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词语大全 > 典故 >

仰人鼻息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时间: 莉莎1157 分享

  仰人鼻息的典故:

  东汉末年,董卓在朝中专权,上欺天子,下压群臣,鱼肉百姓,无所不为。各州郡的割据势力纷纷起兵讨伐董贼,共推袁绍为盟主。袁绍自称车骑将军,统率群雄,直逼长安。

  冀州牧韩馥负责讨逆群雄的粮草供应,他看到袁绍深得人心,势力越来越雄厚,害怕他夺取自己的地盘。怎样才能消除袁绍的威胁呢?

  韩馥心生一计,那就是少给他们军粮,使他们尽早离散。袁绍见韩馥如此对待自己,气愤不已。

  一天,袁绍的一位谋士对袁绍说:“您想讨伐董卓,必须有一块容身之地,否则难免受人所制。冀州之地,人民富庶,粮草充足,而冀州牧韩馥又没什么才能。您为什么不想办法把冀州夺过来,作为养兵之所呢?”

  “哎呀呀,你说得太好了。若能夺取冀州,有了充足的粮草,我的兵马定能得到进一步的扩充。这对我实在太有利了。”

  袁绍采纳了谋士的建议,一方面秘密命令公孙瓒率军队佯做攻冀州之势,一方面派遣自己的外甥陈留、高干劝韩馥归顺自己,拱手献出冀州。

  韩馥面对不利局势,仔细地想了一阵。他知道自己的才能和威望都不如袁绍,眼下又有重兵威胁,只好同意让出冀州,也好保全性命。但是他把这个想法对部下讲了,反对的呼声却很大。

  很多将领对韩馥说:“咱们冀州兵强马壮,贮存的粮食足够吃十年;而袁绍的人马也就是一群穷军孤客,依靠我们喘出来的气而活着,又如同吃奶的孩子托在我们手上,假如给他断了奶汁,他立刻就会饿死。我们凭什么要把冀州白白让给他?”

  韩馥说:“我是袁家的老部下,论才能又远远比不上袁绍。我把位置让给贤者,也是古人所赞成的,你们为什么要从中作梗呀?”

  韩馥的大将们还是不服气,他们提出把兵马开回来,与袁绍进行决战。可是韩馥说什么也不答应,一心要把冀州让出去。他派自己的儿子带着冀州牧的印绶,去见袁绍,表示投降的诚意。

  袁绍得了冀州,实力大大增强,心里却容不得韩馥。到后来,韩馥受尽了袁绍的逼迫,自杀而死。

  仰人鼻息的汉语词典解释:

  1.依赖别人的呼吸来生活。比喻依赖别人,不能自主。

  ●清吴炽昌《客窗闲话续集•某宫保》:「公曰:‘寒苦,我命也,不能仰人鼻息。还我故人,任我所之。’」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小说史稿》第十四章第三节:「﹝林黛玉﹞出身于‘清贵之家’,父母早丧,不能不寄居贾府,过着仰人鼻息的生活。」

  2. 引申为迎合别人的意旨。

  ●陈毅《水调歌头·四游良口》词:「仰人鼻息,奴才思想奈何天!」

  仰人鼻息的近义词/反义词如下:

  近义词:依人作嫁、俯仰由人、寄人篱下、养尊处优、举夺由人

  反义词:独当一面、自力更生、自立门户、独立自主

  用仰人鼻息造句:

  (1) 李老师仰人鼻息,活得没有尊严。

  (2) 我和他都是组长,为什么我就要仰人鼻息地过日子?

  (3) 我是个堂堂七尺的男子,怎能仰人鼻息,过此种生活呢!

  (4) 她似乎不愿在经济上仰人鼻息。

  (5) 凡事李杰总仰人鼻息。

  (6) 自己虽生来贫困,却也不能一辈子仰人鼻息度日。

  (7) 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决不能仰人鼻息。

  (8) 我何必委曲求全,仰人鼻息,还不如自己试试看。

猜你感兴趣:

1.立木为信的典故

2.投鞭断流的典故

3.断鹤续凫的典故

4.立木为信的典故

5.善刀而藏典故

6.添兵减灶典故

390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