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词语大全 > 典故 > 有关《论语》中的成语典故(2)

有关《论语》中的成语典故(2)

时间: 广达646 分享

有关《论语》中的成语典故

  小不忍则乱大谋

  在小事情上不忍耐就会搞乱大的谋略、计划。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说:“花言巧语足以败坏人的品德。在小事情上不忍耐,就会乱了大谋略。”

  小大由之

  “由”:顺着。小事大事都能顺着事物的规律去做。语出《论语.学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有子说:“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先王之道,其美妙之处正在于此,无论小事大事都要顺着礼的原则、和的目的去做。但是也有行不通的地方:如果只知道要和,一味地求和,而不用礼来加以节制,也就行不通了。”这是孔门论礼、论和的精义之所在,它明确地把礼视为手段,把和视为目的,深刻地阐述了礼与和、手段与目的之间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

  朽木不雕

  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比喻某人不可造就,某事不可救药,或某种局势不可挽回。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予是孔门十哲之一,在“言语科”中与子贡并列。可能是他平日里说得太飘亮了,有一次,孔子看见宰予在白天睡觉,就说:“朽烂的木头不能再雕刻了,粪土似的墙壁不能再粉饰了。对于宰予么,还能责备他什么呢?”孔子又说:“我起初对于别人,是听到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如今我对于别人,是听到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是宰予这件事让我改变了态度。”

  朽木粪土

  “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比喻不堪造就的人或毫无用处的东西。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秀而不实

  “秀”:开花。“实”:果实。植物开花了,却不结果实。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而没有实际的成就。语出《论语.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学而不厌

  “厌”:厌倦、满足。专心致力于学习,没有厌倦、满足的时候。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识”:记。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化他人而不疲倦,除此之外我还有什么呢?”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习”:温习、实习、演习。“说”:同悦。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怨恨。孔子说:“学习了而又能时时实习它,不是很愉悦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埋怨,不是君子应有的风度吗?”这是《论语》开篇的话,突出了孔子把学习当作人生不懈的追求和最大的快乐。孔门之学,第一位的是要学习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然后是要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孔子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德才兼备、文质彬彬的君子。因此,“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不应只理解为“温习”、“复习”,还应包括对礼乐、对六艺等的“实习”、“演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志同道合者。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血气方刚

  “血气”:志向、精力、生理变化。“方”:正在。形容人在青壮年时期精力旺盛,好胜心切。语出《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说:“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要警惕戒备:少年的时候,血气尚未宁定,容易在感情上冲动,要格外戒备迷恋于异性而不能自控;到了青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容易与他人产生矛盾和争斗,要格外戒备不顾一切地争强好胜;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容易过分看重名誉、地位、利益、钱财,要格外戒备贪得无厌。”在这里孔子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不仅要懂得立志,而且要懂得警惕戒备自己。人到老年,如果放不下一生奋斗所得之名誉、地位、利益、钱财,这些东西就会成为沉重的包袱,压在自己身上,有损身心健康。

197519