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词语大全>典故>

伯牙抚琴的典故

时间: 沙娣999 分享

  伯牙抚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亲回国途中发生的故事。那伯牙抚琴的具体典故是什么呢?下面请欣赏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伯牙抚琴典故,欢迎阅读

  伯牙抚琴典故

  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叫俞瑞的人,字伯牙。是晋国的大夫职位。老家湖广荆州之乡。一日,俞伯牙受晋主之命,回湖广省亲。

  俞伯牙离家乡多年,想故国江山揽胜,提以兴趣致博,故从水路而去。只因揽胜好奇,不顾山遥氺远。

  俞伯牙是一个风流才子。欣赏不尽的千层叠浪,看不尽的遥山翠嶂,那远氺漪潋好不悠然。

  时值八月中秋时节,十五之夜。突然狂风浪涌,雨如倾盆。俞伯牙的行舟泊于山崖之下。不多时,风恬浪静,雨止云开,一轮明月照在湛蓝的天空。月之光,更倍晰。

  时值风光,俞伯牙焚香抚琴。一曲犹未终,指下断了一根琴弦。俞伯牙大惊,有人在偷听琴音。命人寻找,找来一个身披蓑衣的樵夫。俞伯牙认为是刺客就将樵夫询问,才知道是因雨而躲避山崖,又听俞伯牙抚琴忘而回家。

  俞伯牙藐视,你一个村夫能懂什么琴音?唤人将樵夫撵走。樵夫不愿意走就此道:“大人出言谬了!岂不闻,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大人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荒崖下野也不该有抚琴之人。

  俞伯牙见他出言不俗,就考考他是否真的懂琴,就问刚才所弹之曲。

  樵夫当场答道:“小的若不知就不来听大人抚琴。大人所抚是孔仲尼叹颜回,谱入琴声。其词:可惜颜回命蚤亡,教人思想鬓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琴弦就断。”俞伯牙仍旧抚琴。樵夫答道意在高山。俞伯牙仍旧抚琴。樵夫答志在流水。

  俞伯牙闻言大喜,将琴一扔,走下官座,亲手搀樵夫上座。樵夫怎敢坐?在俞伯牙的再三要求下,樵夫才坐在次座上。两人从伏羲造琴谈到后来周文王被囚,伯邑考添一哀弦。两人越说越和谐。俞伯牙就问明了樵夫的姓名,姓钟,名子期。这一夜两人直谈到东方大亮。在俞伯牙的再三要求下,钟子期和俞伯牙拜了把子兄弟,并相约明年中秋十五仍旧在这儿相约赏中秋。

  光阴迅速,又到中秋,俞伯牙心怀钟子期,时刻挂在心上,来到去年和钟子期聚会的地方。此刻,仰观斗柄,水底天心,万顷茫然,照如白昼。俞伯牙思想去年与知音钟子期的之约,能失信?俞伯牙抚琴无心,惶恐不安,悠悠忽忽的熬过一夜,也未见知音钟子期。俞伯牙忖道:“真是村夫--!”

  俞伯牙仍旧不甘心,带上书僮就按照钟子期留下的村名找去。半路上碰上一老叟就问钟子期的消息。老叟一听,老泪纵横,便道“你是晋国的俞大夫吧。钟子期是我的儿子,不幸得了伤寒病,前几天就归路了。临归路时,钟子期嘱咐我说有一晋国大夫与中秋十五相约的事。这不我就是给钟子期去祭奠”

  俞伯牙随老叟来到了钟子期的坟头。俞伯牙悼词: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俞伯牙取出解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用力一摔,摔得玉轸抛残。众人们大惊问为何摔碎琴?俞伯牙道: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伯牙抚琴的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

  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啊!

  伯牙的相关介绍

  历代文献关于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战国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列子·汤问》篇:“伯牙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

  学习了三年,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但是伯牙常常感到苦恼, 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 伯牙的老师成连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伯牙闻听大喜,连声说好!

  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一天,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山,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山稍候,我去接老师,马上就回来。”说完,连成划船离开了。 过了许多天,成连没回来,伯牙很伤心。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鸣,像在唱忧伤的歌。 伯牙不禁触景生情,由感而发,仰天长叹,即兴弹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从这时起,伯牙的琴艺大长。 其实,成连老师是让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

  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 后来,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

  有一次,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

  ,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边避雨。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 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到“多么浩荡的江水啊!”伯牙又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

  伯牙与子期约定,待周游完毕要前往他家去拜访他。 一日,伯牙如约前来子期家拜访他,但是子期已经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闻听悲痛欲绝,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然后站立起来,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此,伯牙与琴绝缘,再也没有弹过琴。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这个动人的故事: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

  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悼念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忆昔去 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琴操》、《乐府解题》记载有伯牙学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连先生是伯牙的老师,伯牙跟成连学了三年琴却没有太大的长进。成连说自己只能教弹琴技艺,而其师万子春善移情,便带伯牙去东海找万子春请教移情之法。可伯牙到了东海,并未见到万子春,只看见汹涌的波涛,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鸟,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说:“先生移我情矣!”于是创作了《水仙操》,以纪念子期。


猜你喜欢:

1.老泪纵横典故

2.关于高山流水的典故

3.伯牙绝弦的典故

4.伯牙子期典故

5.传统文化的典故

伯牙抚琴的典故

伯牙抚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亲回国途中发生的故事。那伯牙抚琴的具体典故是什么呢?下面请欣赏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伯牙抚琴典故,欢迎阅读 伯牙抚琴典故 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叫俞瑞的人,字伯牙。是晋国的大夫职位。老家湖广荆州之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807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