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词语大全 > 典故 > 金蚕脱壳典故

金蚕脱壳典故

时间: 沙娣999 分享

金蚕脱壳典故

  金蚕脱壳是比喻用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那你们知道金蚕脱壳的典故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金蚕脱壳典故,供大家阅读!

  金蚕脱壳典故

  灵帝(汉灵帝刘宏)崩,卓(董卓)擅朝政,横恣京城。诸州郡并兴义兵,欲以讨卓。坚(孙坚)亦举兵。……术(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遂治兵于鲁阳城。……卓兵见坚士众甚整,不敢攻城,乃引还。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坚常著赤罽帻(读chìjìzé),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间道得免。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闲烧柱,因伏草中。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是时,或间坚于术,术怀疑,不运军粮。阳人去鲁阳百余里,坚夜驰见术,画地计校,曰:“所以出身不顾,上为国家讨贼,下慰将军家门之私仇。坚与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将军受谮润之言,还相嫌疑!”术踧踖,即调发军粮。坚还屯。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却说孙坚引四将直至关前……华雄副将胡轸引兵五千出关迎战。程普飞马挺矛,直取胡轸。斗不数合,程普刺中胡轸咽喉,死于马下。坚挥军直杀至关前,关上矢石如雨。孙坚引兵回至梁东屯住,使人于袁绍处报捷,就于袁术处催粮。或说术曰:“孙坚乃江东猛虎;若打破洛阳,杀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今不与粮,彼军必散。”术听之,不发粮草。孙坚军缺食,军中自乱,细作报上关来。李肃为华雄谋曰:“今夜我引一军从小路下关,袭孙坚寨后,将军击其前寨,坚可擒矣。”雄从之,传令军士饱餐,乘夜下关。是夜月白风清。到坚寨时,已是半夜,鼓噪直进。坚慌忙披挂上马,正遇华雄。两马相交,斗不数合,后面李肃军到,竟天价放起火来。坚军乱窜。众将各自混战,止有祖茂跟定孙坚,突围而走。背后华雄追来。坚取箭,连放两箭,皆被华雄躲过。再放第三箭时,因用力太猛,拽折了鹊画弓,只得弃弓纵马而奔。祖茂曰:“主公头上赤帻射目,为贼所识认。可脱帻与某戴之。”坚就脱帻换茂盔,分两路而走。雄军只望赤帻者追赶,坚乃从小路得脱。祖茂被华雄追急,将赤帻挂于人家烧不尽的庭柱上,却入树林潜躲。华雄军于月下遥见赤帻,四面围定,不敢近前。用箭射之,方知是计,遂向前取了赤帻。祖茂于林后杀出,挥双刀欲劈华雄;雄大喝一声,将祖茂一刀砍于马下。

  金蚕脱壳解析

  [成语解释] 金蝉:金黄色的知了;壳:坚硬的外皮。蝉变为成虫时脱去原来的外壳。比喻用计脱身;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成语出处] 元·马致远《任风子》:“唬得我玉魂销;怎提防笑里刀;……天也我几时能够金蝉脱壳。”

  [正音] 壳;不能读作“ké”。

  [辨形] 蝉;不能写作“蚕”或“殚”。

  [近义] 缓兵之计 瞒天过海

  [反义] 瓮中捉鳖

  [用法] 用来比喻施行掩人耳目的方法;来转移别人的视线;才得以逃脱。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金蚕脱壳造句

  1、然而拉登重演6年前“金蝉脱壳”的一幕,令布什捶胸顿足,懊恼不已。

  2、凶手巧使金蝉脱壳之计,让追捕他的人扑了个空。

  3、当警方掀开被子一看,才发现床上睡的是个假人,真凶早已金蝉脱壳得逞了。

  4、官员们知道若拖得太久,这些僵尸或准僵尸银行这些很少或没有净值却被当作依然具有活力的机构就可能会“玩金蝉脱壳把戏”。

  5、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6、我们没理由相信乐购(tesco)会马上陷入危机,如果是真的,乐购首席执行官特里利亚(terryleahy)6月8日宣布即将退休,赢得了一片掌声,进一步证明了金蝉脱壳的智慧。

  7、在一个被围困的车站,弗赖伊充当罗琳的替身,从火车前面的窗口向人群挥手,罗琳则趁机从后面上演了一出“金蝉脱壳”。

  8、当警方赶到时,在混乱中弄错对象,主嫌就趁机金蝉脱壳,逃逸无踪了。

  9、当箱子打开时,原被锁在里面的魔术师早已金蝉脱壳不见了。

  10、张三欠下这么多债务,小心他来个金蝉脱壳,一走了之。

金蚕脱壳典故相关文章:

1.历史故事的成语

2.关于历史的成语大全

33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