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如泰山的典故
安如泰山的典故
在用典过程中,把故事压缩,把语句提炼,用简单凝炼的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来概括提示这个故事或这个语句,这个词或短语就是典故词语。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安如泰山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安如泰山的典故:
西汉景帝时,吴王刘濞府中的一个郎中叫枚乘。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着名的文学家。
吴国是当时诸侯国中的大国,吴王刘濞野心很大,对中央政权心怀怨恨,暗中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颇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枚乘清醒地认识到了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
“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按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
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并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诸侯王也落得自杀和被杀。这个叛乱只有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具有远见卓识而名声大振。
后来,皇帝派人征召枚乘进京做官,可惜他还没到京城,就死在了途中。
——《上书谏吴王》
安如泰山的典故点拨:
大浪淘沙,只有那些远见卓识、善纳忠言的人,才能在历史舞台上优雅地演出。那些跳梁小丑们,纵使粉墨登场,也成不了什么气候,注定悲惨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