)

  28. 死锁避免(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对进程发出的每一个系统能够满足的资源申请进行动态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分配资源,若分配后系统可能发生死锁,则不予分配,否则予以分配)

  30. 作业控制块(OS向用户提供一组作业控制语言,用户用这种语言书写作业说明书,然后将程序、数据和作业说明书一齐交给系统操作员)

  31. CPU状态

  32. 虚存(把内存与外存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用,从而得到一个容量很大的“内存”,这就是虚存。)

  33. 磁盘调度

  34. 缓冲技术

  35. 中断(CPU对系统发生的某个事件作出的一种反应:CPU暂停正在执行的程序,保留现场后自动转去执行相应事件的处理程序,处理完成后返回断点,继续执行被打断的程序。)

  36. 进程调度

  37. 虚设备(在一类设备上模拟另一类设备,常用共享设备模拟独占设备,用高速设备模拟低速设备,被模拟的设备称为虚设备)

  39. 死锁预防(在系统设计时确定资源分配算法,保证不发生死锁。具体的做法是破坏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之一)

  40. 文件目录(把所有的FCB组织在一起,就构成了文件目录,即文件控制块的有序集合)

  41. 原语(primitive or atomic action 是由若干多机器指令构成的完成某种特定功能的一段程序,具有不可分割性.即原语的执行必须是连续的,在执行过程中不允许被中断)

  42. 交换技术

  43. 互斥区

  44.可再入程序(可被多个进程同时调用的程序,具有下列性质:它是纯代码的,即在执行过程中自身不改变,调用它的进程应该提供数据区)

  45.工作集(对于给定的访问序列选取定长的区间,称为工作集窗口,落在工作集窗口中的页面集合称为工作集。)

3594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