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词语大全>典故>

多事之秋的典故

时间: 沙娣999 分享

  多事之秋是指指国家或政局等较大范围的政治局势不安定;事端多起的时期。多事之秋有什么精彩的典故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多事之秋的典故,供大家阅读!

  多事之秋的典故

  多事之秋”一词源于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原话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在这句话中,明显是用秋季形容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是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必须谨慎行事,否则一步走错,步步错。

  “多事之秋”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悲秋的文人心理有关,秋天常常是引起人们忧愁的季节,“愁”字就是人们“心”上的“秋”。“多事之秋”来源于我国民间对秋天的感受和认识。我国是农耕民族,衣食住行,几乎都来自气候的恩赐。庄稼无水不收,但秋天农作物渐渐成熟,已不再需要太多的雨水,阴雨频繁反而影响作物成熟,品质下降。到收割的时候,更是需要晴朗天气,以便于晾晒打场,此时秋雨连绵则严重妨碍人们收获,甚至毁掉丰收在望的庄稼。不幸的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好属于秋雨型气候,特别是中原一带,秋天时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入侵,与逐渐退缩的暖湿气流交汇于此而形成降雨天气,因而秋季降雨常占全年降雨总量的六成以上。这种多雨的秋天无疑是人们最担心的事情,因为秋天的收获是一家人全年的口粮所在。一旦遭遇绵绵秋雨,全家人就只好准备背井离乡逃难了。由此看来,“多事之秋”的确是“危急存亡之秋”。

  多事之秋的解析

  [释义] 秋:年岁;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指国家或政局等较大范围的政治局势不安定;事端多起的时期。

  [语出] 唐·崔致远《前宣州当涂县令王翱摄杨子县令》:“况逢多事之秋;而乃有令患风。”

  [近义] 多灾多难 风雨飘摇 内忧外患 动荡不安 鸡犬不宁 兵连祸结

  [用法] 一般作宾语。

  [结构] 偏正式。

  多事之秋的造句

  1. 书言半截,那地处中原的田洲国境,此时也正逢多事之秋,早已不复当年君仁民义的太平盛世。

  2. 景泰八年,这一年可是多事之秋,两湖大旱,福建发生海啸,山西大地震,明代宗朱祁钰晏驾。

  3. 所谓多事之秋,正是如此吧!七神官血溅神庙,诡异势力兴风作浪。

  4. 欲除之而后快!所谓多事之秋,正是如此吧!七神官血溅神庙,诡异势力兴风作浪。

  5. 恰时,一只蝴蝶卷动着风暴袭来多事之秋的大唐……

  6. 就在中原武林遭逢多事之秋之际,一场席卷大唐的浩劫自东北而起。

  7. 鸿庆十八年是一个多事之秋,年初北方颉利部族大量集结,有意南侵,朝廷派出彭老将军为帅,由太子风锦堂监军,带领十五万兵马镇守边关,主战场便在顺远城。

  8. 康熙初年,风云变幻,宰相府邸,多事之秋。

  9. 皇上冲龄践祚,主少国疑,值此多事之秋,若朝廷轻启生杀黜徙之渐,开诛戮大臣之端,只怕无人再肯为朝廷效力。

  10. 天时?江湖混乱,正是多事之秋,可以大显身手。

  11. 首先,多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这次上架正值多事之秋,真是经历了千辛万苦Orz也是因为这个,没办法提前通知大家这个消息。

  12. 一百多年来的中国,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注意的多事之秋,从帝制时代到现代化国家的转变历程,也确实值得大书特书。

  13. 现在是多事之秋,蒋介石吩咐他,对于日本人的挑衅一定要克制忍让,攘外安内是当前最大的国策,并让他以国家的利益为重。

  14. 入秋了,发条短信与你平分秋色,祝你事业万载千秋,进步一日三秋,爱情秋波盈盈,远离多事之秋,开心健康收获秋实满仓!

  15. 正对枫字锁链链条处,站立着一渺小身影,与锁链枫字呈明显区别,而此时那道渺小身影目视右方,叹道“多事之秋,无心再理,随缘吧”。

  16. 多难多事之秋,塞上绥德站起了一位男子汉叫韩世忠。

  17. 兰宝华对追出来的荣禹嘉和刘翠颖说:听到的是假的,看到的也是假的,现在是多事之秋,及早做准备。

  18. 多事之秋,请假两天!第一百三十七章。

  19. 而2004年却预亏6亿元,有分析人士指出,2004年以来公司就进入了多事之秋,巨额违规担保、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等等逐渐使公司陷入困境。

  20. 但是他也知道如今是多事之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遵办为妙。

  21. 当今纪元将尽,正值多事之秋,陛下当立威镇慑万方,令一干贼子,不敢不臣,不敢不服。

  22. 国家正是多事之秋,我们每个人都该投身其中,出一分力。

  23. 陶管事叹了口气道:“如今还真是多事之秋,淫贼之事还没有个眉目,曹堂主又不在,如今明教之人又不甘寂寞,咱们得小心应对啊!”。

多事之秋的典故相关文章:

1.用成语多事之秋怎么造句

2.勾心斗角的典故

3.成语四面楚歌典故

4.春秋战国爱情成语典故

5.林语堂语录作品带出处

3265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