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词语大全 > 典故 >

司马穰直的典故讲了什么

时间: 书荣1192 分享

  战国上承春秋乱世,中续百家争鸣,后启大秦帝国。战国时期有一段司马穰直的典故,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司马穰直的典故讲了什么

  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军事家司马穰苴是一个信守军规的军事将领。有一次国君的亲信庄贾视察军队,不按规定的时间到达军营,司马穰苴依军令要将庄贾斩首。国君派人为庄贾求情,这个人未经允许就将马车驶入营门。司马穰苴就杀了此人的仆人和驾车的马,以示惩戒。这种不畏权贵、信守军令的作风,使司马穰苴树立了威信。打仗的时候,士兵们个个奋勇杀敌,最终打败了敌人。

  战国时期的历史介绍

  战乱频繁

  公元前403年,东周共主之周威烈王册命了韩、赵、魏三家列位诸侯,由此战国七雄局面正式形成。从春秋时代初期的一百四十多家诸侯,经过三百六十多年的兼并,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了二十余家。其中又以西嬴姓秦国,东妫姓齐国,中原三晋(赵国、魏国、韩国),南芈姓楚国,北姬姓燕国此七国最强。史称“战国七雄”。各家的兼并战争使得诸侯变少了,胜出者疆域变大了,人口变多了,财富也集中了。原本分散在各家诸侯手中的土地人口财富,都集中在了少数几个诸侯手里。

  天下从成百上千个小国家整合为十多个大实体国家,原本的战略缓冲空间不复存在,各个大国不得不面对直接残酷竞争的格局。资源的集中使得各国间的战争规模,战争烈度也急剧上升。在彼此间不断的激烈攻伐中,如何谋求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且富国强兵成了各国决策层的首要考量目标。在此时代出现的普遍的需求之下,一系列的变法改革应时展开,战国时代的大幕也随之拉开。

  据统计,从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的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战争二百三十次。战争打起来,双方动辄出动几万至几十万人。西汉末年的刘向,将有关这段历史的各种资料编成一本书,取名《战国策》,从此,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战国时期。

  七雄并立

  战国时期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混战,国际社会非常不稳定。战国初期东周境内尚有十几个国家,其中以齐、晋、楚、越四国的实力最强,有四分天下之势。

  后来晋国内乱,以智氏、范氏、中行氏和韩、赵、魏六家为主的“六卿”又互相兼并,范氏和中行氏倒下后,以智伯瑶为首的智氏,于前455年联合韩、魏两家合兵攻赵,把赵襄子围在晋阳,决汾水灌城。韩、魏突然和赵氏联合起来,于前453年消灭智氏,瓜分了智氏的全部土地。不久,三家又将晋公室的土地和人民,除曲沃(今山西闻喜县)、绛州(今山西翼城东南)外,也都瓜分了。这时的晋国国君降到了三家之下,卑屈到要朝见三家大夫(三家分晋)。齐国卿族田氏到陈完的第五世孙田恒,联合鲍氏,灭了当时专权的栾、高二氏篡夺齐国政权(前386年田氏代齐)。后来燕国崛起,秦国中兴,及其它一些小国陆续的被吞并或沦为附庸。到了战国中期,剩下来的七个主要大国秦、楚、韩、赵、魏、齐、燕被称为战国七雄。

3995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