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背如流典故
倒背如流典故
成倒背如流是形容背得非常熟练,记得非常牢。那大家了解倒背如流的典故是什么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倒背如流典故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倒背如流典故
(1)据说王明《资本论》连页码都能倒背如流,一般人读懂都不易。
(2)巴金12岁能背几部书,《古文观止》能倒背如流,巴金自己也曾很有感触地说:"这二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多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茅盾更能抽背《红楼梦》中的任一章节。郭沫若、鲁迅惊人的"背功"今世人惊叹。台湾作家三毛作品中,随时都会有令你叹服引用恰切的古诗文,又何尝不来自于她头脑中熟记的内容呢?由此可见,汉语的学习有它自身的特点,这个特点之一就是"死记硬背"、机械识记。没有满腹经纶的积累,就没有出口成章的表达。
倒背如流解析
倒背如流dào bèi rú liú
[释义] 能很流利地把书本、诗文或资料倒转过来背。形容读得倒背如流。
[正音] 倒;不能读作“摔倒”的“dǎo”;背;不能读作“背包袱”的“bēi”。
[近义] 倒背如流
[用法] 多指背诵;用于熟读时往往带有夸张的成份。一般作谓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倒背如流”;都能表示熟读或背诵得非常流利。但“倒背如流”;形容读得极纯熟;极顺利;~语义重;夸张地表示熟读到了能倒背的程度。
倒背如流的成语故事
司马迁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出生于史官家庭,父亲司马炎在司马书院教书。四岁时,司马迁就已经是司马书院的学生了。司马迁聪明好学,从小就学到了很多知识。
有一次,为祖父杨顶要出巡乡间文人的聚会,边把七岁的司马迁也带上了。
“今天,乡间要举办文人聚会,我带你一起去见识见识吧。”
“真的吗?那真是太好了。”
司马迁岁外祖父参加了聚会,很多的文人学士聚在一起饮酒作诗,好不热闹。
这时儒士杜明把司马迁叫道跟前问:“你今年七岁啦,对吧。”
“是呀。”
“听人讲,你能把诗经中的145首国风全部背出来,这是真的吗?”
司马迁落落大方的回答道:“那还有假吗?”
杜明想当场考一下司马迁,边说:“那,能不能请你现在背给大家听听?”
“当然可以,但不知杜先生让我顺背还是倒背呢?”
司马迁语出惊人,在场的人都十分惊讶,“能倒着背国风,真了不起呀。”
“我们看看他是这样背的。”
周围的人全都慢慢地聚拢了过来,把这张桌子围得水泄不通。
“你们不相信,我就倒背给你们听吧。”于是司马迁非常熟练的倒背起来。
“第145首《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司马迁声调阴阳顿挫,周围文人不由啧啧称道。
“嗯~不错。”“嗯,真是了不起啊,小小年纪就能倒背如流。”
司马迁越背越起劲,145首国风在众人的掌声中,全部倒背下来,众人无不惊叹。
“奇才,奇才,真是奇才呀。”
十岁是司马迁便随父亲去了京都长安,在父亲的严厉教导下,他遍读史书,受父亲的熏陶,他立志长大后一定要做一名历史学家,“我长大了,一定要做一名有名的历史学家。”
长大后,为了收集史料,司马迁遍游祖国各地,了解了各地历史和方土人情。做太史令后,他读遍宫廷里的藏书,常随皇帝在全国迅游,整理了大量的历史质料。最后,运用所学和掌握的大量史料,用十年编写了历史巨作《史记》
倒背如流造句
1. 虽然小妹妹只有5岁,但是她能把乘法口诀倒背如流。
2. 小丽学习很仔细,几乎每篇语文课文她都能倒背如流。
3. 您更能够把成果倒背如流由于您会经常想起它,虽然测验的成果现已送出去很久了。
4. 全国际每一个国家的前史,豆豆能够倒背如流,她是很奇特的一个传说,她的大脑,适当于好几部高速电脑。
5. 赵文看着这首了解到倒背如流的诗,思绪又被牵引到了那生疏而又了解的中土国际,开端和弗罗多踏上冒险的旅途。
6. 左坤阴笑着一脸狞色,四书五经倒背如流,还有啥字是他不认识的?他看着陈宇,仿似现已在看一个死人了。
7. 荀子之‘劝学篇’,邑十岁便能倒背如流!此话就是说,如要变成博学多识之人,在平常便要留意堆集学识。
8. 要把经典装进脑子里,要熟读成诵,然后倒背如流,好像不如此便称不上有学识,不配作读书人。
9. 他可不知道铭风对这些规则早已倒背如流,乃至有些东西比他还要通晓。
10. 经年后,你号码我依然能够倒背如流,想来,无非是那段往事铭心刻骨,曩昔才会挥之不去。
11. 就在这时他却意外发现自个能够过目不忘,看过的书倒背如流,见任何物件一眼窥其全貌。
12. 这卷医书,我早现已倒背如流,但是每次老是不由得拿出来翻阅摩挲,这是母妃留给我仅有的东西了。
13.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上初中那会儿很苦楚,到如今都能倒背如流。
14. 茉莉莎很喜欢莎士比亚,她把他一切的著作都看了好多遍,她都能够倒背如流了。
15. 你去过多少地方?一些美国人也许会说出一大串美国的城市和公园,但另一些人也许对国际各大洲的状况倒背如流。
16. 如今我对朋友会的大多数观点都已一目了然,我几乎能够在睡梦中倒背如流。
17. 外甥:“舅舅,你看过《西游记》吗?”舅舅:“我是看着《西游记》长大的,都看了几十遍了,每年寒暑假都放,每个剧情都可倒背如流了!”外甥:“你把唐僧的紧箍咒背给我听听!他每次都念得太马上,我听不清!”。
18. 黑板上面依然挂的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最中心悬挂的五星红旗,把这两句押韵又倒背如流的座右铭给分离隔,提示学霸和学渣们要努力学习而且要爱国。
19. 拿起一篇鲁迅的著作,读了许多遍,还能够再读,由于这种重复的阅览,自身就能够让你体会到审美逸韵就跟听京戏相同,许多的戏迷对老戏文倒背如流,能够唱。
20. 传说李家朋友一个善诗,一个善对,且皆有过目不忘的身手,对古之十三经也倒背如流,看来‘案首’就要从他们朋友中选出了。
21. 那一世里,科场失意后,唐寅曾经修过佛法,声称六如,洗髓经倒背如流。
22. 在整个闹剧中,贱民没有丝毫的自主权,每一个规定动作都严厉依照皇上的圣旨执行,贱民们人人都有必要娴熟朗诵圣上口喻,做到众所周知,倒背如流,倒背如流。
23. 刚刚登基的崇祯,果然是一个勤政的好皇帝,居然连臣子的奏折内容也都能倒背如流。
24. 好弟弟,你不是耍笑姐姐吧?爹和娘再三地夸你诗词学了一大堆,且能倒背如流,文章写得也头头是道,你教姐姐才不离谱呢。
25. 楚东并不清楚遭遇火灾、地震、海啸的时分应当怎么办,但是在末世刚开端时有必要要做的工作他却现已倒背如流了。
看了“倒背如流典故”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