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大不掉典故
尾大不掉典故
尾大不掉是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你们对尾大不掉的典故了解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尾大不掉典故,供大家阅读!
尾大不掉典故
春秋时,楚国国君楚灵王于公元前531年在城地、蔡地、不羹筑城,并打算派弃疾做蔡公。为此,楚王向申无宇征求意见:“你看让弃疾去蔡地怎么样?”申无宇说:“选择儿子没有像父亲那样合适的,选择臣子没有像国君那样合适的。郑庄公在栎地筑城西安置了子元,使昭公不能立为国君。齐桓公在谷地筑城而安置了管仲,到现在齐国还得到利益。臣听说,五种大人物不在边境,五种小人物不在朝廷;亲近的人不在外边,寄居的人不在里边。现在弃疾在外边,郑丹在里边,君王恐怕要稍加戒备才好。”楚王说:“国都有高大的城墙,怎么样?”申无宇回答说:“在郑国的京地、栎地杀了曼伯,在宋国的萧地、毫地杀了子游,在齐国的渠丘杀了无知,在卫国的蒲地、戚地赶走了献公。如果从这样看来,就有害于国都。树枝大了一定折断,尾巴大了就不能摇动,这是君王所知道的。”
尾大不掉解析
【拼音】wěi dà bù diào
【出处】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左传·昭公十一年》
【释义】掉:摇动。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难以驾驭
【近义词】尾大难掉
【相反词】挥洒自如
尾大不掉造句
1. 本来帝豪保安有三十多人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大部分都给裁员了,说是保安部尾大不掉。
2. 那五大家族本来已是尾大不掉,如今这皇陵的消息更是被他们掌握着要是他们的实力继续增强还有我这国王的容身之处吗?
3. 老夫外有北洋水师为依托,内有淮系堪为臂助,已然在那位眼中尾大不掉。
4. 哈哈,文和尚欲欺我乎?黄巾之祸,实已断我大汉根基,各地士族、州牧、郡守皆拥兵自重,成尾大不掉之势。
5. 无异与虎添翼,然后惟恐尾大不掉!不给,就凭如今我们的兵力,吃不下刘表!还望主公决断!
6. 但由于时间一久,封国势力逐渐坐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中央难于驾驭。
7. 由于官阶冗余,尾大不掉,很多政策变成了下级欺上瞒下的对策,甚至有些不法的县令和当地商贾勾结,从民众那里低价收购地皮,建上高楼,再以高价卖出去。
8. 这个人真的有些麻烦,大有尾大不掉的样子。
9. 唐朝似乎重武轻文,地方官员都委以军政大权,人权、财权、治权都在各藩镇,结果尾大不掉。
10. 让美国人出钱出技术帮助我们完成工业化,以海南这样荒岛,美国人当不怕发展起来尾大不掉。
11. 这一回乾隆着实生和珅的气,憋着心思将其叫回京,一方面不欲他立更大的功劳,以免将来尾大不掉,二来也是想着好好的晾上他一晾,好好敲打一番。
12. 至于为什么做出这种决定,如果以后这些势力尾大不掉又怎么办,诸如此类的问题就不是李令思考的了。
13. 说实话,司马确实是没想到,枪击案居然被铜山一帮人弄成了个尾大不掉的结果。
14. 昔日平定王敦之乱后,为表彰各路勤王诸侯的忠心,先帝特别御赐其管辖区内的行政治权,然而对江北二镇封赏太过,后渐成尾大不掉之势。
15. 焦大师已经提及了一点,其实大家说的只是一个小的细节,造成方国珍尾大不掉的根本原因是他有一支精锐的海上力量。
尾大不掉典故相关文章:
1.尾大不掉的典故
2.尾大不掉的典故
3.无可奈何的典故
5.万死不辞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