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词语大全 > 典故 >

分庭抗礼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时间: 莉莎1157 分享

  分庭抗礼的典故:

  河畔一块高地上是一片杏林,孔夫子和他的学生们正坐在杏树下休息。流水淙淙,秋风习习,孔子欣然抚琴,学生各自读书。一曲将半,一个白发渔翁走上岸来,坐在不远处,左手抱着膝盖,右手托着下巴眯着眼睛听琴。

  曲子终了,老者招招手,让子贡、子路过来,问道:“那个弹琴的是什么人呢?”子路率先回答:“他是我们的老师,鲁国的著名学者孔夫子啊。”老者又问:“这个姓孔的是干什么的?在国君或王侯那里做官吗?”

  子路一时语塞,子贡说:“老师不做官,他奉行忠信、仁义,推行礼乐,讲究人伦,对上忠于国主,对下教化庶民,以利天下,这就是他所做的事情。”老者长叹一声说:“他这样做,真是摧残心性,劳乏筋骨,危害了自己的真性啊,他离大道也实在太远了。”说完转身向河边走去。

  子贡急忙把老头的话转告老师。孔子放下琴,站起身来说:“这是一位圣贤之人啊!”他跌跌撞撞地追到河边。老者正要划桨离去,孔子拱手连连拜请,说:“先生留步,孔丘多年求学访贤,现已69岁,还没受过高士指点,今有幸偶遇先生,万望不吝赐教。”

  渔翁并不客气,下了船,赤脚站在沙滩上,说:“天子,诸侯,大夫,庶民,若四者都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尽到自己的职责,社会自然就会治理好。如果乱了方位,不尽职守,天下动乱就不可避免。而你上无君侯之职,下无臣子之份,却独自修治礼乐,排定人伦,企图用忠信、仁义来匡正天下、教化百姓,不是太多事又自不量力了吗?”

  孔子似乎明白了自己常年周游列国,主张却到处碰壁的原因了,接着问:“您刚才说我危害了自己的真性,请问什么是真性啊?”老者说:“所谓真性,就是精诚,就是本性。所以强哭者悲而不哀,强怒者严而不威,强亲者笑而不和;真哭哀而无声,真怒威而无色,真亲和而无笑。真性用于人间情理,侍奉亲人则慈孝,侍奉君主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散则悲哀,一切都自然而然。”

  孔子听得句句入耳,好像发现了自己丢失的珍宝,但意犹未尽,虔诚地说:“我愿做您的学生,请问先生家居何处?”渔父笑而不答,登上船,划桨击水,唱着渔歌远去了。这时,颜渊已把牛车引过来,子路把上车拉的绳子递给老师,孔子却木然不觉。他躬身抱拳,敬立良久,目送老者,直到看不见背影。

  子路脸色阴沉,嘟嘟囔囔地说:“我跟从您多年了,还没见过一个打鱼的老头这么傲慢。以往就是与天子诸侯见面,也是分庭抗礼啊。今天对这个渔夫却如此谦卑恭敬,真是不可理解。”

  孔子听了很不高兴,一手扶着车子,一手指着子路说:“仲由啊,你的愚顽粗劣,真是难以教化啊。遇到长者不敬是失礼,遇到贤者不尊是不仁,失礼不仁是祸患之源。这位老者是精通事理的贤士高人,我怎么能与他分庭抗礼呢?”

  分庭抗礼的汉语词典解释:

  1. 以平等之礼节相见。古代宾主相见时,主人站在庭院的东边,客人站在西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

  ●《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史记•货殖列传》:「﹝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宋程大昌《演繁露•东乡》:「《曲礼》说曰:‘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则是客与主人敌礼者,即居西对东,以与主人匹,所谓分庭抗礼者也。」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忙了几日,匡超人又进城去谢知县。知县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礼,留着吃了酒饭,叫他拜做老师。」

  2. 彼此地位相同或势力相等,可以抗衡。

  ●清昭梿《啸亭杂录•本朝内官之制》:「近日内务府大臣多由僚属骤迁,又无重臣兼领,故敬事房总管辈多与诸大臣分庭抗礼,无复统辖之制。」

  分庭抗礼的近义词/反义词如下:

  近义词:不相上下、平分秋色、和衷共济、鼎足而立、平起平坐

  反义词:同心协力、众寡不敌、和衷共济、自甘雌伏、齐心协力

  用分庭抗礼造句:

  1、大家都没想到平日看似娇弱的女生,在拔河赛中居然能和男生队分庭抗礼,形成激烈的拉锯战。

  2、唐代虽有不少着名诗人,但恐怕只有杜甫能和李白分庭抗礼吧!

  3、他学了几年的二胡,近来进步神速,已经能和师傅分庭抗礼了。

  4、在杂文方面,没有人可以与鲁迅分庭抗礼。

  5、他敢和我分庭抗礼,真是胆大妄为。

  6、实际上,妖精聪明极了,完全有能力与巫师分庭抗礼。

  7、战国时代各国君主求才若渴,一遇贤才,必是分庭抗礼,倍加礼遇。

  8、经过一年多的严格训练,我终於能够与上届冠军分庭抗礼,一较长短。

  9、在补教界裡,这两家老字号长久以来一直都是分庭抗礼,学生人数不相上下。

  10、公主乃金枝玉叶,妾岂敢与公主分庭抗礼。

猜你感兴趣:

1.有关分庭抗礼的典故

2.分庭抗礼的成语典故

3.分庭抗礼的典故

3897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