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电脑>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操作系统常见问题解答

时间: 志艺942 分享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电子计算机系统中负责支撑应用程序运行环境以及用户操作环境的系统软件,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与基石。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操作系统常见问题解答,希望能帮到大家。

  操作系统常见问题解答

  (一)进程与线程的区别,线程安全”怎么理解?

  进程和线程都是由操作系统所体会的程序运行的基本单元,系统利用该基本单元实现系统对应得并发性。进程和线程的区别在于:

  一个程序至少有一个进程,一个进程至少有一个线程。

  线程的划分尺度小于进程,使得多线程程序的并发性高,另外,进程在执行过程中拥有独立的内存单元,而多个线程共享内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程序的运行效率。

  线程在执行过程中与进程还是有区别的。每个独立的线程有一个程序运行的入口、顺序执行序列和程序的出口。但是线程不能独立执行,必须依存在应用程序中,由应用程序提供多个线程执行控制。

  从逻辑角度来看,多线程的意义在于一个应用程序中,有多个执行部分可以同时执行。但操作系统并没有将多个线程看做多个独立的应用,来实现进程的调度和管理以及资源分配。这就是进程和线程的重要区别。

  如果你的代码所在的进程中有多个线程在同时运行,而这些线程可能会同时运行这段代码。如果每次运行结果和单线程运行的结果是一样的,而且其他的变量的值也和预期的是一样的,就是线程安全的。

  或者说:一个类或者程序所提供的接口对于线程来说是原子操作或者多个线程之间的切换不会导致该接口的执行结果存在二义性,也就是说我们不用考虑同步的问题。

  线程安全问题都是由全局变量及静态变量引起的。

  若每个线程中对全局变量、静态变量只有读操作,而无写操作,一般来说,这个全局变量是线程安全的;若有多个线程同时执行写操作,一般都需要考虑线程同步,否则就可能影响线程安全。

  另解

  说法一:进程是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进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线程是进程的一个实体,是CPU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它是比进程更小的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线程自己基本上不拥有系统资源,只拥有一点在运行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如程序计数器,一组寄存器和栈),但是它可与同属一个进程的其他的线程共享进程所拥有的全部资源.

  一个线程可以创建和撤销另一个线程;同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之间可以并发执行

  说法二:进程和线程都是由操作系统所体会的程序运行的基本单元,系统利用该基本单元实现系统对应用的并发性。进程和线程的区别在于:

  简而言之,一个程序至少有一个进程,一个进程至少有一个线程.

  线程的划分尺度小于进程,使得多线程程序的并发性高。

  另外,进程在执行过程中拥有独立的内存单元,而多个线程共享内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程序的运行效率。

  线程在执行过程中与进程还是有区别的。每个独立的线程有一个程序运行的入口、顺序执行序列和程序的出口。但是线程不能够独立执行,必须依存在应用程序中,由应用程序提供多个线程执行控制。

  从逻辑角度来看,多线程的意义在于一个应用程序中,有多个执行部分可以同时执行。但操作系统并没有将多个线程看做多个独立的应用,来实现进程的调度和管理以及资源分配。这就是进程和线程的重要区别。

  说法三:多线程共存于应用程序中是现代操作系统中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标志。用过UNIX操作系统的读者知道进程,在UNIX操作系统中,每个应用程序的执行都在操作系统内核中登记一个进程标志,操作系统根据分配的标志对应用程序的执行进行调度和系统资源分配,但进程和线程有什么区别呢?

  进程和线程都是由操作系统所体会的程序运行的基本单元,系统利用该基本单元实现系统对应用的并发性。进程和线程的区别在于:

  线程的划分尺度小于进程,使得多线程程序的并发性高。

  另外,进程在执行过程中拥有独立的内存单元,而多个线程共享内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程序的运行效率。

  线程在执行过程中与进程还是有区别的。每个独立的线程有一个程序运行的入口、顺序执行序列和程序的出口。但是线程不能够独立执行,必须依存在应用程序中,由应用程序提供多个线程执行控制。

  从逻辑角度来看,多线程的意义在于一个应用程序中,有多个执行部分可以同时执行。但操作系统并没有将多个线程看做多个独立的应用,来实现进程的调度和管理以及资源分配。这就是进程和线程的重要区别。

  进程(Process)是最初定义在Unix等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环境下用于表示应用程序在内存环境中基本执行单元的概念。以Unix操作系统为例,进程是Unix操作系统环境中的基本成分、是系统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Unix操作系统中完成的几乎所有用户管理和资源分配等工作都是通过操作系统对应用程序进程的控制来实现的。

  C、C++、Java等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经相应的编译器编译成可执行文件后,提交给计算机处理器运行。这时,处在可执行状态中的应用程序称为进程。从用户角度来看,进程是应用程序的一个执行过程。从操作系统核心角度来看,进程代表的是操作系统分配的内存、CPU时间片等资源的基本单位,是为正在运行的程序提供的运行环境。进程与应用程序的区别在于应用程序作为一个静态文件存储在计算机系统的硬盘等存储空间中,而进程则是处于动态条件下由操作系统维护的系统资源管理实体。多任务环境下应用程序进程的主要特点包括:

  ●进程在执行过程中有内存单元的初始入口点,并且进程存活过程中始终拥有独立的内存地址空间;

  ●进程的生存期状态包括创建、就绪、运行、阻塞和死亡等类型;

  ●从应用程序进程在执行过程中向CPU发出的运行指令形式不同,可以将进程的状态分为用户态和核心态。处于用户态下的进程执行的是应用程序指令、处于核心态下的应用程序进程执行的是操作系统指令。

  在Unix操作系统启动过程中,系统自动创建swapper、init等系统进程,用于管理内存资源以及对用户进程进行调度等。在Unix环境下无论是由操作系统创建的进程还要由应用程序执行创建的进程,均拥有唯一的进程标识(PID)。

  说法四:应用程序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个内存空间的初始入口点地址、一个程序执行过程中的代码执行序列以及用于标识进程结束的内存出口点地址,在进程执行过程中的每一时间点均有唯一的处理器指令与内存单元地址相对应。

  Java语言中定义的线程(Thread)同样包括一个内存入口点地址、一个出口点地址以及能够顺序执行的代码序列。但是进程与线程的重要区别在于线程不能够单独执行,它必须运行在处于活动状态的应用程序进程中,因此可以定义线程是程序内部的具有并发性的顺序代码流。

  Unix操作系统和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支持多用户、多进程的并发执行,而Java语言支持应用程序进程内部的多个执行线程的并发执行。多线程的意义在于一个应用程序的多个逻辑单元可以并发地执行。但是多线程并不意味着多个用户进程在执行,操作系统也不把每个线程作为独立的进程来分配独立的系统资源。进程可以创建其子进程,子进程与父进程拥有不同的可执行代码和数据内存空间。而在用于代表应用程序的进程中多个线程共享数据内存空间,但保持每个线程拥有独立的执行堆栈和程序执行上下文(Context)。

  基于上述区别,线程也可以称为轻型进程 (Light Weight Process,LWP)。不同线程间允许任务协作和数据交换,使得在计算机系统资源消耗等方面非常廉价。

  线程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不是所有类型的计算机都支持多线程应用程序。Java程序设计语言将线程支持与语言运行环境结合在一起,提供了多任务并发执行的能力。这就好比一个人在处理家务的过程中,将衣服放到洗衣机中自动洗涤后将大米放在电饭锅里,然后开始做菜。等菜做好了,饭熟了同时衣服也洗好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程序中使用多线程不会增加 CPU 的数据处理能力。只有在多CPU 的计算机或者在网络计算体系结构下,将Java程序划分为多个并发执行线程后,同时启动多个线程运行,使不同的线程运行在基于不同处理器的Java虚拟机中,才能提高应用程序的执行效率。

  (二)如何减少换页错误?

  1,进程倾向于占用CPU

  2,访问局部性(localilty of reference)满足进程要求

  3,进程倾向于占用I/O

  4,使用基于最短剩余时间(shortest remaining time)的调度机制

  5,减少页大小

  最先排出1和3选项,访问快慢、访问接口,对“错误”能够有什么影响?肯定是需要某种策略。

  仔细看题:“减少”,而不是“消除”,说明这个“错误”不管怎么样,肯定是存在的;关键在于你是否理解“换页错误”的定义了。

  看看选项2和4都有点像;至于5嘛,不太像了——即使页面减少,错误率会降低吗?难说,你可不知道系统实际运行时,数据大小、分布是什么样的:页面大,更可能将大数据块放在一页上;页面小,则会分散数据——形象上是这么理解,但操作系统算法没这么麻烦,也没见过这方面的概率讨论,排除。

  我猜想的答案是2,因为被“错误”2字误导了:既然要减少错误嘛,“局部化”是很常用的策略,错误发生在局部就不至于影响全局......(归根结底还是不明白“换页错误”的定义)其实如果仔细想想,“局部化”可以降低错误的影响,但是它并不能降低错误的发生概率!剩下的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换页错误:

  Page Fault 是在进程尝试执行代码指导,或者引用进程所映射物理内存中并不存在的数据页时,操作系统记录的事件。换句话说,进程需要的内存页实际上可能还处于物理内存中,但是由于它无法再分配到进程中,所以当进程将此页读取回到它的内存页时,就发生了Page Fault。

  说白了就是想在内存里找东西,却发现不存在(不得不重新读取...),按道理这不应该算“错误”这么严重吧(简单点,“不命中”而已)。

  采用最短剩余时间调度机制:

  SRT算法(SPN算法的抢占式版本):总是选择剩余时间最短的进程运行

  为什么会减少换页错误呢?因为时间短的结束运行快,不需要频繁切换进程(导致刷新内存),所以换页错误发生的概率就减少了......

  (二)关于PV操作

  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PV操作是进程管理中的难点。

  首先应弄清PV操作的含义:PV操作由P操作原语和V操作原语组成(原语是不可中断的过程),对信号量进行操作,具体定义如下:

  P(S):①将信号量S的值减1,即S=S-1;

  ②如果S>=0,则该进程继续执行;否则该进程置为等待状态,排入等待队列。

  V(S):①将信号量S的值加1,即S=S+1;

  ②如果S>0,则该进程继续执行;否则释放队列中第一个等待信号量的进程。

  PV操作的意义:我们用信号量及PV操作来实现进程的同步和互斥。PV操作属于进程的低级通信。

  什么是信号量?信号量(semaphore)的数据结构为一个值和一个指针,指针指向等待该信号量的下一个进程。信号量的值与相应资源的使用情况有关。当它的值大于0时,表示当前可用资源的数量;当它的值小于0时,其绝对值表示等待使用该资源的进程个数。注意,信号量的值仅能由PV操作来改变。

  一般来说,信号量S>=0时,S表示可用资源的数量。执行一次P操作意味着请求分配一个单位资源,因此S的值减1;当S<0时,表示已经没有可用资源,请求者必须等待别的进程释放该类资源,它才能运行下去。而执行一个V操作意味着释放一个单位资源,因此S的值加1;若S=<0,表示有某些进程正在等待该资源,因此要唤醒一个等待状态的进程,使之运行下去。

  利用信号量和PV操作实现进程互斥的一般模型是:

  进程P1 进程P2 &hellip;&hellip; 进程Pn

  &hellip;&hellip; &hellip;&hellip; &hellip;&hellip;

  P(S); P(S); P(S);

  临界区; 临界区; 临界区;

  V(S); V(S); V(S);

  &hellip;&hellip; &hellip;&hellip; &hellip;&hellip; &hellip;&hellip;

  其中信号量S用于互斥,初值为1。

  使用PV操作实现进程互斥时应该注意的是:

  (1)每个程序中用户实现互斥的P、V操作必须成对出现,先做P操作,进临界区,后做V操作,出临界区。若有多个分支,要认真检查其成对性。

  (2)P、V操作应分别紧靠临界区的头尾部,临界区的代码应尽可能短,不能有死循环。

  (3)互斥信号量的初值一般为1。

  利用信号量和PV操作实现进程同步

  PV操作是典型的同步机制之一。用一个信号量与一个消息联系起来,当信号量的值为0时,表示期望的消息尚未产生;当信号量的值非0时,表示期望的消息已经存在。用PV操作实现进程同步时,调用P操作测试消息是否到达,调用V操作发送消息。

  使用PV操作实现进程同步时应该注意的是:

  (1)分析进程间的制约关系,确定信号量种类。在保持进程间有正确的同步关系情况下,哪个进程先执行,哪些进程后执行,彼此间通过什么资源(信号量)进行协调,从而明确要设置哪些信号量。

  (2)信号量的初值与相应资源的数量有关,也与P、V操作在程序代码中出现的位置有关。

  (3)同一信号量的P、V操作要成对出现,但它们分别在不同的进程代码中。

  (四)用于进程间通讯(IPC)的四种不同技术:

  1. 消息传递(管道,FIFO,posix和system v消息队列,信号量)

  2. 同步(互斥锁,条件变量,读写锁,文件和记录锁,Posix和System V信号灯)

  3. 共享内存区(匿名共享内存区,有名Posix共享内存区,有名System V共享内存区)

  4. 过程调用(Solaris门,Sun RPC)

  消息队列和过程调用往往单独使用,也就是说它们通常提供了自己的同步机制.相反,共享内存区通常需要由应用程序提供的某种同步形式才能正常工作.解决某个特定问题应使用哪种IPC不存在简单的判定,应该逐渐熟悉各种IPC形式提供的机制,然后根据特定应用的要求比较它们的特性.

  必须考虑的四个前提:

  1. 联网的还是非联网的.IPC适用于单台主机上的进程或线程间的.如果应用程序有可能分布到多台主机上,那就要考虑使用套接字代替IPC,从而简化以后向联网的应用程序转移的工作.

  2. 可移植性.

  3. 性能,在具体的开发环境下运行测试程序,比较几种IPC的性能差异.

  4. 实时调度.如果需要这一特性,而且所用的系统也支持posix实时调度选项,那就考虑使用Posix的消息传递和同步函数.

  各种IPC之间的一些主要差异:

  1. 管道和FIFO是字节流,没有消息边界.Posix消息和System V消息则有从发送者向接受者维护的记录边界(eg:TCP是没有记录边界的字节流,UDP则提供具有记录边界的消息).

  2. 当有一个消息放置到一个空队列中时,Posix消息队列可向一个进程发送一个信号,或者启动一个新的线程.System V则不提供类似的通知形式.

  3. 管道和FIFO的数据字节是先进先出的.Posix消息和System V消息具有由发送者赋予的优先级.从一个Posix消息队列读出时,首先返回的总是优先级最高的消息.从一个System V消息队列读出时,读出者可以要求想要的任意优先级的消息.

  4. 在众多的消息传递技术&mdash;管道,FIFO,Posix消息队列和System V消息队列&mdash;中,可从一个信号处理程序中调用的函数只有read和write(适用于管道和FIFO).

  比较不同形式的消息传递时,我们感兴趣的有两种测量尺度:

  1. 带宽(bandwidth):数据通过IPC通道转移的速度.为测量该值,我们从一个进程向另一个进程发送大量数据(几百万字节).我们还给不同大小的I/O操作(例如管道和FIFO的write和read操作)测量该值,期待发现带宽随每个I/O操作的数据量的增长而增长的规律.

  2. 延迟(latency):一个小的IPC消息从一个进程到令一个进程再返回来所花的时间.我们测量的是只有一个1个字节的消息从一个进程到令一个进程再回来的时间(往返时间)

  在现实世界中,带宽告诉我们大块数据通过一个IPC通道发送出去需花多长时间,然而IPC也用于传递小的控制信息,系统处理这些小消息所需的时间就由延迟提供.这两个数都很重要.

  (五)多进程和多线程的优缺点

  Linux内核对多进程和多线程的支持方式:

  线程机制支持并发程序设计技术,在多处理器上能真正保证并行处理。而在linux实现线程很特别,linux把所有的线程都当作进程实现。linux下线程看起来就像普通进程(只是该进程和其他进程共享资源,如地址空间)。上述机制与Microsoft windows或是Sun Solaris实现差异很大。

  Linux的线程实现是在核外进行的,核内提供的是创建进程的接口do_fork()。内核提供了两个系统调用__clone()和fork(),最终都用不同的参数调用do_fork()核内API。 do_fork() 提供了很多参数,包括CLONE_VM(共享内存空间)、CLONE_FS(共享文件系统信息)、CLONE_FILES(共享文件描述符表)、CLONE_SIGHAND(共享信号句柄表)和CLONE_PID(共享进程ID,仅对核内进程,即0号进程有效)。当使用fork系统调用产生多进程时,内核调用do_fork()不使用任何共享属性,进程拥有独立的运行环境。当使用pthread_create()来创建线程时,则最终设置了所有这些属性来调用__clone(),而这些参数又全部传给核内的do_fork(),从而创建的&rdquo;进程&rdquo;拥有共享的运行环境,只有栈是独立的,由 __clone()传入。

  即:Linux下不管是多线程编程还是多进程编程,最终都是用do_fork实现的多进程编程,只是进程创建时的参数不同,从而导致有不同的共享环境。Linux线程在核内是以轻量级进程的形式存在的,拥有独立的进程表项,而所有的创建、同步、删除等操作都在核外pthread库中进行。pthread 库使用一个管理线程(__pthread_manager() ,每个进程独立且唯一)来管理线程的创建和终止,为线程分配线程ID,发送线程相关的信号,而主线程pthread_create()) 的调用者则通过管道将请求信息传给管理线程。

  很多朋友都说使用多线程的好处是资源占用少,其隐含之意就是说进程占用资源比线程多,对吧?但实际上Linux下多进程是否就真的点用很多资源呢?暂且不说进程是否比线程占用资源多,就进程占用资源的多少情况而言,Linux确实是做得相当节省的。产生一个多进程时肯定是要产生的一点内存是要复制进程表项,即一个task_struct结构,但这个结构本身做得相当小巧。其它对于一个进程来说必须有的数据段、代码段、堆栈段是不是全盘复制呢?对于多进程来说,代码段是肯定不用复制的,因为父进程和各子进程的代码段是相同的,数据段和堆栈段呢?也不一定,因为在Linux里广泛使用的一个技术叫copy-on-write,即写时拷贝。copy-on-write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资源节省,假设有一个变量x在父进程里存在,当这个父进程创建一个子进程或多个子进程时这个变量x是否复制到了子进程的内存空间呢?不会的,子进程和父进程使用同一个内存空间的变量,但当子进程或父进程要改变变量x的值时就会复制该变量,从而导致父子进程里的变量值不同。父子进程变量是互不影响的,由于父子进程地址空间是完全隔开的,变量的地址可以是完全相同的。

  Linux的&rdquo;线程&rdquo;和&rdquo;进程&rdquo;实际上处于一个调度层次,共享一个进程标识符空间,这种限制使得不可能在Linux上实现完全意义上的POSIX线程机制,因此众多的Linux线程库实现尝试都只能尽可能实现POSIX的绝大部分语义,并在功能上尽可能逼近。Linux的进程的创建是非常迅速的。内核设计与实现一书中甚至指出Linux创建进程的速度和其他针对线程优化的操作系统(Windows,Solaris)创建线程的速度相比,测试结果非常的好,也就是说创建速度很快。由于异步信号是内核以进程为单位分发的,而LinuxThreads的每个线程对内核来说都是一个进程,且没有实现&rdquo;线程组&rdquo;,因此,某些语义不符合POSIX标准,比如没有实现向进程中所有线程发送信号,README对此作了说明。LinuxThreads中的线程同步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信号基础上的,这种通过内核复杂的信号处理机制的同步方式,效率一直是个问题。LinuxThreads 的问题,特别是兼容性上的问题,严重阻碍了Linux上的跨平台应用(如Apache)采用多线程设计,从而使得Linux上的线程应用一直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在Linux社区中,已经有很多人在为改进线程性能而努力,其中既包括用户级线程库,也包括核心级和用户级配合改进的线程库。目前最为人看好的有两个项目,一个是RedHat公司牵头研发的NPTL(Native Posix Thread Library),另一个则是IBM投资开发的NGPT(Next Generation Posix Threading),二者都是围绕完全兼容POSIX 1003.1c,同时在核内和核外做工作以而实现多对多线程模型。这两种模型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LinuxThreads的缺点,且都是重起炉灶全新设计的。

  综上所述的结论是在Linux下编程多用多进程编程少用多线程编程。

  IBM有个家伙做了个测试,发现切换线程context的时候,windows比linux快一倍多。进出最快的锁(windows2k的 critical section和linux的pthread_mutex),windows比linux的要快五倍左右。当然这并不是说linux不好,而且在经过实际编程之后,综合来看我觉得linux更适合做high performance server,不过在多线程这个具体的领域内,linux还是稍逊windows一点。这应该是情有可原的,毕竟unix家族都是从多进程过来的,而 windows从头就是多线程的。

  如果是UNIX/linux环境,采用多线程没必要。

  多线程比多进程性能高?误导!

  应该说,多线程比多进程成本低,但性能更低。

  在UNIX环境,多进程调度开销比多线程调度开销,没有显著区别,就是说,UNIX的进程调度效率是很高的。内存消耗方面,二者只差全局数据区,现在内存都很便宜,服务器内存动辄若干G,根本不是问题。

  多进程是立体交通系统,虽然造价高,上坡下坡多耗点油,但是不堵车。

  多线程是平面交通系统,造价低,但红绿灯太多,老堵车。

  我们现在都开跑车,油(主频)有的是,不怕上坡下坡,就怕堵车。

  高性能交易服务器中间件,如TUXEDO,都是主张多进程的。实际测试表明,TUXEDO性能和并发效率是非常高的。TUXEDO是贝尔实验室的,与UNIX同宗,应该是对UNIX理解最为深刻的,他们的意见应该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块设备与字符设备区别

  系统中能够随机(不需要按顺序)访问固定大小数据片(chunks)的设备被称作块设备,这些数据片就称作块。最常见的块设备是硬盘,除此以外,还有软盘驱动器、CD-ROM驱动器和闪存等等许多其他块设备。注意,它们都是以安装文件系统的方式使用的&mdash;&mdash;这也是块设备的一般访问方式。

  另一种基本的设备类型是字符设备。字符设备按照字符流的方式被有序访问,像串口和键盘就都属于字符设备。如果一个硬件设备是以字符流的方式被访问的话,那就应该将它归于字符设备;反过来,如果一个设备是随机(无序的)访问的,那么它就属于块设备。

  简单来讲,块设备可以随机存取,而字符设备不能随机存取,块设备通过系统缓存进行读取,不是直接和物理磁盘读取。字符设备可以直接物理磁盘读取。不经过系统缓存。(如键盘,直接相应中断)

  什么是虚拟内存?

  虚拟内存是计算机系统内存管理的一种技术。它使得应用程序认为它拥有连续的可用的内存(一个连续完整的地址空间),而实际上,它通常是被分隔成多个物理内存碎片,还有部分暂时存储在外部磁盘存储器上,在需要时进行数据交换。

  别称虚拟存储器(Virtual Memory)。电脑中所运行的程序均需经由内存执行,若执行的程序占用内存很大或很多,则会导致内存消耗殆尽。为解决该问题,Windows中运用了虚拟内存技术,即匀出一部分硬盘空间来充当内存使用。当内存耗尽时,电脑就会自动调用硬盘来充当内存,以缓解内存的紧张。若计算机运行程序或操作所需的随机存储器(RAM)不足时,则 Windows 会用虚拟存储器进行补偿。它将计算机的RAM和硬盘上的临时空间组合。当RAM运行速率缓慢时,它便将数据从RAM移动到称为&ldquo;分页文件&rdquo;的空间中。将数据移入分页文件可释放RAM,以便完成工作。 一般而言,计算机的RAM容量越大,程序运行得越快。若计算机的速率由于RAM可用空间匮乏而减缓,则可尝试通过增加虚拟内存来进行补偿。但是,计算机从RAM读取数据的速率要比从硬盘读取数据的速率快,因而扩增RAM容量(可加内存条)是最佳选择。


看了&ldquo;操作系统常见问题解答&rdquo;还想看:

1.Windows操作系统常见故障解决方法汇总

2.Windows7十大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3.操作系统常见驱动故障和解决方法

4.Unix系统的十大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操作系统常见问题解答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电子计算机系统中负责支撑应用程序运行环境以及用户操作环境的系统软件,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与基石。接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E道航e22操作系统刷机详解
    E道航e22操作系统刷机详解

    e道航 不但内置CMMB移动数字接收模块以及支持RMVB直读,而且内置地图方面选用了易用性比较强的正版凯立德C系列,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E道航e22操作系

  • Win7操作系统开机的原理
    Win7操作系统开机的原理

    计算机系统将进行加电自检(POST)。如果通过,之后BIOS会读取主引导记录(MBR)被标记为启动设备的硬盘的首扇区,并传送被 Windows 7建立的控制编码给MBR。 接

  • Eppendorf全新升级显微操作系统
    Eppendorf全新升级显微操作系统

    众所周知,良好的显微操作取决于精确、快捷、使用方便的特点。Eppendorf开发的新一代显微操作系统Transferman 4r,适用所有显微镜平台,并能与现有FemtoJe

  • 虚拟机中安装苹果操作系统图文教程
    虚拟机中安装苹果操作系统图文教程

    你还在为不知道虚拟机中安装苹果操作系统图文教程而烦恼么?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虚拟机中安装苹果操作系统图文教程,希望能帮到大家。 虚拟机

281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